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20-03-16期 第A4版:专题/往事

大井桥的变化

  

李仕汉
  每次返乡探亲,都经过大井镇龙河大桥,儿时的记忆总会浮现在眼前。虽然有些景物已消失或面目全非,但这些景物的老样子依然铭记在心,比如大井河的渡船、竹排、木桥、漫水桥等等。
  大井镇地处镇龙河与东岸河合流的岸边,合流的东面有石咀、塘头、天堂三个村委会,合流的北面是长沙村委会与东岸镇接壤。两河三岸人口稠密,到大井趁圩的人络绎不绝,被称为高州西北部的中心镇。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这里没有桥梁,农民要趁圩买卖,只能乘船或竹排往返。两条河流量大、水面阔,秋冬季水面百多米,雨季水涨两三百米,船往返一次需要二三十分钟。那时,农村的交通还很落后,两岸的群众来趁圩,要早早赶到渡口排队,等候上船过河,赶一次集要花几个小时。如果碰上河水暴涨,“艄公”不开船,农民的农副产品只能滞留。由于河流相隔,大井一带的群众,曾有这样的流传:“有女莫嫁石咀长沙佬,趁圩买卖要过船渡。”到了秋冬季节,河水变少了,村民便会在河上搭起木桥,方便去集市买卖。木桥使用寿命很短,到来年丰水期时,又要拆桥搬木上岸,待下年使用。
  一九五八年掀起大跃进高潮,国家投资在东岸河上游兴建良德水库,需要运输大量的建筑材料,修通了东岸公路,并在大井河建起一座漫水桥,桥长近200米,宽6米,离水面约1米,中间设两个4米宽的桥拱,用石头水泥混凝土结砌,两边再用木桩加固。有了漫水桥,初步缓解了农民的出行难问题,但河水泛滥时,漫水桥被淹,村民趁圩仍受困扰。到了雨季,河水经常淹过桥面,农民挑东西过桥危险性大,汽车过桥更要小心谨慎。那个时期,车辆在漫水桥常有故障发生。我在大潮公社工作期间,记得公社有台“红卫牌”汽车,在漫水桥就出过三次事故,每次都打电话给我,组织人力去排解。那些年,大井人对漫水桥有句顺口溜:“吓死司机大佬,气死水上捉鱼佬。”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政府投资几百万元兴建大井通往东岸的大桥。大井河两岸的群众得知消息,欢欣鼓舞。桥梁动工那天,有的农民燃放鞭炮来庆祝。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建起了一座长150多米、宽10米的钢筋水泥桥。大桥竣工不久,政府又支助我家乡石咀管区建起通往东岸河的石咀大桥。从此,大井河道的渡船、竹排、木桥、漫水桥风光不再,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如今,农村家家户户建起了楼房,村道实现了硬底化,小车、摩托车成了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村民的生活过得幸福美满。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我国开放改革以及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效,相信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