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12-02期 第A2版:要闻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大力推行“行走的思政课”九大课堂,打破师生、课程、院系部门、校地、理论与实践的壁垒,创建教学、素养、育人、命运、生态共同体,实现双向渗透,落实好“高校第一课”——

“大思政”成广油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育人底色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组织开讲思政课。(扫码看更多内容)本报记者闵灿摄制
本报记者陈敏 通讯员刘国平孔祥龙
  书记(校长)“组团”开讲思政第一课、举办宋振琪院士主题报告会、首创校史主题雕塑园、“国旗下的诵读”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创新创业精英训练营、打造新媒体联盟融媒体矩阵……近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下称“广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顶层设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工作,全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张清华表示,“思政第一课”是为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贯彻“以生为本”理念、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富有意义,必须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五+”共同体深化思政课改革
  在一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座谈会上,广油引导思政课教师从“思政课肩负的政治使命”“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作用”“思政课程的改革创新”三个视角对讲话精神的详细解读和专题辅导。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多年来,学校坚持“组团”开讲“思政第一课”,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第一课堂”的地位,配强配优思政课专职兼职教师队伍,以上率下打造思政课成为有战略高度、鲜明学校特色和契合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示范课。
  广油以“五+”共同体为基,打造专题化教学内容体系和学导式教学方法体系,使学生由重听转向重学和重思,改变思政课“单打鼓、独划船”的现象,促进“主渠道”和每“一段渠”的深度融合,形成同向同行同频的协同育人的“广油经验”。近年来,学校共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多项,省级教研教改项目与质量工程项目10多项。
  学校还引导学生把爱国主义、西迁精神和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相结合,讲好广油故事,传递广油正能量。近年来,校园涌现“六年用针筒喂母”“妈妈把我养大,我要照顾妈妈到老”——新时代孝顺父母榜样陈碧瑜,救助九旬高龄跌倒老人的茂名好人冯亮妹、范敏仪等一大批道德标兵和先进楷模。

思政不断线打造项目品牌化
  学校注重知行统一,将思政有机融入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和文化育人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今年九月,学校校长张清华走进课堂,以《天翻地覆慨而慷——新中国成立70年的壮阔历程、辉煌成就和深刻启示》为题为200多名青年学子开讲思政第一课。
  张清华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65年来广油的工农血脉和红色基因,形成了独特的“因油而生、为油奉献”的办学理念和“艰苦奋斗、求实献身”的校园精神,培育了以“听党召唤,为国奉献;艰苦创业,忠诚担当”为内核的“广油西迁精神”,铸就了“与生俱来”的“奋斗气质”。
  劳动教育课不断线,是学校65年来坚持的教学传统。学校将劳动课纳入学生学分指标体系,拓展劳动教育途径,推进劳动教育与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产教融合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人民,以家国天下为重,教育学生艰苦奋斗报国。
  近年,学校还将冼夫人文化、红色文化和石油文化、“西迁精神”等引入思政课教学,实现思政课教学与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对接”与“融通”。
  ……
  “行走的思政课”九大课堂、理论-实践双向渗透夏令营、“海洋保护-大学生在行动”社会实践项目等品牌活动,成为广油深化思政教育创新之举。学校打破师生、课程、院系部门、校地、理论与实践的壁垒,创建教学、素养、育人、命运、生态共同体,实现双向渗透,让为生活而实践、为成长而实践、为责任而实践的党建理念“生根开花”。

“互联网+”成思政创新育人主阵地
  建立思政课微课和在线课堂、建成两门省精品系列课程和4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学校针对“90”后大学生特点创新教育模式,强化“互联网+”互动性,建立思政教师队伍,全面构建具有广油特色“互联网+”思政育人体系。
  近年来,学校着力推进建设“智慧校园”,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整合校、院、班级,以及个人信息资源,形成丰富强大的信息网。同时,学校还培养和构建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业务,并熟悉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的复合型政工队伍,利用网络准确把握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极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校还整合现有新媒体资源,融合微信、手机客户端、易班、抖音等新媒体和宣传板、广播站、海报等传统宣传形式进行齐发力,创造《摘星》主题宣传片、青春励志微电影《我有我未来》,和《为十九大点赞为新时代喝彩》学习活动等一大批有高度有温度的作品,使其成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建设重要阵地,让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