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11-13期 第A3版:要闻

高州市南塘镇彭村十年回望:

“一秤”度春风 初心常拂拭

  • 美丽的彭村。<br>
  

本报记者 郑坤慧 邓海菲 邓义深
  十年前,高州市南塘镇彭村村委会在村集体鱼塘边设立一把“良心秤”,村民、游人钓鱼后自行称鱼付款找赎,然后登记在本子上。这件事经媒体报道后,彭村从此走进公众视野,并发展成为春赏桃、夏赏莲、秋赏葵、冬赏紫荆的“网红”景点,“全国文明镇村”等各种荣誉随之纷沓而至。十年后,彭村“良心秤”今还在?
  11月9日早上,记者在彭村文化广场旁那个小桥蜿蜒的鱼塘边看到了那把“良心秤”,它就像一尊守护神,默默地陪伴着村民度过了十载春秋。“跟以往不同的只是在收款的玻璃箱上面贴上了微信支付二维码,更方便大家付款了。”一位村民刚钓起一条2斤多的鲫鱼,笑得合不拢嘴。旁边的村干部告诉记者,今年鱼苗下得晚,所以前几天才开放钓鱼。“如果鱼太小就开放,对于消费者会不划算,凡事都要凭良心做事,这是我们彭村的规矩。”彭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国杨说,设立“良心秤”是村内新农村建设的一个起点,由此而形成的制度和精神是该村蜕变成美丽乡村和村民奔康致富的法宝。
  近年来,彭村将“好心茂名”文化与“枫桥经验”融合升华,引导培育干部群众践行“贪一罚万”的廉洁精神、“给一做二”的干事精神、“人人做义工”的奉献精神、“良心秤”的诚信精神,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干群联动建“乐园”
  晴空当照,清风徐来。村民、游客饶有兴致地在池边垂钓,广场边、体育场里,耄耋年岁的老人倚坐在长廊闲聊,稚嫩的孩童在阳光下活蹦乱跳,好一派惬意又热闹的景象。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彭村的外出老板并不是特别多、特别富有,但是为何他们对家乡建设如此热心呢?“村干部把搞建设的钱以一当二,把钱用在刀刃上,这也激发带动了其他村民为村集体做贡献的热情。”村干部吴国初道出了外出乡贤热爱家乡、回报桑梓的主要原因。
  据说,村中搞建设,除了买材料外,很多工钱都是“义工”解决的。这里所说的“义工”是指为了村集体建设,免报酬义务帮工的村民。吴国初对记者说,建戏台的时候,挖好了地基,众多外出村民赶回来帮忙做小工;荷花池建小桥,党员干部带头和20多名村民一起跳进淤泥中打桩……
  众人拾柴火焰高。彭村的蜕变源自于村干部与村民的互动互助、群策群力。自从村干部转作风取信于民,彭村民众参与村务的热情猛然提高。在村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在“好心”文化熏陶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劲往一处使”,自愿为建设美丽家园当起了“义工”。
  起初鱼塘无人打理,不少游客钓到鱼后也不知道怎么包装带回家。村中冯国厚、冯福祥两名80多岁的老人看此情景,就在岸边默默地为游客服务,但从来没要过一分工钱。彭村还有两个特别的义工,他们行动不便,却也加入进来当义务环卫工,自2008年至今,足足11年的时间几乎每天都在村广场清扫卫生。
  村中舞蹈队成员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种花种草,美化村容村貌。村里开晚会需要帮忙,村民就主动过来,搬桌子凳子、指挥车辆停放、维持秩序。村里的路灯、文体设施坏了,村民自觉维修。
  在修建村道、文化娱乐场所和改造村容村貌的过程中,村民自觉砍伐竹木2000多株,拆掉房屋20多间,出让土地30多亩,无任何纠纷,无一人提出补偿要求。村中的栈道、荷花池中的木桥和观荷亭,都是村民自带电焊、铁锤、锯子等工具,用买好的材料义务修建起来的。
  村里人人都是义工。“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村民吴胜旺说,每当看到村干部这么有干劲,人人都义不容辞地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的事。目前,村中矛盾纠纷大为减少,团结奉献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义工”队伍中来。
