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1-02-25期 第A2版:要闻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

我市如期完成减贫任务

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66040户154380人全部达到“八有”脱贫标准

  电白区沉香产业园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为大批贫困户提供就业创收岗位。图为沉香茶生产车间。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丘立贺摄
■记者黄月华
  本报讯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聚焦“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茂名样板’”的目标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落实5个“强化”,推动我市如期完成减贫任务。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66040户154380人全部达到“八有”脱贫标准,18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十项”标准。
  挂牌督战,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党员带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强化挂牌督战,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省领导多次到我市实地督战,省有关部门坚持每月远赴我市督战,有力推动我市脱贫攻坚往深处走、往实处抓。市委主要领导带头100%遍访扶贫任务重的35个镇,推动“四级书记遍访”责任压紧压实。
  提升组织力,筑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基层堡垒。坚持市县镇三级党委书记挂点,一村一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93个。推行村级组织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村级党组织牵头解决群众反映问题2万余项,办理民生实事1.7万多项。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脱贫攻坚合力。选派1678名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125名选调生到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省定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开展工作;选派122名干部挂职脱贫攻坚任务重的镇街助力脱贫攻坚。建立镇(街道)青年人才党支部,储备培养优秀青年人才9204名,为脱贫攻坚涵养基层人才“蓄水池”。

强化扶贫“靶向治疗”,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抓好产业扶贫。推动形成“1+1+2+8”现代农业产业园“龙头”带动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成为全省第一批实现区(县级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全覆盖的地级市。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成一定规模的特色扶贫产业基地626个。
  抓实消费扶贫。采取“进市场、进单位、进网络、进专馆”的“四进”措施,深入推进消费扶贫活动。全市建成各类电商服务中心和物流服务站点、专馆、专柜、专区、“万讯七子”致富超市合计2100多个,举办各类消费扶贫展销活动900多场次,带动消费扶贫农产品9.13亿元。
  抓紧就业扶贫。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通过开展“战疫情·春风行动”、引导本地企业如期复产复工、为贫困人员就业开通“绿色通道”等措施,推动贫困劳动力优先复工就业。全市贫困户劳动力实际转移就业率92.09%。

强化扶贫动态管理,确保扶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坚持每月至少一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进行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确定的监测对象逐户建立帮扶台账,落实专人专责、专人跟踪,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全市脱贫不稳定户已全部解除返贫风险,边缘易致贫户已全部解除致贫风险。

强化扶贫兜底保障,全方位高标准巩固扶贫成效
  强化政策保障。100%落实教育、医疗、低保、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实现市、县、镇全覆盖,对贫困人员实施医疗救助10.03万人次,救助金额4014.12万元。
  强化资金保障。100%使用促进贫困户增收专项财政资金6406.5万元。发放小额贷款5690笔,金额2.1亿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4426户。2020年新增小额贷款位居全省前列,化州市金融惠民“村村通”荣获全国民生示范工程奖。扶贫济困日到账资金1.1亿元,同比增长67.29%。
  强化机制保障。建立扶贫资产规范化管理机制,成立资产确权管理机构,自上而下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扶贫资产管理机制。  
激发贫困群众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稳定脱贫
  进一步加强“扶志”,激发群众“想脱贫”的动力。加强宣传引导,着力推动贫困户转变思维方式,破除陈旧的思想观念,引导贫困户树立谋发展、想发展的信心和信念,激发自身发展动力。
  进一步加强“扶智”,提升群众“能脱贫”的能力。推进教育扶贫,防止贫困代际相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8.79%。依托建设“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结合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意向,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全员大培训,着力提升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
  进一步强化典型引路,树立群众“会脱贫”的导向。通过资金、项目、政策的支持,鼓励致富带头人发展因地制宜的脱贫项目,并通过示范和带动作用,让贫困群众能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我市已培育出了701位致富带头人,其中全省“优秀创业致富带头人”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