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0-03-18期 第A1版:要闻

化州市纵深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全面提升群众宜居环境和幸福指数

  

■记者文华春通讯员曾国荣
  本报讯化州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积极推行“123”工作法(一洁一圈、两评两花、三包三桶三硬底),全面提升农民群众宜居环境和幸福指数。
  坚持五级联动,以上率下强攻坚。化州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列入市委书记督办的重点事项,定期召开“三会”(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工作会)专题部署推进;20天召开一次现场会比学赶超。28名市四套班子成员全部挂钩联系镇村,专门安排人大、政协共3名副处级领导分别挂点联系化北、化中、化南三大片区,市直单位挂钩帮扶镇村,镇领导包片,村干部包村,组干部包户。五级联动,一线推动工作。此外,全市23个督查组对全市4236条自然村全覆盖大检查,镇村之间开展“交叉”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互促互改,共同推进。
  坚持分类施策,聚焦重点强整治。紧紧围绕“三清三拆三整治、道路、垃圾、污水、厕所革命、集中供水”等六大硬任务,与河长制工作、中小河流治理、城乡清洁工程结合起来一并推进。目前,全市4236条自然村已全部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全市村庄保洁覆盖面达100%,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3109条自然村完成了“干净整洁村”任务,完成率73.39%;30.03万户完成卫生户厕改造,完成率99.7%。此外,全市4230个20户以上自然村,3372个实行了雨污分流,2039个建有人工湿地处理设施;全市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13条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纳入化南和化中整体打包PPP项目,建设9个污水处理站点,已全部动工建设,其中3个点已进行通水调试,2个点基本建成,4个点正在加快推进建设。
  坚持宣传引导,树立典型强带动。积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主题教育宣讲团宣讲等举措,多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各镇(区、街道)编发了政策解读小册子和画页,让干部、群众了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容、标准、方法、措施,不断提高村民群众支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性。村组干部到上门家家户户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各镇村还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文明家庭”、“卫生家庭”、“美丽庭院”“三评”活动,将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要评选内容,设置光荣榜、曝光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有力地提高了村民自觉维护村容村貌的意识。同时,注重树立典型、宣传典型,总结出“新安模式”“蒲山样板”“柑村路径”等典型经验,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带动村民自觉整治家园环境,建设美丽家园。
  坚持三产融合,提升产业促增收。按照“民富、村美、业兴”的目标,将人居环境整治与拆旧复垦、产业发展、精准脱贫紧密结合,以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为载体,鼓励引导村庄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扎实推动化橘红、蚕桑、生猪、罗非鱼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不断提升罗非鱼、甘蔗、化橘红、红心橙、油茶、蚕桑等十大农业产业带,促进全市农业产业链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达到环境整治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相互促进的效果。
  坚持精准投入,优化资金强保障。精准投入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一环。化州市坚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统筹用好省级资金、本级财政配套资金外,最大限度整合交通、水务、农业等部门涉农资金,广泛发动乡贤积极捐资以及群众自筹,先后筹措资金近10亿元,整合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中的村道硬化、集中供水、村巷道硬化、雨污分流等重点任务。为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率,化州市严格控制项目投资预算,整治项目资金按照预算的80%进行安排,坚决防止了整治项目带来次生债务,较好地保障了资金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