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封二版:热评

下一版>

<上一版

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12-24期 第封二版:热评

让更多弃荒闲置地变废为宝

  

罗本森(信宜)
  据茂名日报报道,茂南区河东街道双山社区把一块闲置地改造成文化场地,成了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这块闲置地曾是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角落,不仅浪费土地,还污染环境,影响市容市貌和居民生活健康。而通过改造,使闲置地变身为造福之地,这样一举多得,值得点赞。
  无论在城市或乡村之中,都有这样的弃荒闲置地。但是,多数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一边要建文化小广场、小公园找不到地方;一边有地弃荒长草、堆放垃圾,成为“四害”孳生地,白白浪费土地资源。改造弃荒闲置地,使它变身为有用的场所、造福之地,这也是“双创”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改造弃荒闲置地投入不多,工作量也不大,关键是要立心致力抓落实、善改造。首先是有人牵头,组织实施。一些闲置地成为“众人姑婆无人管”,是弃荒的主要原因。街道社区、乡镇村组要把它作为城乡建设的一项工作来抓,牵头组织,引导实施。要加强城乡现有弃荒闲置地的调查、整理和信息收集工作,防范人居环境风险,摸清底数和相关环境信息,建立台账。通过制订有力措施,形成合力,保障工作有效推进。其次是量力而行,精心规划。改造弃荒闲置地建设不求“高大全”,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从美化环境和增加群众满意度角度出发,宜场则场,宜园则园,重在实用。例如建成小广场、小公园、小花园,小市场、小书屋、小长廊、小停车场,贵在当地缺什么建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使之贴近群众,贴近需求。农村的可以建成养殖场、种植场、小厂房,成为发展经济、创收增益的场地。再次是注重政策,合理盘活。一些弃荒闲置地涉及到产权问题,改造时要注意政策,慎重而行。要尊重土地权属人的意愿前提下始终对闲置地进行整治工作。农村积极鼓励农民有偿退出闲置宅基地,通过各种补偿方式来保障农民切实利益,同时对于退出的宅基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许多地方也将通过对闲置农房、闲置宅基地的利用来大力发展新型乡村产业,这也从根本上保障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
  一座文明宜居的城市或乡村,既要有光鲜亮丽的“面子”,也要有整洁舒适的“底子”。改造弃荒闲置地,变废为宝,是助力文明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招好棋。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探索多方共建共管共享模式,确保项目建设有效有序推进,使城乡更文明、更美丽,不断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