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09-16期 第B2版:廉洁茂名

读懂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

  

潘永辉
  新中国70周年国庆将至,回顾历史,重温革命情怀,有助于共产党人理解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坚守初心和使命,在新时期继续发扬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是历史的必然。鸦片战争以来直至新中国成立的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华民族屈辱史、中国人民苦难史。外敌入侵,国土沦丧,内政苛酷,民不聊生,面对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极大危机,革命者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挽救了民族危机,改变了人民命运。中华民族的独立事业,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是靠向外敌乞求得来,不是靠向反动统治者“请愿”得来,而是靠无数革命者救国救民的壮烈斗争得来。
  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是现实的需要。革命先烈的奋斗牺牲为我们换来了长期的和平生活,但放眼当今世界,国际并不太平,国内有不少矛盾亟待解决。也有人否定中国革命历史、背叛社会主义事业、损害人民群众利益。面对种种错误甚至罪恶的思想行为,共产党人不能坐视不管,不能含含糊糊,不能回避现实,躲避斗争。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反对破坏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不良言论,反对葬送社会主义的一切恶行。
  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要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也是时刻变化和充满矛盾的。共产党人既要认识世界,更要改造世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法,驾驭宇宙社会的各种矛盾,是共产党人应该学会的本领。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免不了要克服来自于自然和社会乃至于人性自身的巨大困难,惟有斗争精神,能给予共产党人强大的胜利信心。
  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敢不敢于斗争,善不善于斗争,衡量着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人生境界。共产党人不是好好先生,任何一个真正的传统文化“修炼者”都不是好好先生。斗争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之义。从《诗经·国风》反抗社会压迫的铿锵之声,到屈原忧国忧民的悲愤控诉,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无数仁人志士的斗争精神血脉相传。斗争精神与和谐精神不矛盾,只有敢于和坏人坏事作斗争,才能建设和谐社会、大同世界。正如恩格斯评价马克思所言: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没有一个私敌。只有真正的无私无畏者,才会具有真正的斗争精神。真正的共产党人,必须摒弃心怀鬼胎、两面三刀的庸俗处世哲学。
  从实际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看,一些干部,一些共产党员,是根本上缺乏斗争精神的。他们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并没有入党。他们是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爱惜羽毛,四面讨好,八面玲珑,一切所作所为都围绕个人利益而展开,从不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得罪”其他人。也有一些干部是很有“斗争”精神的,但不是为了人民群众和集体利益,而是为了派性,为了小圈子,为了自己个人的“权威”。他们是典型的“两面人”,媚上欺下,排斥异己,专整那些坚持原则、为了党和人民以及集体事业而敢言直言之人。这两类人物,低级红高级黑,其思想世界存在着实实在在的“精神腐败”。单位部门的权力如果掌握在这类人手中,危害可想而知。
  总而言之,在新的时代,我们仍然需要从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深刻读懂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