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0-05-08期 第A4版:问水哪得清如许 聚焦“河长制”系列报道①

致力打造河畅湖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环境

美丽河湖创出“茂名样本”

  

1 经过治理,小东江城区段建成十里景观带。本报记者丘立贺 摄
2 鉴江化州市区段江岸治理呈现良好景象。本报记者丘立贺 摄
本报记者邓义深通讯员李达彬吕岳伟
  开篇语
  问水哪得清如许?唯有护水任在肩!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紧紧围绕“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全市动员,全民动手,展现了一幅幅全民参与护水治水的动人画卷,许多河流河水变清了,河堤加固美化了,泄洪能力大大增强了,每一段河道每一条河流都变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连日来,茂名日报社组织记者分赴全市各地,深入挖掘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的亮点,以及维护江河湖库健康生命,构建平安绿色生态水系的成效。从今天起,我们编发这组稿件。
  陆上“绿道”,水上“碧道”。
  碧水清流、鱼翔浅底的碧道,是以江河湖海及滨水空间为载体的开敞空间廊道。“自建成‘锦江画廊’碧道以来,这条南起镇隆古城八坊村,北至东镇街道高城村,沿江河而建,全长35公里的碧道,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到此观光、休闲、运动。”信宜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信宜“锦江画廊”,将镇隆古城、丁堡森林公园、旺同十里竹道、高城水库等景区连接起来,打造了古城春韵、生态湿地、山地森林、古韵田园、竹海溪谷等系列景观点,是一条生态情景绿道、全域旅游风景体验线,也是信宜河湖治理取得成效的反映,更是茂名在构建“河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岭南水乡画卷的缩影。
  近年来,茂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源头治理与集中攻坚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并举,推动河长制取得新进展,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目标,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数读河长制·河长治
  ●为茂名治水把脉开方。去年,市县镇三级河长累计巡河40254次,发现(指出)问题1633个,发出河长令或督办令137次,落实整改问题1595个,推动了工作落实。
  ●江河水质显著提升。去年,市7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其中6个达到优良,水质优良比例为85.7%;小东江石碧断面从上年的劣V类改善达到IV类(达标),在全省9个攻坚劣V类国考断面中综合指数排名第一;长期处于劣V类的3条入海河流水质均明显好转;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
  ●河湖面貌明显改观。去年,排查整治河湖“四乱”问题388宗,销号率100%。累计清理违建占地面积29.22万平方米;清理建筑物140栋,面积10.68万平方米。
  ●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去年,全市建成城镇污水管网约177公里,新建成并运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5座,全市湿地自然保护区与湿地公园总面积达8947.1公顷。
  ●水资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去年,中小河流治理完成投资8.4亿元,治理河长351.12公里。启动了粤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为科学解决茂名结构性缺水问题提供方案。滨海新区供水工程正式通水,破解沿海地区群众安全饮水及工业用水难题。高州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首期工程完成渠道改造153.31公里,恢复和改善灌区原灌溉面积63.29万亩,年节水1.65亿立方米。圆满完成2019年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抽查评估工作。
  融入乡村振兴
  打造山水相伴万里碧道
  建设“万里碧道”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要决策。近年来,茂名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中小河流治理等工作,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建设,按照“设计一流、建设一流、效果一流”的标准,启动“万里碧道”试点,实现每个县(市、区)镇建设一条试点碧道,带动城市品质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让“万里碧道”逐渐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富民大道。
  目前,全市共有17宗共160公里的河湖被纳入2020-2022年省级碧道项目库,确保广东万里碧道具有“茂名风味”。在此基础上,高标准高水平编制茂名碧道规划,总体建设1000公里的茂名碧道,打造“茂名样板”。
  茂名水系发达、河湖众多,集雨面积50-3000平方公里的河流82条2750公里。在建设“万里碧道”工作中,茂名结合乡村振兴,打造绿水绕村、生态良好的水乡风光,守护碧水清流,建设特色浓郁、绿意盎然的生态廊道。
  茂名露天矿曾经是这座城市的“伤疤”,如今变成了美丽的“好心湖”。清澈见底的湖水,像块晶莹剔透的翡翠,阳光斜射在湖面,星星点点,跳跃闪动。沿湖边而建的生态廊道,挤满了来这里游览的游客,红艳艳的三角梅,黄澄澄的风铃花,一派生机勃勃景象。更重要是,这里将建设成为大型的田园综合体,带动周边农村的经济发展。
  茂名小东江城区段,打造的集防洪、生态、景观、休闲于一体的十里景观带,实现了从省挂牌督办整治到实现水质达标的成功“逆袭”。如今,这里景色华丽变身,一江碧水穿城而过,美不胜收。每当夜幕降临,音乐、灯光、喷泉交相辉映,美轮美奂,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会客厅”。
  信宜“锦江画廊”碧道是省级试点,沿线串联10大美丽乡村20多个自然村,营造特有的茂名乡村生态魅力。不仅有效提高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力,而且有效串起新产业,带动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做活乡村旅游文章,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电白结合县域副中心“一河两岸”建设,在治理沙琅江观青段河道的同时,沿河岸建设亲水生态公园,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美丽风景线。化州将中小河流治理融入蒲山村新农村建设,打造了廊桥遗梦等景点,当选市十大美丽旅游乡村。此外,打造的茂南合水河、桂山河,电白龙记河,信宜北逻河,高州谢鸡河、南塘河、“荔乡水韵”根子碧道,化州石滩河等一批碧水怡人的水生态休闲旅游景观纷纷涌现,南海旅游岛碧道建设也在加快进行,描绘了一幅兴水惠民、防洪减灾的美丽画卷,建立起山、水、绿、城与人和谐共处的人居环境,形成全民管水、治水、护水的和谐格局。
  在碧道建设中,茂名结合河长制,建立河长体系,持续推进中小河流整治,构建市、县、镇、村四级人居治理体系,河畅岸固成常态,水安全更有保障,打造干净整洁人居环境,促使地表水水质明显好转,达到二三类水标准。
  铆定“问题靶心”
  坚持各个击破整体推进
