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11-29期 第B3版:论丛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梁宇清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市打拼,城市的生活压力大,使很多家庭的父母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乡,自己到城市打拼供其生活,形成了很多留守儿童问题,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愈加严重。面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缺失,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刻不容缓,这就需要创新思路,优化资源,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种力量,着力打造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新高地。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现状
  当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确实已成为了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一些留守儿童的监管、教育处于一种“真空”状态,从而导致部分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思想品德出现危机,有的行为甚至表现得很极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亲情缺失。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无法给予,从而导致部分留守儿童极易产生各种不良行为。而父母常年外出务工,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教育,将他们寄养在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里,疏于管教,造成性格孤僻、自闭和不合群,与父母长期得不到沟通、交流,造成亲情淡漠、亲情缺失。
  (二)学习受影响。由于一些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一年就回一两次家,与留守儿童联系少,对孩子的学习缺乏足够的监督和指导,使部分留守儿童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从而在学习上容易产生懒惰、抵触、不想学习的情绪,出现想学就学、想玩就玩、随心所欲的心理,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它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而产生的,有着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背景因素。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缺位、社会教育的缺乏。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方面,他们大多年龄偏大,文化层次较低,不具备辅导孩子们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对孙辈们过于溺爱,有求必应,只注重物质方面需求的满足,忽视精神方面的教育,或对孩子的顽劣行径舍不得严厉斥责,或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呈放任态度。而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导致家长角色弱化,父母与孩子产生隔阂,儿童应有的心灵归属缺失。大部分在外打工的父母认为将孩子送到了学校就是完成了任务,对孩子的关爱沟通极度缺失,使许多留守儿童根本没有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
  (二)学校教育的缺位。现在绝大部分学校的教育理念依然是把追求升学率摆在第一位,忽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学校并没有特别注意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在课程设置方面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而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严重脱节,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生活关心力度不够,有些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较少与留守儿童的家长的沟通,没有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效应,使学校教育出现了严重的缺位。
  (三)社会教育的缺乏。城市化的进展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使人口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长期形成的城乡壁垒使农民工很难将子女带在身边就学,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本身收入不高,居无定所,无法负担子女在城市的教育费用。另外,受农村社会的经济、文化整体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地区的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社会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提供有效帮助的组织机构太少,社会教育缺乏严重:比如农村基础教育落后,投入经费较少,师资力量薄弱,体系不完善,在留守儿童教育上没有明细规划,以及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过程等现象,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各种表现的漠视加剧他们的心理负担。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要想真正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既需要我们理性对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努力和合作,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连接着孩子和社会的重要一环,是社会其他部分无法替代的。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心理、人格与智力健康发展。因此,要积极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一要转变观念。家长应增强教育的责任意识,改变与孩子的交往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二要加强联系。家长要多与学校教师保持联系,尤其是与班主任老师之间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并及时引导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三要注重交往。重视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提升监护人的教育能力,增强对留守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力,培养留守幼儿的交往意识。
  (二)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学校教育是孩子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教师作为专门的教育人才,要根据孩子们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全面高效的关注留守儿童,让他们能顺利走出心理的误区。首先要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留守儿童之家、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建立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其次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父母的联系沟通,经常向监护人、家长通报留守儿童有关的情况,及时沟通信息,及时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第三要建立留守儿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制度。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加大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仅靠家庭、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关注,通力合作。一是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为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二是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从入学教育、学校建设、户籍管理等方面健全政策和制度,逐步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城就学问题。三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只有全社会都群策群力,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才能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作者单位:茂南区镇盛镇那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