  2012年重阳节开建的友谊大桥,从彭村跨越鉴江到达对岸曹江镇珊阁村委会。兴建大桥的投资一部分来自政府,一部分由外出老板和村民捐资。国庆节那周,村里天天开广播号召村民捐款。“几千人排队捐款的场面让我热泪盈眶。”吴国杨回忆捐款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几乎全村人都参与了这次捐款,个人捐款额从50元到4万元不等。”彭村8天内便募集到120多万元捐款,干群连心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彭村速度”。
  行于彭村大道,走在奔康路上,你会不禁被绿化错落有致、楼房整齐划一的美丽彭村所吸引。据介绍,该村的总体规划设计,都是整个村委班子热情参与村内具体建设,每人都是“泥水工”,他们对自己的“作品”,尤为珍惜爱护,积极带动全体村民动手建设美好家园。
  初心呼唤担当,使命催人奋进。十年来,正是彭村党员干部在坚定信仰中践行初心,在苦干实干中践行初心,当好群众的“主心骨”“领头雁”,全村才上下一心跑好乡村振兴的接力赛。
  妙手同治育“廉花”
  走进彭村,清风长廊、清风亭、廉洁图书馆等新农村景观建造让村民和游客在弘扬廉政文化中受到熏陶和启迪,产生一种耳濡目染的渗透力和感召力,传递着清正廉洁的正能量,如清风拂面来,令人神怡气爽。
  彭村从脏乱差、治安复杂、贫穷落后走到今天的风清气正,是一个由“杂返纯,浊成清”的过程。而带领彭村从浊到清的正是自觉正视问题和敢于刀刃向内的党员干部。
  2008年,新一届村委会班子走马上任。他们中有些人曾是经商二十多年、拥有多家工厂的杰出乡贤。他们十分清楚,诚信是经商之道,也是为官之本,廉洁是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应有的诚信自觉,一支带头清正廉洁讲诚信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取信于民、打开工作局面的关键。因此,上任第一天,新一届班子就向村民郑重承诺:“谁要是贪污了公家的一元钱,就请全体村民罚他一万元!”
  村干部带头捐款改造村容村貌,带头拆掉自家部分厂房,砍掉自家竹木,拓宽了路面,清理了路障。村民受到触动,也纷纷慷慨解囊,由此募集的钱款全部用于村里建设。除了上级财政统发的工资外,村干部不领取一分钱补贴,手机话费、摩托车油费自掏腰包解决,就连招待用的茶叶也是村干部自家带来的。
  村里还成立新农村建设筹备委员会,制定有关章程,选举村中群众信得过的人为代表监管资金使用和筹建工作,村干部只负责工程建设的协调组织,聘请监督员对筹备委员会及理财小组进行监督,工程建设从公开招投标到物品采购的数量、单价及工程结算的具体情况,都在公示栏公示,给村民一个明白的交代。
  村干部坚持廉洁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让“廉花”开在群众心上,开在群众身边,也激发了村民热爱集体、乐于奉献的热情。在“廉洁乡村”建设中,彭村实现了“崛起”,乡村新景如画入眼来。在杂草丛生、连片沼泽的垃圾堆上兴建文化广场、演会堂、九曲桥休闲区、荷花池、篮球场、乒乓球场、文化长廊、文化楼、绿化带等设施,铺设了水泥硬底化村路,在公路两旁装上了路灯,这一切都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打造美丽家园带来的喜人变化,大家都打心里希望彭村越来越好。
  共享硕果传“好心”
  “人人心中都有一把良心秤”——在彭村文化广场旁的鱼塘边的一块石牌上,写着这样一句话。石牌旁边还放着一杆秤和一个装有现金、称鱼登记本的玻璃箱。鱼塘旁边做起了买卖的行当,而买卖人却不见了踪影。
  “10年来,这里无人看管,但是村民和外来游客都凭着良心钓鱼付款,不靠监督靠自觉。”吴国杨自豪地说,这个十多亩的鱼塘属于村集体所有,大家可以在此自行钓鱼,把钓上来的鱼过秤后,自觉按市场价将鱼款投入到玻璃箱中。自设立“良心秤”以来,从未出现过偷钓或者鱼款被盗的现象。“良心秤”钓起的收益,全部作为搞村中卫生、水电费等集体开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村民们对此更是赞不绝口。
  良心秤,称良心,称出了好党风,也称出了纯朴的民风,称出了彭村人的善良和诚信,称出了文明与进步,更称出了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妇女之家示范点、全国和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无邪教示范村、广东省文明村、茂名市十大美丽村庄等种种荣誉。
  彭村由“良心秤”展现出来的就是“好心茂名”精神和崇德向善的高尚品格。2017年某日,正在彭村文化广场经过的村长冯日盛发现一名女子在骑车途中不经意掉下了背包,他立即驱车追上这名女子,并把背包归还给她。原来这名女子是来彭村探亲,背包里有很多重要证件和现金、银行卡。为表感激,她当场拿出现金给冯日盛,却被谢绝了。事情过去许久之后,女子的亲戚才通过女子的描述得知此事。随后,冯日盛拾金不昧不留名不求回报的美德传遍了整个彭村。在冯日盛的眼里,他认为这是很平常的小事,彭村人人都会这样做。“尽自己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彭村秉承家训家风,孕育了淳朴仁孝诚信文明新风。
