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05-08期 第B4版:文化

岭南圣母冼夫人(上)

美文选登

  冼夫人铜像。
  本报记者 丘立贺摄
  庞积聪
  《点赞茂名》·美文选登
  一、走近山兜之原
  墓园与传说远山如黛,草木葱茏。从电白县旧县城电城镇往北10里的山兜之原,曾有一片荒芜了千年的旷野,过去村民们视之为禁地,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块荒地背靠罗伞山,远眺着10里外的滔滔南海,气势雄浑。萋萋芳草中立着一块依稀可辨的清代古碑,是嘉庆二十四年间知县特克星阿和电茂场大使张炳重立碑。离碑18丈,还有一块隐没在草丛中的巨型龟趺石。
  巨碑无存,残龟做证,山兜之原日夜在向世人诉说着那段激荡风云的沧桑。
  这块空地便是“隋潐国夫人冼氏墓”,是目前茂名地区唯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地下长眠着“中国中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这位岭南女杰,曾经在浩繁的历史画卷里,演绎了一段家国大义的传奇人生。站在这里,1400多年的历史,离我们只有一块荒地的距离……
  传说龙生九子,一为赑屃,貌似龟,力大,好负重。山兜之原这块曾被腰斩过的负碑赑屃,石质青黑,刻鱗甲甚精致,尚存一半,长4尺,重达3000斤,插碑孔横竖盈尺、隐没草中。以此尺寸推算,其墓碑应高9尺,比现存的清代石高大得多,配以两万多平方米的墓城,按照隋朝形制,当膺三品以上乃至诸候等级的身份。如此建制在冼夫人之前,只有南越王赵佗可以媲美,足见冼夫人生前之显赫,死后之哀荣。
  冼夫人赤诚待三朝、“唯用一好心”,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汉俚融合,丰功伟绩,历朝赐封不断。巡视十数州,开府仪同三司,方能受此丰碑厚仪。想当年立碑造城竣工之日,应是圣母名声远播四方之时,处处莺歌燕舞,一派娱乐升平。
  历史往往出人意料。武则天圣历元年(698),世世代奉爱国爱民为家风的冯冼族裔,她的第五代孙冯君衡竟因得罪饮差,被诬陷谋反罪成。接着,武氏诏令唐朝讨击使发兵山兜之原,毁坟灭族,山兜之原一时火光冲天,巨碑轰然倒地,忍辱负重的赑屃被粗暴地腰斩,也腰斩了一段辉煌的百越民族史诗,湮灭了百越俚僚诸族。
  这场令人深思、惊心动魄的冯冼家族大劫难,由于武则天的多疑轻信,直接导致了便族在历史上的消失。冯冼二姓及其后人,不复在山兜之原存在。随着俚族的风流云散,冼夫人作为岭南圣母的光辉形象,她的精神财富,也不再只属于“蛮夷”之地,不再只属于一族一姓,而是属于岭南、海南,属于整个大中华乃至东南亚了。
  毓秀空山留故宅,埋香坯土认荒茔。碑毁碑立,见证着一段波诡云谲的百越民族历史,也铭刻着一位俚族女巨人夺目的光彩和丰功伟绩……

  二、翻开泛黄的史册
  岭南,又称岭表。北有五岭天然屏障的阻隔,南临浩瀚太平洋的南中国海,自古以来,就是相对独立的政治地理环境。种族人群复杂,民间信仰众多。岭南人向海而生,也就具有博大进取的地域性格和胸怀。冼夫人就是古代岭南人最典型、最杰出的女性代表人物。
  回溯她的一生,无疑将是一段传奇的历史之旅。在这本史书中,夫人旌旗猎猎,纵横捭阖,驰骋岭表,无与争锋,成为安抚百越、推动岭南安定繁荣的中流砥柱。
  俚族出来个女英雄冼夫人,古高凉百越便族首领,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生,隋文帝仁寿年间卒,归葬于山兜之原,历梁、陈、隋三代。她出生时的南北朝,正是中华历史大转折、疆土大分裂、群雄大割据的乱世。冼夫人年幼时,百越俚族因不纳朝贡,不宾服中央政权管治,连年被朝廷派兵征讨。俚族部落常是血流成河、俚民生灵惨遭涂炭。“官有万兵,我有万山”,冼夫人从懂事开始即随父辈排兵布阵、与官兵殊死苦战。
  史载“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可见夫人自小是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血的教训与残酷的战争,既锻炼了她的军事才能,也增长了她的政治智慧,深深体会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百姓安居的可贵。幼年的经历,是冼夫人世界观形成的环境外因。

