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1-02-03期 第B4版:茂名“十三五”奋进的足迹

风雨兼程砥砺奋进 浓墨重彩书写华章

——茂名教育“十三五”精彩回眸

  • 2019年9月9日,茂名市举行全市教育大会暨庆祝2019年教师节大会。<br>
  • 茂名市直属学校均衡发展暨特色教育成果展示。<br>
  • 气势恢弘的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br>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陈艺平车政谋 通讯员宋一帆刘永严
  虽是暮冬,阳光犹暖。漫步于绿色摇曳的茂名市第一中学,环境洁净,空气清新,秩序井然,令人真切地感受到“校在林中,楼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人文与自然共存相依的和谐美景……高标准打造、高水平育人、高质量发展的茂名市第一中学,正是我市学校环境整体变优向好的一个缩影。“十三五”以来,我市各级各类学校不仅是办学条件、校园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教育教学质量更是全面提升,铸就茂名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十三五”期间,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做到教育工作优先谋划、教育民生实事优先推进、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发展优先谋划、教育资源优先配置,有力促进了茂名教育的改革发展,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优先发展教育的成功之路,亮点纷呈。2015年,成功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市。2016年,各区、县级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验收。2018年,我市高等教育跨越发展,奠定了“两本四专”新格局。2019年,各区、县级市全部创建成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市),我市成功创建成为粤东西北首个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实现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全覆盖。2020年我市正式被授予“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称号。有20多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创造了许多茂名经验。

加强领导党建引领把航定向
  扎实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落实“三个第一”学习制度,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思政第一课”全覆盖,推动全市各高校、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带头为师生上思政课,仅2020年累计开设思政课3300节,覆盖学生近17万人次。
  统筹推进教育系统基层党建。落实评议考核机制,推动理顺中小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全市5个县区均成立了教育工委,两个经济功能区成立了教育中心党委或教育工委,公办、民办中小学归口管理率100%。深入推进“头雁工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党组织书记、校长“一肩挑”比例达97%。全面完成学校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占比100%。打造“党组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室”“铸魂、厚德、精艺、严纪”四位一体职业教育育人模式、“党建引领创建平安校园”三大党建品牌。
  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防范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宗教渗透风险等。加强阵地建设,传播正能量。加强日常监控,预防风险发生。同时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廉洁教育和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坚持“五个优先”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坚定不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工作优先谋划。坚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市党政主要领导主动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至少每半年听取1次教育工作汇报;在全省率先实行市、县两级政府常务副职分管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二是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坚持把教育放在财政优先保障位置,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2019年教育支出132.5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7.8%,是政府财政投入最大的民生事业。三是教育民生实事优先推进。在每个镇(街)建设1所以上的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所有行政村小学也附设公办幼儿园,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投入2.33亿元,在每个区(县级市)、镇都建设至少一所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学校,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投入40亿多元,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四是教育发展优先谋划。制定市、区(县级市)专项规划,为教育事业的发展预留了足够的用地,有效解决了学校建设用地难的问题。五是教育资源优先配置。在全省率先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全面开展教师培训,实施“青年名师培养工程”“教师学历提升工程”“教师英才引进工程”“名校长、名教师和名班主任评比奖励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在人财物上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善用“四个借力”补短板强基础
  对标对表落实落细全国、全省关于教育工作部署,抢抓政策机遇,借力解决教育历史欠账多、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设施落后、大班额等问题。一是借力教育创强补齐校舍不足短板。教育创强累计投入68.56亿元,新建校舍950幢,维修校舍2710幢,新增校舍面积145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校舍严重不足和大班额问题。二是借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补齐设施设备和内涵发展短板。2017年以来,投入32.57亿元推进教育创现,配齐配足功能场室和教育信息化装备,推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三是借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补齐城乡发展差距短板。2017~2019年全面实施“改薄”工程,先后投入23亿多元,大幅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投入资金48亿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改善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四是借力发展民办教育补齐教育差异化短板。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优先发展教育新路径,撬动社会资源,强化校企合作,先后引进一批品牌民办学校,推动教育优质多元发展。仅2020年秋季学期,就有4所民办学校开学或动工建设,将为茂名提供40000多个基础教育优质学位。目前,茂名中小学100%建成了标准化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势头强劲。

