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0-05-08期 第B2版:论丛

坚定发展信心与企业共克时艰

  

吴岳奇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一季度,茂名同全国、全省情况差不多,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下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困难和问题。日前,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座谈会,释放出党委政府与企业一道,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强烈信号,有效提振了全市企业信心和精神。面对困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有信心就有勇气,有信心就有力量,即使在外围大环境可以预见的至暗时刻,我们也依然能从乌云的缝隙中捕捉到灿烂的阳光。从宏观上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用辩证法来看,危机和挑战往往也蕴含着重大机遇。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领域将产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电商等领域将迎来巨大机遇。从茂名产业布局看,无论是港口物流、绿色化工、滨海旅游,还是现代农业、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都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市场需求巨大,发展前景可期。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砥砺奋进,昂扬新时代茂名奋斗精神,旗帜鲜明抓产业、优环境、强服务,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对着困难攻坚、向着成功突围,就一定能在困境中渡难关、寻新机、强优势、求突破,实现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逆势飞扬、行稳致远。
  一、把大抓产业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发展千万条、产业第一条。近年来,我市在突破交通基础设施瓶颈后,产业发展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市委提出大抓产业发展,就是要树立一个鲜明导向,形成一个风向标,把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心思和精力聚焦在产业发展上,同时也引导全市企业把关注点聚焦在产业发展上,实现党委政府工作着力点与企业关注点同频共振。要着力营造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的浓厚氛围,使产业发展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意志,花更多的精力、下更大的气力、用更务实的举措,聚合各方力量、聚集各种要素、聚焦各项服务,引进培育壮大产业,为茂名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抓产业发展不能停留在喊口号、作表态上,而是要实实在在体现在政策支持、营商环境优化、产业要素保障上。特别是疫情期间,非常之时要有非常之举。要千方百计利企、援企、稳企、安企,用好市委市政府出台的“茂十条”等系列政策举措,更精准、更有力、更及时地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针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列出问题清单,逐项帮助解决,推动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尽快达产满产,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强化党委政府抓产业发展的领导和支持,把各地各部门“一把手”抓产业发展、抓企业服务的责任落实到位,人财物要往产业发展倾斜,政务服务要向企业倾斜,重点保障企业项目用地、审批、融资、用工、办证等,为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把产业发展列入绩效考核内容,在考核指标体系增加各地各部门在产业招商、项目落地、营商环境的分值。切实增强广大干部服务意识、服务水平,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来换取企业的发展指数。
  二、围绕产业发展平台发力,为企业打造发展空间。发展平台很重要、也很关键,是企业发展的舞台和空间。目前我市产业平台主要有滨海新区、高新区、水东湾新城等3个经济功能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6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全市纳入省产业园政策扶持的区域(含集聚区域)面积超过7万亩。这些产业平台就是产业发展的空间所在、潜力所在和希望所在。要着重向产业园区集中要素、集中政策、集中项目、集中资源、集中攻坚,完善园区发展配套,促进优势产业企业向园区集聚。通过“放管服”改革赋予园区县级审批权限,打造好园区公共服务平台,让园区的事在园区办,大力推动产业园区做好企业服务,让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优惠、服务实惠。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企业发展创造新机遇。招商引资既是经济工作的抓手,也是企业发展的契机。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要着力引进一批有理念、有经验、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没有理念的企业不会站在产业风口前沿,也不会引领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是造势企业,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塑造力。一旦引进了这样的龙头企业,将会带动一个行业甚至一个领域的发展。一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进驻,就会带动整个行业对这个城市投资环境的承认,就会带动其他企业纷至沓来,促进本地配套企业蒸蒸日上,就会为这个城市和企业发展打开巨大的发展空间。比如,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引进,开启了茂名石化产业向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源产业发展的新纪元、新征程,也必将为本地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再比如,市委市政府引进广州港集团作为战略合作者,把港口建起来,整个茂名的产业都会受益;把南海旅游岛项目做起来,茂名滨海旅游就会有质的飞跃,对全市旅游业、服务业都有极大的拉动效益。总之,就是不断培育、引进、扶持、壮大企业,让更多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在全市产业链条中找准切入点,分得一杯羹,共同把茂名产业做大做强。
