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0-12-14期 第B3版:往事

高州古城越千年

  

古城墙遗址环城路。
谢 志
  时过境迁数百载,那些布满箭痕,划满战争符号的“城墙砖”,仿佛还弥漫着当年的硝烟气味,它真实地记录着高州先人英勇杀敌,保卫家园的伟大功绩。
  ——题记
  古城春秋,如梦似幻,我寄存在里面的故事,沧桑而厚重……
  古城有条城墙街
  在古城著名的“九街十二巷”里,没听说有条“城墙街”,但这条街确确实实存在高城老街坊的记忆里,这条街就是我们现在天天行走的环城路。这条绕老城区一圈的路,抗战前就是高州古城墙的原址,所以,高城有许多上年纪的人都说这条环城路是“城墙街”。
  高州古城,地处丘陵地带,四面青山环抱,苍翠逶迤,一江鉴水绕城,潋滟如带,自唐代筑土城始,至今已有1300年历史。唐宋时期,砖还没有被广泛使用,高城是用木栅作城防的,很是简陋,从明洪武年开始才用砖瓦建筑城墙。据《高州文史》记载,当年高州古城墙周长2046米,高5米,厚3米,墙内外白灰砌砖,中间填土,开城门五座:城东迎阳门、城南广济门、城西通川门以及小西门、城北北门,城门外均设有吊桥,并于五门之上建造城楼,城墙上布满放炮射箭的垛口和瞭望台,城墙四周除大西门以鉴江为堑外,东南北三面均开凿护城濠堑(俗称护城河)。城墙上面道路相通,五门呼应,可以骑马练兵。
  尽管城墙坚固,也曾被攻破。明朝天顺年间,广西瑶民备受民族压迫之苦,无以为生,聚众反抗,攻城掠地至粤西一带,高城东南北三门均被瑶人摧毁,之后修复三门,又对护城壕堑加宽加深,增建串楼,城防更加坚固严密了。明朝隆庆五年(1571)冬,倭寇来犯高州,被守城官兵射杀无数,剩余的倭寇落荒而逃,在高州、雷州等地兵马的夹攻下,全歼倭寇千余人,时人称赞高州城为小函谷关。
  古城越千年,城墙几沧桑,它在防倭御敌,保境安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历朝历代,城墙也是多灾多难,或被攻破摧毁,或被洪水浸塌,或因商贾流动,或因官府风水等原因,无数次修补扩建,兴兴废废,城门的迁移复建,开开闭闭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其建设资金的筹措,多是高州府六属百姓集资、捐资和富商赞助。
  悠悠古城墙,负载着厚重的高凉历史颠簸前行,几百年后终于走到了尽头。大规模拆除城墙是抗战爆发之后的事。从1938年起,日寇飞机先后7次疯狂轰炸高州城,城中圣殿坡、茂中、中山路、仙桂街、永镇街、鉴江桥通闸等处先后中弹,炸毁课室、商铺、民居无数,百姓伤亡惨重,其中1941年6月20日,日寇飞机轰炸常平街祥山馆,炸死新兵及妇孺百余人。至此,城墙不但失去了防御作用,还成了百姓逃生的障碍,为方便“走飞机”(逃避日寇飞机轰炸),快速疏散,当时的茂名县政府征集民工,用了4个月11万工,才将城墙拆除,填平水濠。城墙的拆除,预示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同时也预告着一个崭新的高城即将诞生。
  现在,我们还可以从老照片上看到当年高州城墙的雄姿,这些老照片出自当年来中国传教、行医的美国人。见过古城墙的高城人,现在也有80多岁了,他们可能不知道“城墙街”叫环城路,但他们会给你讲当年拆城墙、“走飞机”的惨痛往事。
  绕行在两公里多一点的城墙遗址环城路,我没有看见梦中的古城墙,却寻觅到它遗落的身影,感受到它的厚重与挺拔,600多年前从这里飘过的烟云,仿佛又从眼前拂过,一样的飘忽不定,一样的来去无踪,那土炮鸣镝的声音远去了,城墙消失了,城楼也坍塌了。但我想,曾经作为古城最骄傲的历史文化符号,决不会消失得一丝痕迹都没有留下,它那数以万计的砖块,如今又散落在何方?
  于是,我开始迷恋上了那些写满沧桑的砖块。在老城区,我不止在一处看见那些被遗弃的“城墙砖”,静静地卷曲在民居的围墙,铺砌在古巷的檐头,挤压在老屋的天井边……这些砖,灰褐色,蓬头垢面,全无轮廓,比我们平时建房子的火砖要厚重坚硬得多,在不少珍贵的砖块上面还镌刻着楷书“高城”二字,只是在近期的“双创”中被涂上了白灰很难辨认。时过境迁数百载,那些布满箭痕,划满战争符号的“城墙砖”,仿佛还弥漫着当年的硝烟气味,它真实地记录着高州先人英勇杀敌,保卫家园的伟大功绩。