  茂名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实施河长制,聚焦水生态环境整治,加强联动,加快推进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坚决关闭禁养区、限养区的养殖场,严肃查处各类破坏水生态环境行为,全力抓好水质治理。对侵占河道、围库建塘、乱倾倒垃圾余泥等突出问题进行清理整治,抓牢抓实抓细抓好“清四乱”“五清”工作,强化河湖管理,维护水生态健康。
  全面开展“清四乱”“五清”行动。深入推进“清河行动”,加强水污染治理,去年完成388宗四乱问题整治,清理河长1844.23公里、湖泊水库93平方公里、水浮莲及水面垃圾18.61万吨;清淤疏浚河道471.29公里,黑臭水体面积0.1831平方公里;完成357个入河排污口整治。
  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茂名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保持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落实好各项工作措施,确保顺利完成水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去年市区12条黑臭水体中已完成整治11条,完成率达91%。从重从快打击环境污染行为,全年累计检查企业4120家(次),立案176宗,处罚169宗,责令改正217家,适用新环保法四个配套办法案件共17宗。
  持续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去年,全市754家养殖场完成了配套验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为74.73%。茂名首部行业领域地方性法规《茂名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去年5月1日起施行,这有利于统筹解决全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预防、利用和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平衡畜禽养殖行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去年,推动市第一水质净化厂、河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加快建设,全面推进关屋河、寨头河流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电白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改造任务;完成污水管网建设任务177公里,有效改善污水处理设施基础薄弱的环节。
  强化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扎实做好水源涵养林和湿地公园建设,去年共完成21698亩森林碳汇工程造林更新和69560亩森林碳汇抚育任务,完成率均为100%。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预计2019年度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约为15立方米/万元,降幅超过省下达的目标值。推广水生态健康养殖,开展增殖放流活动9次,放流各类鱼苗535.71万尾、对虾4001万尾,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全市7个囯考断面全部达标,水质优良比例为85.7%;小东江石碧断面改善为IV类(达标),在全省9个攻坚劣V类国考断面中综合指数排名第一;长期处于劣V类的3条入海河流水质均明显好转;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构建管护大格局
  实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自实施河长制工作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河长制工作,实行“审议-评议-询问-再评议”的方式,创造了监督河长制工作的“茂名经验”,成为全省首个组织三级人大代表对河长制工作进行评议的地级市,首开先河。
  审议,就是把脉症结献计献策。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分赴各地开展实地调研,重点包括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制定,河长制人员、经费保障、河长制公示;清障、清违、淤,河流堤岸防护、绿化美化;生活污水、养殖污水和企业污水的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立和运行等。评议,就是三级人大上下联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3700多名市、县、镇人大代表评议河长制工作,对茂名四大干流鉴江、袂花江、小东江、西江及其各支流进行监督,在充分了解清楚评分细则后,根据实地视察等情况进行无记名打分。询问,就是“问”出要害“答”出承诺。代表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询问,询问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代表全市人民群众问出了对河长制实施的关切之心、急切之情;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一一进行回答,回答既有宏观政策方面的解释,也有具体工作措施的陈述,更有对今后工作的承诺。再评议,就是媒体公布评议结果。在《茂名日报》刊登《茂名市人大代表开展河长制评议情况的通报》,通报对主要河段(水库)附有详细的评议情况表,标有年度水质目标、河长姓名、水质情况、评议分数及等次。
  茂名积极发挥人大监督作用,市县镇三级人大联动助力“河长制”,依法监督各地河湖治理,去年累计组织932人次参与人大评议河长制活动,提出意见建议79条。
  此外,茂名还加大了督导检查河长制力度。全市共开展明查暗访检查行动83次,累计约谈提醒镇村河长29人次。积极开展宣传教育。联合茂名日报社在全省率先开展“跟着河长去巡河”网络直播活动,实时传播政务信息、流域状况和河长履职情况,激发河长动力。组建“河小青”志愿者服务队58支8874人,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河行动。创建治水管水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实行河湖投诉举报信息有偿奖励,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管河护河的积极性。化州探索“河长制+精准扶贫”模式,优先选聘精准扶贫对象担任护河队员,用河长制“组合拳”打出叠加效应。高州创新实行镇级河长交叉巡河制度,把河长巡河管河的频率和效果作为河长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破解跨界河流沿线镇村互相推卸责任的难题。茂南联合茂名石化公司共同治理工业污水河,探索企地共治共建共享生态河新模式。强化共建共治共享。与湛江市河长办签署《鉴江流域跨界河湖水面漂浮物清理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交界水域水环境治理。化州实行“互联网+河长制”,建设“智慧河道监控”系统,在鉴江、罗江河道约每1.5公里设一个视频监控点,开启智慧治河新模式。
  “我们在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过程中,强化政治责任、使命担当,立足本地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河湖管理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河长制湖长制体系,维护河湖生命健康,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茂名市水务局主要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