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0-06-29期 第A4版:只争朝夕加油干 不负韶华开新篇

强农业 美农村 富农民

化州:聚力乡村振兴 激发县域发展新活力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梁郁文 通讯员姚泽宇

  • 湖艳村鸟瞰图<br>
  •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笪桥镇柑村<br>
  • 平垌村化橘红大道牌坊<br>
  • 三丫河南盛段人工湿地<br>
  • 蒲山村党建主题文化长廊<br>
  • 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村——平垌湖艳村<br>

  近年来,化州市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的1.58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1.86万元,增长17.7%。杨梅镇等4个镇被评为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居茂名各区(县级市)第一。全市4236条自然村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完成率100%;3408条自然村完成“干净整洁村”建设,超额完成任务。打造了柑村红色革命文化传承村、湖艳新时代文明实践村、蒲山乡村旅游主题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省定贫困村笪桥镇柑村被省委组织部列为首批党建示范工程“红色村”,并获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南盛街道平垌村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茂名市文明村,代表茂名市参加省农业农村厅、广东广播电视台主办的乡村振兴大擂台赛。
坚持党建引领 党群共建美好家园
  一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行“党工+义工+社工”三工模式,各镇村建立党员、“红袖章”志愿者、社工义工信息台账,形成辖区人力资源库,党员冲锋在前、义工和社工等志愿者共同参与。落实党员联组分片责任制,各党支部通过“党员联系户”的形式直接联系群众,村干部和党员分片包户,发挥党员干部带领带头作用,提升村级组织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二是发挥“一员两会三团”作用。党群参与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发动党员、团员、青年当先锋、树标杆、做表率;党员是村中先锋力量,带领村民敢闯实干;村民理事会是重要的组织协调力量,收集汇总村民意见,协调村民做好村庄规划整治;妇女会是村中的留守力量,积极实施卫生清洁户、美丽庭院评比活动;青年团是先进思想的中坚力量,紧跟时代脉搏,是连接落实党的政策与村民需求的重要纽带;学生团是村中未来力量,通过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引导老人转变卫生习惯,改善了人居环境;志愿团是鞭挞后进、树立榜样重要力量,通过开展各类志愿活动,有效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三是发挥村民“主人翁”作用。从解决垃圾收集、污水治理等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入手,激发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创建的热情。新农村建设群众参与率达95%以上,农民筹资筹劳以及社会捐资达2.3亿元。完善村民议事决策机制,全市3723条自然村建立村民理事会,占比95%,村民在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找到了更多参与感和获得感。
决胜脱贫攻坚 牢牢把好“三道防线”
  一是把好“三道防线”。建立脱贫未退出户、脱贫不稳定户、脱贫边缘户“三道防线”,健全动态帮扶工作台账和防止返贫监测预警机制,构建精准脱贫和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实行挂牌督战,建立“一镇一方案”“一村一台账”“一户一计划”,落实“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帮扶措施。加大帮扶力度,灵活采用聘用贫困户为护河员、保洁员解决就业,增加产业帮扶项目等方式,剩余贫困户5月底已按程序全部办理退出。二是强化“四个三举措”。“三级书记”加强组织领导,市委主要领导遍访180条村、调研142天、主持召开95次扶贫专题会议,镇、村书记遍访率100%,均超额完成任务。“三个帮扶”助推脱贫攻坚,重点抓好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三项工作,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等模式发展生产,举办各类农产品线上线下展销活动457场次,组织贫困对象就业专场招聘会等,切实增加贫困户收入。“三个电话”抽查遍访问效,对镇领导、村书记和帮扶干部、贫困户开展电话抽查,重点抽查镇领导部署扶贫工作情况,镇委书记遍访、调研情况;抽查村书记、帮扶干部、驻村干部到户到岗帮扶工作情况;抽查贫困户帮扶政策及措施到位情况、脱贫进展情况。“三个督导”确保工作到位,该市安排3名副处级领导挂点督导化北、化中、化南三大片区,市23个督导组对23个镇(区、街道)、341条任务村明查暗访全覆盖,镇级纪委直接督办到村到户。三是推进“五个办法”。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加快脱贫致富。如新安镇通过拆旧复垦形成建设用地指标,通过流转获得净收益3400多万元;林尘镇六马村通过农民入股方式建设蛋鸡养殖基地,贫困户稳定脱贫,被评为2019年度全省推广项目。聚焦特色产业,带动增收致富。整合全市20个镇290条村6万户贫困户的扶贫资金共8025.3万元,投资南药种植收购加工项目,解决1600多名贫困户就业,带动5万多亩以化橘红为主的51种南药品种发展,每年保底固定收益521.65万元。实施“龙头+”战略,促进抱团致富。如丽岗镇博青村与茂名市微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战略合作,通过土地流转发展1000多亩毛豆产业扶贫基地,除每年为参与项目的40户贫困户稳定增收5.6万元,还带动200多人就业,每年劳务收入近200万元。创新“互联网+”模式,拓展销售致富。如丽岗镇镇安村的“万讯七子”电商项目,截至2019年12月完成订单约36500件,销售总额累计62.61万元,镇安村可提取扶贫基金10多万元。推行“护河员+精准扶贫”模式,解决就业脱贫。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744万元,优先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聘请了402名河道保洁员及巡查员,每名参与河道管护的贫困人口年增收6000元。
