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06-19期 第B4版:文化

走进露天矿博物馆

  市民参观城市记忆展馆。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岑稳摄
  朱宴修
  核心导读
  从露天矿博物馆出来,我很有感慨。这是传承矿山文化和油城精神的综合博物馆,是广东省首家矿山遗址博物馆,全方位展现1958年至今露天矿建设发展历程、历史意义和文化积淀,对认识茂名发展历史,宣传茂名,教育年轻一代很有意义。
  作为一个老茂名人,再看到这些当年曾见过的物件和矿山场景,感觉犹为亲切,仿佛当年轰轰烈烈的矿山建设现场又展现在眼前,引起了无限的思念与遐想。
  筹建了好几年的市露天矿博物馆,终于在今年3月25日正式向市民开放了。最近我和亲戚一起专程来到露天矿博物馆参观。看完展览,我由衷地说一句,这个展览馆办得真好,很有茂名历史文化特色,是宣传茂名的窗口,很值得观看。
  茂名露天矿承载着悠久的矿业文化历史,是茂名发展的起源地。过去露天矿这一带,石头能烧着火,被人们称为“火水山”。1954年,国家派出130钻井队前来这里开展了全面钻探,历时三年,证实茂名储藏油页岩51亿吨。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到:“现在我们在广东的茂名(那地方有油页岩),搞人造石油,那也是重工业”1958年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茂名页岩油公司筹建处。
  1958年8月初,上万名工人、技术人员和民工组成的建设大军,从全国各地浩浩荡荡奔赴茂名露天矿,正式拉开了“开挖火水山,建设石油城”的序幕。博物馆一楼“峥嵘岁月,城市记忆”展馆,正很好地再现了当年的建设场景。通过矿山工人作业场景的复原,电铲、推土机等机械的复原,矿山场景的复原,使昔日矿山开采的广阔场景又展现眼前。电铲应是当年矿山中最先进的采矿工具,但同时又有双轮车、斗车、畚箕、扁担等普通劳动工具。因为是露天开采油页岩,要把大量的表土剥离,需要大量的工人,因而上演了现代版“愚公移山”的壮举,场面十分壮观。
  在当年矿山开采的场景里,我们看到了那些人体塑像十分逼真,穿的是当年的衣服,装车的和拉车的,和真人十分相似,维妙维肖。我们还看到了开采油页岩时挖出的好几个乌龟化石,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证明这里远古时期是海洋滩涂,后经地壳变迁,沧海桑田,才形成丘陵,蕴藏有丰富的油页岩。
  在展览馆里,我们还看到了露天矿最早时期的简易指挥部,工人住宿的竹棚,以及一批生活、工作和学习用品。特别是看到了“六百户”微缩住宅区景观,因房屋二楼的走廊是用红砖砌成的栏杆,很像农村猪栏的围栏,因而被人们称为“猪笼屋”。可正是这些“猪笼屋”,是茂名建市最早的两层“豪华”住宅区,当年那么多的建设大军,好不容易才有资格分配住房呢。刚好住600户人家,因而就叫“六百户”住宅区。现在再看这样的房屋,让人有点心酸的感觉,真感谢茂名早期建设者在艰苦的条件下作出的巨大贡献。
  从图片中我们还看到,1958年3月,建在新坡大塘雷打岭旁的页岩干馏“试验炉”,当年茂名炼出页岩油向毛主席报喜,就是从这“试验炉”中提炼出的。1958年8月才正式建设方形干馏炼油装置。1964年我到市区读中学时“试验炉”都还未拆除,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在展览馆里,我们还看到了很多的历史珍贵资料。国务院1959年3月22日批准设立茂名市的批文。1959年1月《南方日报》的“兴建茂名石油城”的文章。1959年2月18日《南方日报》“市郊十多万民工大力支援油城建设”文章,还有《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广东青年报》等大量报道茂名油城建设的文章,这些都是正宗原版的资料,十分珍贵。
  据说2015年露天矿生态公园基本建好时,就开始筹建露天矿博物馆。由于展览馆是利用原有的三层楼建筑,有9000多平方米,很有气派。但展馆的设计、展品的收集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来不得半点的马虎。经过反复修改设计方案,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历时几年才正式完成。集展览、科普、藏品收集、文物库房和公共服务等五个功能区,其中一楼约2250平方米的历史陈列馆,这应是展馆的重点工程,实物、原件较多,场景规模巨大,是整个博物馆的重要看点,小朋友也很喜欢这馆,因而我们在这里看的时间较长。
  展览馆二楼为石化科普展,让人们了解石油的形成、生产的流程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等,值得一看。听说茂石化组织了10名退休人员来这里当义务宣讲员,可惜那天我们没碰上,有些遗憾。
  展览馆的三楼是茂名建市60周年成果展。通过60年的砥砺前行,60年春华秋实,并展现了茂名的美好前景和发展蓝图。看着这一张张丰硕成果的照片,一组组现代化城市景观的精美画卷,让人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一个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加上经济腾飞、活力四射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正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样的展览,充满正能量,让人激情澎湃,催人奋进,很有教育鼓舞作用。
  从露天矿博物馆出来,我很有感慨。这是传承矿山文化和油城精神的综合博物馆,是广东省首家矿山遗址博物馆,全方位展现1958年至今露天矿建设发展历程、历史意义和文化积淀,对认识茂名发展历史,宣传茂名,教育年轻一代很有意义。我作为一个老茂名人,再看到这些当年曾见过的物件和矿山场景,感觉犹为亲切,仿佛当年轰轰烈烈的矿山建设现场又展现在眼前,引起了无限的思念与遐想。记得前些时候应邀前来我市讲学的《羊城晚报》原副总编、省参事室成员周建平博士,他对露天矿博物馆评价很高,认为是难得的传统教育的好课堂,是别的地方没有的,是茂名人十分珍贵的财富,值得大力宣传。我觉得他讲得十分中肯,让更多的人走进露天矿博物馆,都来这里接受矿山文化和油城精神的教育,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茂名的明天定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