统筹“六个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坚持教育工作“一盘棋”思维,统筹抓好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突出办学特色,提升教学质量,抓好各级各类各学段教育发展,使教育成为真正的惠民工程。
  一是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截至2020年,全市共有幼儿园1565所,规范化幼儿园1251所,规范化幼儿园比例达到80%;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9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为50.7%,均居全省前列。我市按照“规划先行、资源整合、城乡均衡”的工作思路,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2016年以来,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98所,民办幼儿园335所,幼儿园在园幼儿新增近3万人。
  二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我市以公平普惠为原则,通过办学集团化、构建办学共同体等举措推进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市、区)覆盖率达100%。“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了一批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其中小学6所,九年一贯制4所,初中学校1所,特殊学校1所,仅市区就建成了愉园小学、育才学校、东湾学校、崇文学校等大型配套小区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三是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优质化特色化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8所,省一级学校22所,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15所,全市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均为市一级以上学校,公办优质学校比例达100%,普通高中优质学位率达95%,高考上优先投档线人数在粤东粤西粤北遥遥领先。大力推进高中特色学校建设,全市51所公办普通高中,已有两批共34所学校通过了特色教育创建评估验收,占公办普通高中学校66.7%。
  四是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走在了全省前列,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三个县级市先后成为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是全省“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最多的地级市。2019年12月,我市获得“广东省首批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称号,成为粤东西北首个获此称号的地级市。截至2020年,全市共有中职学校15所,其中国家级中职示范学校1所,省级中职示范学校2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4所,省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全市中职中技在校生9万多人,每年向全省各地输送产业人才3万多名。
  五是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市抢抓高等教育发展机遇,科学谋划职业教育升级和配套建设,先后投入46亿多元,新建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引进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从“一本一专”跨越式发展到“两本四专”的高等教育新格局。目前,全市高等院校在校生达7.9万多人,校园面积达6131亩,较2015年增加7.8倍,为我市建设成为产业实力雄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沿海经济带新增长极提供了智力新引擎和助推器。
  六是推动特殊教育稳步发展。我市全力推进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2018年创办了茂南区特殊教育学校,2019年筹建了“院校一体”茂名市福利特殊教育学校。全市现有7所公办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特殊教育学校,2所学前特殊教育机构,随班就读资源教室143个,市、县级随班就读工作指导中心6个。此外,还全面实施残疾学生12年免费教育,全力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4631人,比2015年增加了1753人,增幅达60%以上,全市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

实施“强师工程”师资队伍优质化专业化
  “十三五”期间,我市扎实推进“强师工程”,加快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进程,名优教师队伍不断壮大,至2020年,共评选了市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205人,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培养青年名师200人。我市现有特级教师157人,正高级教师48人,具有高级职称以上教师人数比例居省前列。
  为提升教师学历层次,我市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对完成学历提升的公办学校教师给予奖补,有效激励了广大教师参加学历提升的积极性,8000多名教师提升了学历,发放学费奖励1800多万元。
  为完善聘用考核制度,2018年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正式实施,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建立了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盘活了教师资源,创新了教师编制管理,全市多年积压的468名高级教师的“高职低聘”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破解了教师交流轮岗无岗可聘的问题。同时,落实公办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两个不低于或高于”政策,切实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推广应用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近年来,我市投入资金6亿多元,完善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应用,实现了校校通网络、班班通资源、人人通学习空间。“十三五”期间,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先后9次在全省乃至全国相关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我市已建成功能强大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应用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同时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加强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有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此外,名师课堂、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等网络直播,每年参与教师30万多人次,听课学生达100多万人次。

抓牢“五个导向”强化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开创“铸魂、厚德、精艺、严纪、健康”五位一体的教育育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抓牢政治导向促铸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四个自信”明心立志,用党的初心使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二是抓牢品德导向促厚德。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广泛开展“爱党、爱国、爱家乡”“感恩家乡,感恩茂名”教育活动和“仁义礼智信孝悌”等传统文化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家国情怀,积淀“好心茂名”人文底蕴。三是抓牢素质导向促精艺。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实施体育、艺术“2+1”和青少年校园足球项目,开好音乐、美术、劳动等课程,开设“阅读博览节”“科技创新节”“艺术节”和“体育节”等“四节”活动和社团活动,提升学校品位和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是抓牢法治导向促严纪。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师生法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实行军事化管理,强化纪律作风建设。五是抓牢健康导向促身心协调发展。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体育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养成良好习惯。
  近年来,我市高考上优先投档线和本科线人数屡创历史新高,上本科线人数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二,上专科线以上人数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我市高考上优先投线人数从2016年的5348人增加到2020年的7110人,增加1762人,增幅达33%;上本科线人数突破30000人大关,从2016年的26928人增加到2020年的31181人,增加4253人,增幅达15.8%。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三五”全市教育系统成绩满满,“十四五”又在深情召唤。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对未来充满信心、斗志昂扬。“十四五”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全市教育系统将继续秉承“时不我待,必争朝夕”精神,继往开来,高举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旗帜,进一步凝心聚力,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