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0-08-07期 第A3版:论丛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条主线

  

编者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近日出版发行。该著作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文献。本报今日刊出一组市委党校教师的学习体会文章,敬请关注。
刘艳
  “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之语道出我们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主线。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风雨兼程、访贫问苦,模范践行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尤其今年是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考之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向全世界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和伟大成效。世界政治学家亨廷顿指出,一个政党是否强大,是否稳定,主要看它能否在其政治制度化的速度和扩大群众参与水平之间求得最佳值。于中国而言,人民有两大政治需求,一是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二是国家富强,人民共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此作为自己不懈追求的政治历史目标。中国共产党顺应了时代所需、人民所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全国人民组织和施行了“革命和现代化”两大历史性运动,“革命”解决的是人民的第一个政治需求,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翻身做主人所带来的政治价值是无可估量的;“现代化”解决的是人民的第二个政治需求,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现在仍在进行中。一穷二白的历史起点、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后发展国家的效应影响、现代化内涵的丰富变化,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以高度的政治历史自觉推进人民群众政治需求的实现。这成为政党强大的根本和力量获取的直接源泉。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获取人民群众的支持,扩大群众参与水平是政党强大的标志之一。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敏锐地把握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人民需求并给予积极主动的回应,是担好领导核心,获取人民认同的基础。为此,首先在价值观上与人民群众达成共识。于某一产品而言,拥有了价值观,产品就拥有了灵魂,无往而不利自是其必然,政党亦如此,更要强调价值观,混淆价值观就会引发路线斗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所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正是人民所需,以人民为中心就意味着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需要全党忠诚实践。其次,依靠强大的群众力量承担起历史自觉。政党是否有力量,不是靠人多,而是靠信仰,信仰的强大力量无可比拟,信仰之下,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才会对共产主义历史重任的实现有着拥护的情结。共产党员形成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意识,时刻牢记紧紧依靠人民,参与社会事务参与公共生活,以自觉的为民服务精神获取人民支持的合法性源泉。唯有如此,党的力量才会坚不可摧,唯有依靠人民创造伟业,才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必须不断造福人民。民者,国之根也。“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要把为民谋福祉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强调的就是以满足人民“刚性需求”作为共产党人为民服务历史自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人民的“刚需”,也是人民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以积极的姿态将增强人民的福祉作为全党工作的出发点,为党的执政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体现了政党建设的本质所在。我们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当共产党的‘官’,只有一个宗旨,就是造福于民”。
  (作者系市委党校党建文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