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0-09-21期 第B3版:往事

面食谈

  

柯巨泰
  南方主产稻谷,过去农村人很少吃面食。我对第一次吃馒头记忆犹新,1963年在高州二中读初中时,学校组织师生参观石古煤矿,每人发了学生饭堂做的4个馒头作为步行来回的饮食。我们下矿井参观了工人在坑道挖煤运煤的劳动场景,懂得了煤来之不易和煤矿工人的艰辛。
  我第一次煮面条是1969年初参军后在广东韶关曲江大桥驻守时。那晚下哨后已过开饭时间,我对炊事员说想吃面条,他说我刚好有点事要办,要吃自己煮吧!厨房炉火面条都有。我像煮稀饭一样在锅中冷水中倒了一筒一斤装的面条,盖上锅盖。水开了,揭开盖一看,一下傻了眼,成了半小锅面糊。报告了炊事员,他告诉我煮挂面要等水开后才能放面条,还安慰我说没关系,重新煮过,面糊留着喂猪。守桥有规定,桥梁上下游100米内不准群众打渔,河里的鱼在长年累月中积累了经验,把此江段当成庇护所安全线纷纷聚集,兵们星期天便到江中捕鱼,吃不完的晒成鱼干。加上养猪种菜,此点伙食不错。我在部队十多年,调动过不少地方和单位,回顾起来,还是此点伙食最好。可惜好景不长,2个月后便调防到湖南了。
  那时连队的早餐一般都是馒头稀饭加点咸菜,刚开始我对这些不加糖的无盐无味的馒头不太习惯,常见一些北方兵在开饭时见饭上有热馒头便用筷子串三五个吃,我就感到有点奇怪。慢慢地我也变得爱吃馒头包子之类的面食了,以至于现在我天天以馒头当主食都可以,久之不吃则思之,可见人对一种食物的嗜好就像抽烟一样会上瘾。书载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我国著名作家莫言,当新兵时一顿吃18个馒头,原先连领导考虑让其当炊事员,见此架势,只好改变初衷,安排他到别的岗位去了。
  最令我难忘的一次吃馒头是在湖南长沙到驻守马坡岭的一团四连蹲点。一天开晚饭时,炊事员抬出几甑刚蒸熟的热气腾腾的馒头,这些每个2两的大馒头色淡黄,我连吃了3个还意犹未尽,那个香呀,真是妙不可言。部队有些北方兵在家就学会了做面食,和面发面用的是面种,较少用酵母。
  好吃的东西并非都是健康食品,报载广州有个饭店,其面条爽口好吃,顾客盈门,厨师良心发现,知道硼砂食多了对人身体不好,做面条不再添硼砂,面条不如以前爽口了,食客见少,厨师慨叹良久,只好再用。
  长期在北方吃面食,我发现北方人做馒头包子不用垫纸,路遥的小说和电影《人生》高加林提篮上街叫卖的就是这种馒头,北方人吃的送人的走亲戚的都是这种光溜溜的不垫纸的馒头包子。实际上刚蒸熟开盖的馒头包子马上拨弄一下将其分开是不会粘连的,只有放久了才会粘连弄得皮开肉绽。
  果豆网2013年“中国人口味图”评出南北方最爱的10道菜。北方--饺子、驴肉火烧、火锅、煎饼果子、牛肉面、韭菜盒子、杀猪菜、炒肝、猪肉炖粉条、包子。南方--砂锅粥、过桥米线、酸汤鱼、小笼包、螺蛳粉、肉粽、牛肉丸、炸鸡排、烧鹅、瓦罐汤。南北方重叠交集的就有包子,北方包子排10位,南方小笼包排4位,可见南方人也很爱吃包子。
  作为著名的南方油城茂名,是一座包容并蓄的城市,很多建设者来自北方,爱吃面食。有次我想买馒头,路遇油公司一退休工程师,我俩边走边聊,她向我推荐桥南市场一写有“山东馒头”的小作坊,说此店做的馒头好,买者众,有时要排队,电话预定。我依她指点来到店家,此店只做大馒头花卷,一个有六七两重,从1.5元2元2.5元现卖3元。这馒头既没垫纸也没放糖,有馒头特有香味,用北方话说“很地道”,食之给我的感觉是正宗馒头。这店不做早餐,只上下午做,日蒸40笼,好销。此正应了“酒好不怕巷子深”那句话,也说明做馒头也要有“工匠精神”。
  离此店不远还有一对天津俩夫妇开的“狗不理包子店”,天津狗不理包子是全国著名品牌。我曾向店主咨询过馒头包子垫纸好不好的问题,他反问我“你说呢?”他接着说,纸一般都含荧光粉。馒头包子垫纸,好的方面是不粘连,不易破皮有卖相。不足的是造纸的原料五花八门难保卫生,再有就是含荧光粉,少量食之不会致命,长期食之对身体不好。还有食时撕纸连皮带肉扯下一大块。我在部队没见过垫纸的馒头,若垫纸,一个连队的馒头垫纸撕下就是一大桶,浪费粮食。看来不用垫纸比用好,北方人都不用垫纸,而非原产地的南方人却用垫纸,似有种画蛇添足的感觉。
  写作此文,或许是一些值得或不值得回忆的旧事,是一些可笑或不可笑的良药苦口之言,然而生活的真实就在其中了。我一直想改变些什么,但也许不能改变什么,但心里话说说似乎也无碍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