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08-07期 第B4版:文化

成人之美 各美其美

——读何火权先生的《感悟与启迪》有感

  ■余玉明
  我和何火权先生的交情颇深。从文学评论集《感悟与启迪》里,我读到何先生对茂名本土50多名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有的是应邀为其作序,有的是潜心研究对其赏析,有的是读后对其真正的收获,没有半点“文人相轻”现象,只有“成人之美、各美其美”。何先生的文学评论,我认为至少有“五美”:

  思想展现人性美。如果说文学是关于人性探讨的话,那么文学评论则是关于人性探讨的探讨,思想必须更加深刻,站位必须更加高远,观点必须更加独到。“对评论的对象,把作品的思想内容放在首位,内容健康、思想积极、催人向上的作品,我才选来评论。在评论过程中,也注意其艺术标准,有时,也会从艺术方面来展开”,我曾听何先生说过,其对文学评论始终做到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不偏废。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何先生对此观点深为赞同,在写作实践中,相当注重“文章合为时而著”和“文以载道”。纵观何先生的文学评论,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注重对本地作家作品进行评论,注重深入作品挖掘思想亮点,力求将作品的人性之美,充分展现出来,给读者带来感悟与启迪。比如读许木咏散文集《人生的偶然》时,何先生认为自己就像和一位智者对话,作者能够很好地把“情”“理”与“形”事”“典”结合起来,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贯穿于文章中,处处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感悟,闪耀着思辨的火花,从中得到教益和美的享受。

  标题展现对称美。数学几何讲究对称美,古代建筑讲究对称美,中国人向来崇尚对称美,追求对称美。对称成为人们的一种审美标准。纵观何先生的文学评论,其标题大部分都有对称美,而且大多数是高度凝练、画龙点睛的四字词组,给读者展现的是有内涵的对称美。你看,浅谈朱宴修散文集《感受天一阁》的写作特色,其标题是《博学识广 收拢自如》;对肖力杂文《谁在裸泳》赏析,其标题是《目光犀利 洞察超前》;小析杨志宇散文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其标题是《文道相贯 意味深长》;试谈李坤鸿《难忘她的深情》,其标题是《平中见奇 情真动人》;读叶菠《知行拾贝》,其标题是《好学善思 知行合一》……像这样的标题,在何先生的文学评论里,还有很多很多,使人赏心悦目、百读不厌。标题展现对称美,是何先生文学评论的一大特色。

  内容展现独特美。“知人论世”是写好文学评论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作者谈作品,难以有深刻的见解;离开作品谈作者,难以有丰满的形象;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完美结合,才能写出精彩的评论。何先生深知其中的道理,所写的文学评论,选取的大都是本土作家的作品,能够很好地将作品与作者结合起来,一起分析研究,写出来的评论,观点独到,与众不同,有独特美。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文学评论集《感悟与启迪》里,何先生总能够用慧眼去发现美,用心灵去感悟美,用妙笔去描绘美,抓住每一位作家作品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写下一篇篇有着独特美的评论。比如同为写有关散文的评论,何先生认为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娴熟的文笔,加上充沛的情感,共同构成了朱宴修散文的特色;认为融情入事、融情入理、融情入景,“唯情真方可为文”,披情入文、妙笔生花,是陈淑芬散文的特色;认为平中见奇的写作手法,是李坤鸿散文的最大特色。不同作家有不同的写作特色,难能可贵的是,每一篇文学评论,何先生都能够抓住作家作品的特点和亮点,进行深入的研读分析,将自己最独特的感受写出来,上升到文学鉴赏的高度,没有“千篇一律”,只有“各美其美”,足见功力深厚。

  引评展现结合美。“引”与“评”,是文学评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无法站立,一长一短、行之不远,只有完美结合,才能产生美感。纵观何先生的文学评论,其对“引”与“评”的度把握得很好,“引”总是选取作品最有代表的内容来引,“评”总是能够针对所选取的内容展开来评,而且衔接得很自然,处理得也很有艺术。比如读陈俊秀《征棹劳歌》写的《典雅悠扬 蕴涵哲理》,就引用了“一股甜蜜的洪流自沙田的山岭流下来,流出南粤,流过长江、黄河,流进北京,流向海外”(《流密的山岭》),接着对其进行分析评说,“非常生动形象地把家乡沙田的荔枝、龙眼形容为‘甜蜜的洪流’,把家乡的佳果销往全国各地,销往国外,连用了四个排比句,语言精练、传神”,这样既“引”又“评”,抛砖引玉、画龙点睛,就把陈俊秀散文“语言典雅、形神兼备”的特点分析透彻,使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在何先生的文学评论里,像这样“引”与“评”完美结合的例子,随处可见,可学可信,受益匪浅。写文学评论,最忌只“引”不“评”,只“评”不“引”,“引”“评”脱节;最好能够既“引”又“评”,引”“评”结合,使文章形象生动,可读性更强。

  语言展现朴实美。语言是一门艺术。读何先生的文学评论,没有华丽辞藻,没有矫揉造作,但有朴实的语言,简洁凝练,通俗易懂,耐人寻味,向读者打开一扇窗户,让阳光普照心灵,获得美的享受。比如谈朱宴修的散文特色写到,“如果说那些生动的文字是血肉,那么作品中的情感便是筋骨,有筋骨的文章,才会感人,才更耐读”,这样的语言朴实形象,虽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但同样能够把读者的阅读情绪调动起来,将作者“情感充沛”的散文特点刻画出来,取得很好的效果。又比如谈李坤鸿的散文特色写到,“读坤鸿的散文,有一种亲切感,就像是在听身边一位老朋友在讲他经历的故事,听他讲述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浓浓的情意,情真意切,非常动人”,这样的语言近乎口语,朴实自然,平易近人,如饮一泓甘泉,滋润全身、沁人心脾,在不经意间将作者“平中见奇、情真动人”的散文特点,概括提炼出来,使读者印象深刻。类似的评论语言,几乎遍布何先生的全书,俯拾皆是,字里行间向读者展现朴实美,这可以说是他文学评论的一大特色。
  用心感悟,收获启迪。读何火权先生的文学评论,总能够在字里行间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给人以实在的感悟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