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11-21期 第B3版:文化

科学史上的“幽灵之星”

——读《追捕祝融星》

  

林颐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绝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科学常识,但你知道吗,科学家们曾经花费无数心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努力寻找一颗假想的太阳系行星,它被命名为“祝融星”。
  《追捕祝融星》重新揭开祝融星的身世,它曾经让全世界的天文爱好者痴迷,很多宇宙学家宣称找到了它,结果发现都是空欢喜,它就像,在那里,或不在那里;被看到,或没被看到,最后,它存在的可能性,被爱因斯坦终结,被历史尘封。
  1915年11月18日,爱因斯坦在普鲁士科学院公布了他的引力理论。他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才为引力的问题找到了满意的答案,并推导出了一组方程,可以描述质量和能量如何弯曲空间以及如何在弯曲的空间中运动。
  爱因斯坦理论精确地预言了水星的轨道运动。怎样解释水星轨道近日点每世纪43角秒的神秘进动呢?根据牛顿理论,海王星的发现者、法国19世纪天文学家勒威耶认为水星附近存在一个未被发现的行星“祝融星”。可是,许多年过去了,祝融星到底在哪儿呢?
  人们为什么坚信“祝融星”是存在的呢?这就要从万有引力定律讲起。牛顿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世界秩序”。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提出运动三定律之后,在后来的大约两百五十年时间里,牛顿理论始终是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认识世界的主要依据。
  18世纪的天文学首先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太阳系的力学运动规律。在这方面,法国的数理科学家贡献很大,拉普拉斯作为牛顿革命的直接继承者,以《天体力学》为代表的著作让后人得以构建更加精确的行星运动模型。在19世纪,布瓦尔解决了天王星的轨道问题,大胆设想,“有另一颗行星在扰动着天王星”,然后勒威耶发现了海王星。
  这些重要发现都是在牛顿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的,牛顿理论似乎完美地解释了科学家们眼中的所有天体运动。他们可以试着理解星星的分布,理解事物如何从简单的开始变成后来的样子,理解牛顿的运动定律所预言的宇宙的变化。然而,唯一不和谐的,就是水星。牛顿的后继者在“祝融星”上陷入了僵局。19世纪长时间、广范围的天文学观测始终无法捕捉这颗神秘的“幽灵之星”,这是否意味着,牛顿也是会出错的,牛顿理论并非那么无坚不摧?
  直到爱因斯坦,人们才找到了“重构宇宙”的新方法。牛顿所理解的宇宙是一个固定的巨大舞台,行星、彗星等天体的运动都有序地发生在这个舞台之上。无论天体怎样运动,空间都固定不变,而且不可改变。在爱因斯坦的理论中,空间的可塑性要强得多。爱因斯坦描摹出一个引力理论的轮廓,在其中,宇宙中所有的物质、所有的粒子、所有的能量都对它的结构有影响:时空被物质和能量压弯了,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时空。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论据之一,就是关于水星的计算。太阳因其巨大的质量而使时空发生了凹陷,水星在恒星的引力场的紧密包围中,进行那条扭曲的、四维的曲线运动,并不需要一大块儿物质才能解释水星的轨道。于是,假设里的“祝融星”,就在那一天,在爱因斯坦的演讲里,消失了,再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它注定要被忘记,被抛弃。
  美国科普作家托马斯·利文森讲述的祝融星的故事,仍有着恒久的意义。牛顿是伟大的,爱因斯坦也是伟大的,后者的伟大并不否认前者的成就。他们也都有各自的局限,在爱因斯坦之后,20世纪宇宙学的迅猛发展,让爱因斯坦也成为了“过去”的代名词。这就是科学的残酷,它必须前进,不断前进,以后浪推翻前浪。祝融星凝聚着许多“失败者”的心血,人们看见的,总是那些聚光灯下的成功,但是,科学发现从来都是集体的沉淀,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成果。每一条弯路,每一种曲折,都在排除谬误,指向正确的途径。所有前辈都不可盲目崇拜,所有理论都需要事实验证,如此,科学才成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