  彭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力弘扬“好心”文化,以德润村,有效促进自治、德治、法治建设。村里成立村民理事会,群众中威望高的“五老”参与村务管理。每年评选好媳妇、好家婆、好教师、好党员,张榜表扬,开会戴大红花表彰。设置“好人好事榜”、“彭村义工奉献榜”等。彭村的村村通广播,几乎每天都会响起来,除了宣传政策,还广播村中的好人好事,树立榜样,号召全村人学习。该村组建了多支文体队伍,每年举办篮球赛、趣味运动会、村春晚等活动,每年夏季举办“荷花文化节”。村民的生活充实了、心拉近了,很多积怨矛盾在无形中得到化解。
  在彭村,除了过过“良心秤”,游客们还可以尝尝“良心薯”。吴国杨告诉记者,彭村位于鉴江河畔,河畔土地因有河水的滋养与冲积呈现为沙质化土壤,既松软又肥沃。村民们在土地上种植出来的红薯,皮薄肉黄,吃起来爽口嫩滑、甜香如蜜。在种植的过程中,村民施用的肥料都是自家的有机农家肥,而非化学肥料或有毒农药,从而保证了红薯的绿色与环保品质。故此,彭村人决定进一步做大“良心”品牌,将其命名为“良心薯”,注册商标,包装打造,统一向外销售,成为了“一村一品”的龙头产品,筑起村民致富路。除此之外,该村还建设了诚信(良心)主题公园,引导村民大力开展诚信主题实践活动。
  “良心秤”是彭村发展的起点。十个年头匆匆而过,村干部凭良心做事,讲诚信做人,带动了全村尊老爱幼、无私奉献、讲良心讲诚信,良心相接,才有这般春风醉人的美丽画卷。据了解,彭村下一步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真抓实干:继续对村道硬底化,并立足中心村地理环境优势,狠抓村庄绿化美化,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规划建设“小菜园、小花园、小草园”等,努力让绿色成为彭村的最美底色;创办好高州市省级党群服务中心的示范点,真正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创建广东省新时代“枫桥经验”示范点,完善五治融合展馆建设;对彭村16条自然村进行人居环境的第二次整治;全面覆盖自然村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建设等等。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功能更齐全、环境更优美、更高标准的美丽彭村将会惊艳亮相。
  ■记者手记
  记者在采访一名党员干部的时候,被告知可以随机采访村民,多问问村民的感受,有赞美之言的可以不说,但是有投诉有意见的一定要反馈给他们,有一说一,闻错则改,绝不含糊。
  村干部讲良心,整条村都讲良心。“讲良心”饱含了村干部最质朴的情感和承诺,把曾经冷漠的、麻木的、涣散的人心都捂热了,渐渐唤起了村民的热情反应。“贪一罚万”的廉洁精神就像一束光,让村民愿意靠近、愿意相信、愿意把辛苦赚来的钱交给村干部,继而主动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彭村讲良心,外化于“良心秤”“良心薯”“良心亭”,内铸“好心”文化,与‘枫桥经验’融合升华,涌现了一批好人好事,发扬了“给一做二”的干事精神、“人人做义工”的奉献精神、“良心秤”的诚信精神,为创新基层社会现代化治理、深化平安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以党建为引领,凭良心做事,以好心为媒,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杂草丛生之地可以建文化广场、臭鱼塘可以建公园、烂泥路可以建硬底化公路、荷花池可以办“荷花文化节”、红心薯可以成为“一村一品”的龙头产业……十年,从“薄弱村”到“示范村”,彭村实现了美丽蝶变。村民有了一个“五星级的家”,全村走上了奔康致富的金光大道上。如今的彭村真正有了美丽的模样,村民有了幸福感、获得感。我们期待更多的村的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期待“彭村模式”在茂名沃土上遍地开花,当越来越多的美丽新农村涌现,串珠成链的茂名,将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