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0-11-27期 第B2版:茂名应急管理/夕晖

完善体制机制 压实工作责任

我市三防应急能力水平全面提升

  本报讯机构改革以来,我市全面统筹防汛防旱防风应急能力建设,在完善体制机制、打造过硬队伍、发展提升装备、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三防应急工作跃上了新台阶。近两年,我市成功抗击了一系列台风和强降雨的袭击,实现了“无人员伤亡、无重大财产损失”的目标。
  应急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市应急管理局把局内设的13个科室分成7个专业组,打破科室界限,构建起平时分工、急时协作、战时齐上的“全局一盘棋”工作格局。重新调整三防指挥部,印发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规定及工作规则,界定各部门的三防工作职责,建立了灾害预防、灾前会商研判、灾中抢险救灾、灾后复产等工作机制,构建起职责清晰、运行规范的三防工作体系。建立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保险,用于补偿因应对自然灾害险情而产生的各类人工、物料、设备租赁等方面的支出,保障抢险救援各项工作快速、顺利进行。
  三防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健全。提请市委市政府调整市领导三防责任区,督促各地重新调整责任对接“三个联系”(县领导联系镇、镇领导联系村、村领导联系重点户)工作体系,对居住在危险区域人员、渔船渔排人员、特殊人群实施网格化管理。成立5个由处级干部任组长的督导组,一旦启动应急响应,全部下沉到镇村一线督导基层落实责任对接“三个联系”、防风“五个百分之百”、“临灾前八个再查一遍”等三防工作责任。建立三防责任人数据库,收集整理市、县、镇、村四级4.6万名三防责任人的基础信息。完成大、中型水库和万亩堤围防汛行政责任人的调整工作,并在《茂名日报》公示。
  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在每个镇街均建立了一个应急指挥中心、一个应急物资仓库、一个值班室、一套应急预案、一支15人的民兵应急分队,提升镇街应急工作能力。以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十个有”标准为引领,大力推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目前我市共有9个社区被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进一步健全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搭建起多渠道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各类预警信息可以迅速、大范围向社会公众和三防责任人发布,群众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到灾害提醒信息。
  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市应急管理局成立伊始,就启动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支持各地升级改造现有指挥平台,推动公安、水务、林业等部门数据资源整合,搭建智能化指挥调度系统,打通与消防、军分区、水务等部门的通讯链路,集成了一键通话、多方视频、多路传真、群发短信等指挥调度功能,实现了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灾害现场与指挥中心之间的零距离通讯。建成专用应急短信发送平台,灾害预警、短临提醒等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发送至各级三防责任人,有效提升了预警发布效率。
  全面排查治理管控安全隐患。组织协调各地各部门开展汛前安全检查,共排查出山洪灾害隐患点337处,削坡建房灾害点683处,危房1040间,存在安全隐患小型水库20座、5千亩以上堤防2宗、水闸31座,险工险段11处等隐患点位,并逐一确定整治责任主体、治理措施和应急措施。组织开展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伤残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排查,摸清底数,指定镇村干部作为对接责任人,灾害来临前确保将他们提前、彻底转移至安全地点。
  打造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在原森林消防队伍基础上组建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职救援队员总人数达150人,省民兵轻舟分队茂名大队扩编至420人,发动社会热心人士捐资设立了高凉应急救援大队,招募30名专职和近百名兼职队员,建有7000平方米的救援队营房,并装备了应急指挥车、运兵车、冲锋舟、泡沫艇、发电机等应急救援装备,成为我市应急救援力量的重要补充。
  配足配强防汛抢险装备。机构改革以来,累计投入1200多万元用于升级、改造、添置各类防汛抢险应急装备660台(套),为全市111个镇(街)和高州、信宜山区的80个行政村各配备1台以上卫星电话,在信宜东部5镇建设10个通讯基站,配备85套固定台、40套手持对讲机和15套车载台,有效解决我市山区大灾后通讯中断的问题。 (邓晓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