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12-10期 第A2版:要闻/热评

南北呼应追寻初心,为城市精神铸魂

  

蔡湛(市区)
  连续五篇的可可托海系列报道,在茂名舆论场一石激起千层浪。北国明珠的创业传奇、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产业转型的美丽蝶变,引发读者与网友的关注与点赞。尤其是这组报道采用南北呼应的别具一格手法,将可可托海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的历程与茂名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足印交集呈现,让人们在感知两座城市高度相似的发展轨道中追寻共同的创业初心与红色基因,对锻铸城市精神,为茂名再出发注入强劲动力。茂名日报社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启对可可托海的“探寻之旅”,是一次既体现引领社会舆论的主流媒体站位,又具有为读者打开“走出茂名看茂名”窗口新闻价值的不寻常采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茂名与可可托海相隔4000多公里,却有着同样的奋斗历史和创业底蕴,使命相同初心一致。两地同为新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批工业基地,同为开发国家急需资源的重大项目,同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苏联援建我国156项重点工程,也同样经历了因矿而生、筚路蓝缕的艰辛跋涉。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可可托海矿业刚起步,就遇到严峻挑战,在“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精神支持下,用手选矿石的方式,靠着“人拉肩扛”和“马拉爬犁”,生产出国家急需的稀有金属,不仅偿还了国家欠前苏联的40%外债,还为我国研制“两弹一星”提供了重要原料。起源于油页岩开发的茂名,在国家一年石油产量只有几十万吨的情况下,十几万建设者住大草棚吃咸菜干,开矿炼油、修路筑城、胼手胝足,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开发火水山、石头榨出油”的壮歌,不仅为缓解国家石油极其紧缺的困难作出了特殊贡献,而且奠定了茂名的工业基础与城市格局。可可托海和茂名,都是新中国工业化的形象缩影,都有着为国奉献的共同使命和难忘初心。开发可可托海需要建设水电站,在极寒条件下开凿花岗岩考验开拓者的耐力与意志,国家经济困难供给异常紧缺,但可可托海人为共和国崛起舍命奋斗的意志不可动摇,仅参加工程建设的生产建设兵团一个团就有20多人献出了年轻生命。而在茂名,为了修筑油城生命之源的高州水库,十多万茂名人拿出了“大雨避一避,小雨不停工,晴天加油干,北风当南风”的干劲,肩挑手推,连续奋战,只用一年半时间,就建起了外国专家预言要十年时间才能完成的12.8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可可托海水电站已经运行了半个多世纪,高州水库清流依旧,滋润着300多万人口和石化、电力等大工业,都是创业初心与奋斗精神的重要见证。饮水思源,以史励志,从可可托海到好心茂名,60多年的风雨征程,60多年的迂回曲折,创业发展转型升级之路蕴含的城市精神历久弥新。人是要有精神的,信念是人的灵魂。茂名日报对可可托海的探寻之旅,让我们回眸创业拼搏历程,触摸城市砥砺前行的灵魂,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可可托海与好心茂名虽远隔天涯,但为国奉献的初心使两地紧密相连,并且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擦出了火花。两座城市因矿而生,都从诞生之始植入肩负国家使命的红色基因,近年来又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聚气铸魂再创辉煌的重要举措。可可托海通过挖掘创业历史,提炼升华可可托海精神;发展特色工业遗址的红色旅游,建设“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走出了一条“将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路子,城市影响力日益扩大。在滨海茂名,从矿山遗址嬗变的好心湖和记录建市峥嵘岁月的露天矿博物馆,向人们传播城市的光荣历史和精神特质;“四城同创”活动让历史悠久的好心精神在新时代深入人心,“诚信包容、实干图强”的茂名精神被注入更加丰富内涵。相似的发展经历、同为共和国崛起作出贡献,可可托海与茂名的初心在同一频道共振,也启示我们珍惜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献。时代在变,我们的追求没有变;环境在变,我们的价值观没有变。有一种东西,不因时移而褪色,不因世易而湮灭,那就是跨越时空、富有永恒价值的为国奉献精神。没有开拓者以国家大局为重、乐于奉献、勇于进取的担当与情怀,就没有今天强大的产业与繁荣的城市。今天茂名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更需要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的奋斗精神。这是我们从可可托海看茂名的精神共鸣,更是城市守正创新、持续发展的“根”与“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