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0-04-28期 第A6版:实干笃定前行 决战脱贫攻坚

化州市笪桥镇

强化党建引领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全国文明村——高志塘村。<br>
  •   化州市委书记黄永率队到省定贫困村柑村村指导“红色村”建设。<br>
  • 化州市政协副主席苏凯愈到贫困户的产业基地调研指导。<br>
  • 笪桥镇党委书记吴春壮到笪桥糖厂指导复工复产工作。<br>
  • 挂点水塘村委会第一书记庄厚全到田间地头指导扶贫产业工作。<br>
  • 省定贫困村柑村群众集中商议人居环境整治。<br>
  • 珠海免税集团捐建的扶贫项目柑村旅客服务中心。<br>
  • 开展消费扶贫农副产品展销会,发动帮扶单位人员以购代捐促进贫困户增收。<br>
  • 志愿者协助贫困户整治周边环境卫生。<br>
  • 省定贫困村柑村污水处理站。<br>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梁郁文 通讯员 黄勇
  去年以来,化州市笪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切工作向脱贫攻坚发力,一切工作与脱贫攻坚融合,一切工作为脱贫攻坚服务,特别是在今年疫情发生以来,全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坚持主动靠前,科学防控,全力组织推动扶贫产业复工复产,同步抓好春耕备耕生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做到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两不误”,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强大动力。目前,全镇已投入扶贫资金1065.09万元,共脱贫446户868人,实施集中项目光伏发电14个,分散项目160个,完成危房改造230户。
夯实战斗堡垒 打造脱贫攻坚火车头
  紧盯“党建促脱贫”这条主线,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锤炼干部的主战场,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龙头”作用,打造脱贫攻坚火车头。一是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脱贫攻坚“领头羊”。近两年来,全镇撤换调整了3名不合格、不尽职的村支部书记,重新调整了省定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并为省定贫困村配备了1名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党建指导员,选拔配备了20名“候任村(社区)干部”和12名村(社区)党组织委员,着力打造出一支以村党支部书记为龙头、党员为骨干、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为基础的脱贫攻坚力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新建了边岭、硃砂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扩改了柑村、横岭、良埇、瑶埇党群服务中心,筹建了笪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的完善,为贫困户开展扶贫政策宣讲、就业服务、技能培训、招聘交流、社会帮扶等活动提供了阵地保障。三是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推动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履职尽责、提升效能。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员干部党性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勇气。
抓好人才支撑 建强脱贫攻坚主力军
  坚持党员干部资源向扶贫领域倾斜,党员干部力量向扶贫一线下沉,着力把全镇党员干部建成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心骨”,全面增强脱贫攻坚一线力量。一是推进驻点直接联系群众与扶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通过镇班子成员亲自挂点,带领驻点团队与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详细了解贫困户家中最新情况,鼓励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帮助贫困户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实现长效脱贫。二是依托“党员联系户”带动贫困户脱贫,坚持把支部建设在项目上,党旗插在工地上,引导基层党员在脱贫攻坚中亮身份、作表率,全镇14个村(社区)411名党员联系907名贫困户。三是选派第一书记、选调生下沉扶贫一线,开展帮扶工作。全镇选派了7名第一书记下沉到各村开展帮扶工作,联系走访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措施,寻求致富路子。
实施产业带动 创新脱贫攻坚新路子
  因地、因户、因人施策,既扶智扶志,又发展特色产业促就业助创业,极大地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通了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一是抓好“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通过把“红色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争取各级部门、社会力量支持,采取“田园风貌+红色旅游+农村党建”模式,抓好柑村“红色村”项目建设,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带动贫困群众参加“红色村”建设的热潮,增加贫困群众就业率。至目前,已有4.5万多人次到柑村“红色村”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红色旅游。二是抓好美丽旅游乡村建设,推进旅游扶贫。通过抓好全国文明村高志塘村、茂名市美丽旅游乡村莞塘村等优势旅游资源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开展旅游扶贫,拓展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目前,高志塘村投入公共设施建设资金6000多万元,继续擦亮“全国文明村”这张品牌,莞塘村投入1.2亿元,打造“黄瓜小镇”,成为乡村观光旅游的好去处。三是抓好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智力扶贫,加大教育帮扶力度,建立教育扶贫激励机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管理水平,形成精准有效的“扶贫先扶智”帮扶机制,从思想上、源头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去年以来,投入300多万元对省定贫困村柑村小学进行改造,优化了教育教学环境。四是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地域优势,推进产业扶贫,充分利用笪桥糖厂、黄瓜厂的地缘优势。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甘蔗种植、黄瓜种植,并签订了购销协议,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去年底,全镇甘蔗、黄瓜产值达到2.36亿元。五是发挥“隔水蒸鸡”品牌效应,签订指导购销协议,推进柑村贫困户生态养鸡产业基地建设,让贫困户参与鸡场日常管理工作,既使鸡场发展壮大,又使贫困户从日常工作中获得收入。
加强环境治理 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力
  坚持以人居环境整治促脱贫攻坚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干净、整洁、宜居、美丽的农村人居环境,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变“冷眼旁观”为“积极参与”,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治理农村“脏乱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整洁、美丽、幸福、宜居家园的重大意义,最大限度地调动贫困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人人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和固废、污水、土壤污染治理。去年以来,全镇投入资金80多万元,对辖区内的河道、水库、山塘进行清理、整治,水质明显得到改善。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整治,至去年底,全镇依法强制关闭拆除养殖场150家,整治完成225家。积极开展污水治理,建成了莞塘、柑村等10个农村污水处理站,铺设污水管网约21公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实施村级垃圾收集“一事一议”制度,建立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从源头上截污治污,改善生活、生态环境。三是优化人居环境。以创文、创卫、创森“三创”为抓手,全域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开展“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三评”(评卫生家庭、评文明家庭、评最美庭园)活动和“小三园”(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建设,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至去年底,全镇20户以上的自然村全部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100%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38%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2017年莞塘村被评为茂名市十大美丽旅游乡村;2018年高志塘村继续获评全国文明村;2018年柑村村被评为茂名市十大美丽旅游乡村;2019年柑村村被评为广东省首批文化和旅游特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