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0-05-11期 第B1版:社会

高州教师远赴广西上林支教

爱心支教路 情暖学子心

广西支教系列报道⑤

  

支教老师让课堂更活跃。
文/图 本报记者杨珮珮
  “支教去!”2019年9月4日,高州市第三批11名支教老师带着满腔热血和知识行囊,踏上前往广西上林县的路途。上林县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高州在“粤桂扶贫协作”项目中的结对帮扶地。很多人问支教老师们,离开家人去那么远的山区,适应吗、不怕吗、值得吗?对他们而言,决定出发那刻起,任何困难都不再是困难;若能帮到山里娃,所有付出就有了意义。
  姚光婵:走心支教一同成长
  支教老师姚光婵来自高州中学,有着16年的教学经验,并且是广东省名班主任曹铭珍工作室的成员。回想支教初始的日子,她记忆犹新,“当我舟车劳顿几个小时,提着行李来到上林中学,看着简陋的宿舍,不禁思考没吃过苦、没试过一个人生活的自己能行吗?但在学校领导及同事的帮助下,我很快适应了一切。这里的学生特别淳朴懂事,我也与他们融为一体。”
  课堂上,姚光婵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采用自由讨论和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同时,她定期召开各个年级的女生会议,从心理和生理上来引导女生要学会保护自己、爱护自己;在主题班会展示课和生涯规划课穿插游戏,寓教于乐,给学生带来走心的心理教育。
  不仅如此,她还做好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通过听课观察和课后指导,带动一批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期间,她积极开展《主题班会的设计与组织》系列讲座,向上林中学的班主任们传授班级管理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班级管理的方法。姚光婵难掩激动之情:“班主任工作、女生会议、主题班会和生涯规划课等,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虽然远离他乡、远离亲人,但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陈青娣:温暖支教点亮心灵
  从教语文20年的陈青娣,初到上林就担任班主任。她感言:“第一次在‘壮族老家’当班主任,遇到了很多难题。听不懂当地方言,找学生帮忙当翻译;住处离学校较远,就买了二手电动车,起早摸黑,想有更多时间和学生在一起。”
  发现班级学生的阅读基础比较薄弱,陈青娣把阅读和写作列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她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带全班学生去图书馆看有益的课外书籍,要求学生动手制作读书卡片;每周上一堂作文指导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除此之外,她鼓励学生每天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感受,引导同学间交换名著阅读,及时表扬和奖励写作表现出色的学生。在陈青娣的用心教导下,班里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大大提升,语文学习氛围浓厚。
  “我们班有个女孩,不爱学语文,各科的学习资料也不整理。我买了文件袋送给她,教她归类好自己的各科资料试卷。从那以后,她成了热爱语文的积极分子,纪律表现和成绩都进步很大。有一天下课,她腼腆地把一袋东西放在讲台上,说:‘陈老师,这是上林的特产,甜甜的初恋果,你尝一尝吧!’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有爱才有教育,你只有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学生给予的温暖,将陪伴我在爱的教育中坚毅前行。”
  钟国强:快乐支教收获满满
  在上林县城关中学支教的钟国强是一名历史老师,坚守教育岗位近20年。他认为历史教学不拘泥于历史教材,课堂不一定以教师讲为主。但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一定要有丰富的学识,才能调用相应的知识达到育人的效果。
  “学生们基础不够扎实,所以我的做法是回归高效课堂,完成学考任务。”钟国强介绍,他在课堂上采用“两分法”,一半时间抓基础,一半时间促能力,对于一些学困生,主动为他们“开小灶”。他说:“这个‘小灶’不是指课外辅导,而是与他们谈兴趣、生活、理想等。学生们喜欢书法,我就写一幅‘人生有太多美好,学考不应有遗憾’的对联勉励他们。后来,他们学习态度端正了,上课认真了,并顺利通过了学考。”
  钟国强很喜欢一句话,“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它的过程。”因此,他用乐观与真诚感染着学生们,收获满满。他笑言:“支教生活中有太多美好的回忆,如在教师节那天学生们写满祝福语的卡片、在体育艺术节上师生一齐加油喝彩的场景、在忙碌的教学之余师生分享糖果的惊喜、在疫情期间来自QQ微信上的关切问候等。”钟国强表示,支教做的都是平凡事,平凡事做好就是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