  被老街坊称作“城墙街”的环城路,平坦顺畅,两边楼房栉比,商铺林立,每天从早到晚,人来车往,热闹非凡,没有谁记起,昔日这里曾有一堵高不可攀的古城墙,也没有人知道,这堵古城墙曾护卫过多少郡、路、府、县的衙门,更没有人知道,赫赫有名的高力士府第就矗立在城西的城墙脚下,邻近的灵惠寺观音阁虽然也湮灭了,但那些至灵至圣的菩萨神仙,至今还在保佑着高城万千百姓的吉祥安康。
  朋友,如果你有空去绕着“城墙街”走上一圈,或许会对古城厚重的历史有所体验和感怀……
  红墙孤影
  历史的变迁,抺去了古城太多的痕迹。
  这是一堵承载着厚重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红墙,它孤寂落寞地挺立在老街的巷口,墙体上的绛红色,就像古城伤口的颜色,那斑驳的墙影,飘摇着斑驳的故事。
  每次从那堵红墙经过,我就有沉重的感叹,尽管与它挨得很近,我却不敢触碰它,因为怕触碰到它的伤痛。在那灰沙剥落的凹陷处,裸露着的层层青砖,就像重重叠叠的史册,里面记载着府城遥远的历史和曾经的辉煌。
  偶尔遇见身材姣好的旗袍女子,撑一把江南的油纸伞,携一缕暗香流韵款款而来,然后,倚墙弄姿,对着闪亮的镜头媚目传情,演绎着古朴与时尚的经典,这时,我仿佛看见几百年前的繁华锦绣被聚焦在这一瞬。古巷深深深几许?九街连着十二巷,曾经缭绕在这周边的六十多座书院,承载着六属万千学子的黄金屋,颜如玉,你能说这道红墙与他们毫无渊源吗?
  这是一堵荡人心魄的红墙啊!在古城老街坊零零碎碎的记忆里,红墙那边,昔日是庄严肃穆的文化圣地——高州府文庙,是明清时期中国四大孔庙之一。那是一座庞大的祠庙古建筑群体,殿宇巍峨,宏伟壮丽,占地2万多平方米,内设大成殿、魁星阁、崇圣祠、高郡学宫、礼器库等等大小建筑30余处,供奉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以及颜回、子思、孟子等等先贤先儒百余座牌位和雕像。那时,六属官民,赴考学子,云集府城,瞻仰谒拜,香火终年不绝。
  盛名三百余载的文庙,是古城历史上最有地位、最伟大、最具文气的建筑,是古城的骄傲。一代又一代的高凉百姓,崇文重教,敬仰先师,让文庙在历史的风雨硝烟中顽强地挺立着,延绵着高凉的书香文脉。可惜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文庙没能避过岁月的碾压,曾经的辉煌被湮灭在历史的风尘之中,一幢幢楼房一排排民居替代了文庙的壮丽雄姿,现在,文庙故址仅剩这堵一百来米凋零冷寂的围墙了,古城的人,称这堵写满唏嘘又无限怀恋的残墙叫“圣殿红墙”。
  岁月在轮转,古城在变迁,古城里许许多多的文物古迹,有的早已消失殆尽,有的正在渐渐消失,一如那些越拆越少的古书院,那些了无痕迹的古牌楼,那些兰香幽深的老屋大宅、名人故居……想想,我们还有什么呢?或许有一天,当我们悟起这些是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们是否后悔过?当我们知道那些是无价之宝时,我们是否愧疚过?幸好我们还识得抢救修复了一批古迹遗产,如庵堂庙宇、古塔、古街、古牌坊,还让宝光塔成了国级文物……
  不知道当初是谁将这道红墙挽留,让它静静地挺立到了今天,而且挺立在城市最耀眼的部位,挺立在官员来去匆匆时常出入的地方,挺立在川流不息人来人往的路上,听说还要赐予它“文物保护单位”的崇高礼遇!是想让人们去关注它?去记住它?去追忆它的尊贵和伟大?只是每天从这里经过的人,没有谁去理会它,因为它蕴含在历史深处的人文风景,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夕阳下,我伫立在红墙飘落的孤独影子里,浮想联翩,古城,你还能容纳文化巨人至圣先师的回归吗?
  注释:六属,指当时高州府辖下的六个县:茂名、电白、信宜、化州、廉江、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