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0-07-31期 第A5版:论丛

穿越百年 与你同行

  

江泞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安排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目的是重温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加深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
  一个人的青春记忆会令人久久难忘,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则会产生深远影响。有的声音说,“五四运动”是青年群体的专属烙印,与社会干系不大;也有的声音说,“五四精神”已式微,不过是一块标签而已——这实在是对“五四”极大的偏见和误解!百余年间,由“五四运动”衍生出来的“五四精神”,在广义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润泽着每一个时代。不管站在哪一个视角来进行剖析,不管你注意或不注意,它都对中国社会产生着极深远的影响。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重温它的由来,审视它的去处,都很有必要。
  “五四精神”深远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文化。众所周知,“五四”是中国近代史与现代史的分界点,这个分界不仅是政治上的,更深刻地体现在思想文化上。其中的标志性事件,是鲁迅的一篇《狂人日记》,将白话文这种“市井语言”最终推上了高台楼阁,也彻底颠覆了整个中国社会的日常交流和生活方式。如今,通俗的白话文早已取代艰涩的文言文成为主流,国民启蒙的门槛被降低,教育得以被普及,国民素质大幅度提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广泛,可谓是“五四”遗留的最宝贵财富之一。
  “五四精神”深远地影响我们的理性精神。作为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使全面觉醒的中国人民,开始探索从根本上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在时代的强烈呼声之中,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肩负重任应运而生。也是从那时起,“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历史上刻下了最深的烙印,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成为全民共识,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成为全民追求。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反叛和辩证认识,深深刻在了中华民族的基因当中。今时今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是全社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实用工具。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要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无疑是“五四精神”的最佳传承。
  “五四精神”深远地影响我们的价值取向。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同时也让“弱国无外交”的思想深入人心。百余年间,中华民族一步一脚印地向世界舞台中心靠近,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再也没有丢掉过。特别是去年以来,国际局势波谲云诡,国内外发生一连串事件,但中国人再也没有弯下脊梁,来自中国的声音也越发响亮。我们可以看到为捍卫祖国统一、彰显中国主流民意,世界各地留学生走上街头举起五星红旗为祖国“站台”“发声”;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大量医护人员冲在最前线,外交部发言人对“中国病毒”论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强力反击;在防汛救灾中,官兵群众众志成城,向国际社会再次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友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新时代的中国,历史性地和百余年前的“五四运动”进行了一次对话和呼应。新时代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对“五四精神”进行了新时代的诠释,有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
  “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但“五四精神”历经百年,穿透时光,依然照射中华大地。它是全社会的共同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源头”和“活水”。它所具有的普遍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不应禁锢在某个群体的记忆里,也不应停留在教科书上蒙尘。在追梦圆梦的路途上,值得我们与它一路长伴同行。(作者系市委党校第十期中青二班学员,市委政研室综合研究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