  四、抢占发展高地,实现企业与茂名共同发展。疫情带来的冲击是短期的,党委政府和企业要在抢占经济发展高地上先拔一筹、快人一步。当前,产业革命正在酝酿孕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不断涌现,市场瞬息万变,发展机遇稍纵即逝。谁能领先嗅到新机会,谁就可能成为时代新星。能否顺利抓住用好机遇实现先发先至,将很可能决定一家企业、甚至一个地方的发展前景。比如,这几年国内丙烷需求旺盛,2014年到2018年进口量分别为475、855、1160、1337、1350万吨,涨幅惊人。而目前我国丙烷脱氢项目生产能力仅达到了467万吨/年。现在资本投资意愿非常强烈,如果能够迅速行动,赶在其他地区前面,实现率先布局,我们就能抢得这块“蛋糕”,反之将会再次丧失机会。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落户茂名,标志着我们把握住了这一次能源革命的发展脉搏,同时也把握住了新材料领域发展变化的脉搏。此外,这个项目所产生的丰富的丙烯、乙烯、丁烯等资源,将有利于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本土实力企业去发展下游产业链,奋力打造世界级的聚丙烯研发生产基地。企业也是一样,机遇在眼前,能不能敏锐捕捉机遇,勇于利用机会发展壮大自己,也考验着企业家们的眼光、智慧和勇气。当前,全市上下正着力打造的临港经济、滨海旅游、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现代农业、医疗康养等产业,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包括东华能源、益海嘉里、华侨城集团、鹏瑞利集团、中国医药集团等,这些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不仅会加快推动茂名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给本地企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产业对接。就好比党委政府搭好了舞台,企业尽可以在其中立足优势、各放异彩。
  五、主动融入国家、省的发展战略,借力发展壮大自己。当前的茂名正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由贸易区三大国家级经济区交汇地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对成熟,而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区正在发育成长中,接下来的十几年正是茂名依托经济体量大、人口众多的优势,加速工业化提升城市能级的“窗口期”。这一历史机遇期稍纵即逝,随着北部湾城市群、海南自贸试验区的加速发展,如果周边其他地市先一步发展为核心城市,近在咫尺的虹吸效应,将使茂名未来的发展更加艰难。如果利用好这个地理区位,就能让我们左右逢源,与三大经济圈同频共振。抓住历史性机遇,主动融入,借势国家、省的发展战略,从中寻找商机,开拓市场,借力壮大自己,是摆在党委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三个经济圈国家都出台了系列政策,里面蕴藏了很多机会,有待深入发掘和利用。要充分利用国家、省的产业发展政策,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体系,打造高水平的特色产业集群,与大湾区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供应链,更好为大湾区提供产业配套、设施互补和发展腹地,与大湾区形成互补共生关系的产业。要积极引导企业在自身具有优势资源和有利条件的领域,谋求与国家战略的更好融合对接,实现自身发展的突破。
  六、聚焦聚力干实业,立志打造行业标杆。越是在面临挑战和困难的时候,越要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要发展,既要有政府营造的良好营商环境,更要自身不断作出努力、下苦功夫,持续强化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克服短期行为,做好长远规划,瞄着“百年老店”的目标去奋斗。要引导广大企业家聚焦聚力实业发展,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在各自行业里做得更好、更出彩,共同推动茂名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企业要勇于向行业标杆发起冲刺,努力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在这方面,我们茂名企业是有底气、有希望的。特别是那些有规模优势、处于产业链关键节点的本地企业,要敢于追梦,力争上游,打造出茂名本地的“龙头”企业。要引导企业稳定预期,坚定信心,坚定产业方向,抓好未来发展,加大投入上大项目、好项目,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久。
  七、勇于创新,依靠创新保持企业旺盛的生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疫情冲击也是大浪淘沙、倒逼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推力。企业发展之源在于改革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因为最终能决定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是用户和市场,而不是政府政策的扶持,所以企业要坚持创新,坚持以用户为本,不断挖掘用户的新需求,不断用产品来说话、不断催生市场。华为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就是三十年来都坚持对着同一个“城墙口”冲锋,最终冲破难关,引领世界。近几年,我市获省科技奖的80%项目都是企业牵头,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市的65%,充分体现了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比如,广东新华粤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与广东新华粤华德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成功合作开发了裂解汽油苯乙烯抽提成套技术,建成了国内第一套、国际第三套3万吨/年裂解汽油抽提高纯度苯乙烯工业装置,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美国GTC公司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这个项目荣获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又如,茂名重力与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密切合作开展制造技术攻关,成功制造出中国第一台乙烯裂解炉对流段,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都是企业自主科技创新的突出表现。要引导企业发扬这种攻关、攻城的精神,围绕开发产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等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创造自己的核心技术,力求在市场上占据优势。
  八、强化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共同体。无论从地方发展来讲,还是从企业自身来讲,“单打独斗”的时代都已经过去了,合作共赢才是王道。前段时间,很多经济学家在评论华为公司时,都提出一个问题:华为是很强大,但是华为只有18.8万员工,可以生产手机芯片、设备芯片,但是不可能把所有行业的芯片都研发,中国芯片的崛起,需要千千万万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共同发力。在产业分工日趋细化的今天,没有企业可以包打天下,就必然需要其他企业参与到产业生态当中,形成产业共同体。市委市政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提出“以商招商”,就是要以龙头引产业链,以行业聚产业生态,依靠龙头企业或本土特色企业,把上下游企业吸引来,把配套做起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把产业聚集度放大,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比如,石化、医药、物流、旅游等产业链条都是千亿级产业集群,辐射带动效应非常大。还有农产品和水海产品加工、金属材料加工、纺织服装、小家电产业集群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本地企业完全可以深耕厚植,通过抱团发展、集群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间融合度,进而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1+1>2的聚力效应。
  (作者单位:市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