发展现代农业 走上奔康致富道路
  一是打造“十大”农业产业带。该市以“建设广东现代农业强市、打造广东南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为目标,初步建成化橘红等“十大”农业产业带。全市种养植面积50多万亩,产量62.76万吨。二是加快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积极创建化橘红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蚕桑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罗非鱼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化橘红小镇建设。杨梅镇等4个镇被评为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居茂名各区(县级市)第一。新安镇“小城镇建设”项目被国家批准为第三批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文楼镇入选“2019年广东省森林小镇”。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建立炬园、大合、美华、谷林等一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流转土地16000多亩,带动养殖大户1000多户。四是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业。积极推广“旅游+”“生态+”“扶贫+”和“红色+”等模式,新增面积200亩以上的旅游、观光、体验农耕文化园区13个,打造化橘红文化节、农民丰收节、水果节等一批节庆活动,有效扩大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是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与省农科院合作建设橘橙研究院,加快农业品种选优培强。完善市镇两级人才驿站,建成2个市级、2个镇级人才驿站、1个博士工作站,建立100名农村专家库。
倡导文明实践 铸就乡村振兴灵魂
  一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该市湖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题教育、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五大工作任务,落实“传思想、传政策、传道德、传文化、传法律、传科技”“六传”工作,以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吸引群众参与活动,营造良好的村风民风。2019年,茂名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现场会在湖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功举办。二是开展好心精神系列活动。开展老师带学生参加乡村文明墙绘活动,培育下一代爱家乡情怀;开展长辈带头树立家风,媳妇爱卫生勤清洁活动,培育人人爱干净、讲文明的良好家风;开展“小手拉大手”、长辈传家风、青年树新风活动,传承好家风;开展外嫁女回娘家、重阳节敬老、奖学助学、乡贤建设家园等活动,常态化对村民进行教育。三是开展妇女会“三评”活动。各村组妇女会每季度定期开展评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卫生家庭“三评”等活动,每周开展环境卫生清洁巡查活动,村中设立光荣榜和曝光台,对先进典型进行表扬,对存在问题给予曝光,家家自觉“比学赶超”,人人争做文明村民。四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湖艳村先后成立了14支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213人,实现志愿服务多元化、全覆盖,形成了群众教育群众、群众服务群众的良好氛围。
聚焦生态宜居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是推广“123”工作法。该市在探索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形成“一洁一圈、两花、三评三包三桶三硬底”的“123”工作思路(一洁:一个保洁员;一圈:集中圈养;两花:每家每户门口院前摆放花盆或门口绿化;三评: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卫生家庭评比;三包:包房前屋后、村中道路卫生清洁、绿化、整齐;三桶:门前摆放可回收、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桶;三硬底:村道、巷道和禽畜圈养地面实现硬底化)。对此政府不发文作硬性规定,只是通过教育动员村民自觉参与,既做到通俗易懂,又调动了群众积极性。二是落实“一户一宅”政策。如南盛街道平垌村中建房坚持“建新必须拆旧”,新建房要保持6米楼距,保证采光和消防通道畅通,新建房前由村民与村民理事会签协议,拆旧的宅基地由村集体收回,再根据村中建设需要,统一规划使用,保证村中公共设施用地,该村房屋管控经验得到茂名市委书记许志晖的充分肯定。三是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村民以房前屋后的“小四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美丽庭院)为牵引,各家各户积极投身其中,村委会组织评委团进行打分评选,给予优胜者奖励,成功激励打造出一批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的农家美丽庭院。四是建设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如平垌村坚持“水清、无味、点绿、景美”的治污理念,因地制宜建成人工湿地处理工艺的水质净化站15座,实现雨污分流、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污水统一收集到污水处理池,经过水解池后进入人工湿地,由湿地的植物、石子和土壤吸附重金属、氨氮等污染物,流出的水就能够稳定达到Ⅲ类,可以养鱼。若几年后池内淤泥重金属超标,可运走进行固废处理。这样在提升水污染防治能力的同时,又为村民休闲、娱乐、学习提供了一个优质的绿色生态平台。五是推进厕所革命。全市有30.03万户完成卫生户厕改造,完成率99.8%。聘请保洁员加强公厕管理,保洁员每天做到“四查四清”,确保公厕干净卫生。公厕设有投诉电话,发现不卫生的地方村民随时可打电话投诉反馈,形成了很好的管理制度和人人讲卫生、人人爱卫生的公厕文化。公厕进行人性化设计,提供有纸巾、洗手液和安装挂钩、放手机等小物件的挂篮,设置有残疾人厕位及老人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