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1-02-02期 第A2版:要闻

信宜市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工程

走出新路子“烹”出好日子

  

张汉泉师傅在烹饪拿手菜。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甘杨松 摄
扫一扫更多内容。甘杨松 制
本报记者和沛蓉
  信宜市平塘镇北南村村民许金曾是贫困户。许金的父母年老无劳动能力,弟弟许火生因小时候生病成一级智力残疾。2016年底,为照顾父母和弟弟,许金离开工厂,回到家乡打散工维持生活,经济收入不稳定,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3000多元,生活相当窘迫。
  许金曾试过做烧腊生意,但因厨艺不精,并未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后来驻村干部告诉我,可以参加镇里的‘粤菜师傅’培训班,能够学多一点厨艺,培训期间包吃住还报销车费,所以我去参加了培训班。”许金告诉记者,经“粤菜师傅”工程培训班后,他的厨艺日益倍增,他从调味、火候、选材等环节学习卤水技术,学会几道新菜式,还考到了初级厨师证。如果出外当厨师,他的工资能比普通厨师多出几百元。
  如今,许金实现了自主创业,烧腊生意逐渐有了起色,收入水平得到了提高。在扶贫政策的支持和许金自身努力下,许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13000多元。许金的故事,正是“粤菜师傅”工程帮助众多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的一个缩影。
  发动力量开展培训,送“技”傍身助就业
  2019年,为拓宽“粤菜师傅”培育模式覆盖面,充分发挥“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向乡村粤菜培训的作用,推动“粤菜师傅”工程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信宜市启动“粤菜师傅”工程送教下乡,19个镇街相继开展培训班,其中首期培训班设在平塘镇。
  据平塘镇政府负责人介绍,当年镇政府得知有“粤菜师傅”工程送教下乡时,镇村干部马上行动,对该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摸底排查,了解贫困户的需求,做好贫困户思想工作,并抓住机遇及时与信宜市人社部门对接好培训工作。“我们积极组织困难群众参加培训,希望他们能够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靠自己的双手巩固脱贫致富成果,过上更好的生活。”平塘镇政府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粤菜师傅”送教下乡培训采用“理论授课+名厨教学+学员实操”的模式,培训师傅除现场讲解、操作示范制作过程外,还指导学员进行实操,完成制作。许金说,培训班的师傅十分用心教学,自己在一个多月的培训中,学到很多理论知识,学到真技术,现在饭碗稳了,生活也渐渐有了盼头。
  据了解,在平塘镇的培训班共有48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其中精准扶贫对象35名,所有学员全部免费接受培训。参加粤菜师傅培训班的学员,有30多人学到专业技能实现了转移就业,有6名学员实现了自主创业。
  推出一镇一特色菜,用“舌尖”开启致富路
  “粤菜师傅”培训班让学员在学到基本的粤菜烹饪技术基础上,充分结合当地的特色食材,开发出不同的新菜式,丰富菜品、改善口味、烹出特色,用“舌尖”开启乡村振兴的新路。其中“茶香肉”便是平塘镇结合“粤菜师傅”工程推出的“一镇一特色菜”。这道菜的原创者张汉泉,正是平塘镇“粤菜师傅”培训班的学员,也是在平塘镇开饭店的厨师老板。
  记者在张汉泉的饭店厨房里看到,他在将切好的材料热锅下油,一顿翻炒,一气呵成的炒菜技艺,不一会便炒出一碟香气四溢的好菜。“制作‘茶香肉’这道菜工多费时,我需将提前备好的茶叶和五花肉等材料,通过蒸、焖、炸、炒4个步骤,历时90分钟才能完成。”张汉泉告诉记者,自己是参加了平塘镇“粤菜师傅”培训班后,增长了见识,再通过自主创新,才推出的“茶香肉”特色菜。
  这道特色菜曾在信宜市举办的粤菜师傅美食大比拼中荣获一等奖。“茶香肉”牌子打响,各地食客慕名而来。谈到这里,张汉泉高兴地说:“许多人都认可我们这个菜,我们的饭店收入一年也增加了六、七万元,还多招了两个服务员才忙得过来。”
  像许金、张汉泉一样通过“粤菜师傅”工程受益的人还有很多。据了解,信宜市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人社部门的支持指导下,通过“培训+孵化+就业创业指导”模式共培训粤菜师傅3391人,其中精准扶贫对象600多人,部分精准扶贫对象经过指导,实现自主创业。信宜市开办创业店有63人,“粤菜师傅”工程直接间接带动5000多人就业创业。
  信宜市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接下来,信宜市将继续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将“粤菜师傅”工程融入“南粤家政”工程联合开展,双轮驱动发展,培训一批厨师能手的家政从业人员,提高技能附加值;同时扶持一批有特色的农家乐,挖掘一批有本地特色的传统美食,借“粤菜师傅”工程的东风,架起一三产业融合的桥梁,多元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