  春风化雨
  当时的俚僚百越诸族,野蛮愚昧落后,生活在奴隶制的时代。史志记载有“断发文身”“巢居崖处”“椎髻跣足不履”等。他们把木头刻成符契,把铜铸成鼓,鸣鼓聚众,互相攻杀抢掠。
  包括冼夫人的哥哥冼挺,虽然当了刺史,依然恃强凌弱,常常侵略旁郡。深明大义的冼夫人苦苦劝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使俚地安定和谐起来。在成为大首领之后,冼夫人引进中原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潜移默化,使俚人结束了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跟进中原先进文化技术,“自是溪洞之间,乐樵苏而不罹锋镝数十年”。

  汉俚联姻
  历史明智地选择了冼夫人,冼夫人浓墨重彩写历史。英雄少女的婚事,成为民族融合的写真。冼夫人的品行和威信,打动了
ー个人,罗州刺史冯融正在酝酿一个重要计划,计划如果落实,冯氏家族才能在岭南真正有番作为。
  梁大同元年(535),朝廷外来官员冯融面对部落林立,号令不行,难以施政。他听说俚族的冼夫人幼贤明、有操守,决定以诚意打动冼家,便为儿子冯宝,向当时的俚族大首领冼氏提亲,希望以汉俚联姻缔结政治联盟。当时俚人没有和汉人通婚的先例,于是议论识,态度坚决,排除压力,答应了和冯宝的婚事。汉人的地方长官和俚族女首领的结合,意义非同寻常。此事开启了汉俚通婚的先河,直接促成了岭南诸越和汉民族的融合,标志着一个岭南望族--冯冼家族的诞生。
  政治智慧不断成熟的冼夫人,一方面约東本族,服从官府政令和法律;一方面辅助丈夫冯宝判案断案,即使是自已的亲族甚至是首领,假如触犯法律也一视同仁,决不袒护。自此,岭表政令有序,无人敢违。这段佳话,也一直为后来的学者津津乐道。一个在原始民风下成长起来的少女,自此光彩夺目地站立在华夏史册中。
  然而,冯冼家族家国大义的传奇故事才刚刚开始。

  往事越千年
  纵观古今,伟大的政治家往往也是杰出的军事家,冼夫人更不例外。
  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女英雄如花木兰、穆桂英,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但她们只是文学作品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像冼夫人这种史册记载、历朝册封、庙宇千座的真实女英烈,可谓是天下无双。
  冼夫人的史实与功勋之所以缺乏广泛的文学传播,甚至一度受到冷落,主因应是传统“大华夏小蛮夷”的封建意识所造成。弘扬冼夫人文化和精神,需要一种大国气象和博大的文化胸怀。冼夫人是丰富和深化爱国主义内涵的一个杰出人物,她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看得重于一种一姓的朝廷。冼夫人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智取李迁仕
  梁简帝大宝元年(535),侯景发动叛乱,高州刺史李迁仕趁机占地割据,他通知高凉太守冯宝议事,冯宝打算前往。冼夫人马上洞察了玄机:“李迁仕这个人,朝廷有难召他驰援,他却称病,我听说他私下里打造兵器招揽人马,一定是诱逼你和他一起造反。居心叵测,必须静观其变。”果然,几天后李迁仕举兵造反,派主帅杜平虏出兵东犯江西赣石。冼夫人见叛贼后方空虚,心生一计,带领千余名士兵乔装打扮,声称劳军,挑着礼物、藏着兵器前往。李迁仕毫不生疑,放冼夫人进入兵营,夫人一声令下,俚兵奋勇所杀,李迁仕终于后院失火,叛军大败而逃。冼夫人趁机收编部队,率数千军与陈霸先胜利会师于赣石,及时平息了一场兵刀浩劫。

  安抚岭表
  公元557年,陈霸先废梁敬帝建立陈朝,同年10月岭南大乱。陈朝开国前夕,冼夫人丈夫高凉太守冯宝刚刚逝世,国难家痛之际,冼夫人大义凛然,召集各部首领,强忍悲痛安抚百越,巡视诸州,所到之处,纷纷息兵,使岭南得以安定,从而避免了改朝换代的战乱。陈朝开国第二年,冼夫人苦心孤诣,让年仅九岁的
ル子冯仆,率领岭南众首领到丹阳向陈朝新主朝拜,表达了她对陈朝拥戴的态度。这个特殊的使者令陈霸先大喜,即封冯仆为阳春郡太守。

  合力平叛
  公元569年,广州刺史欧阳纥意图谋反,以高官厚禄透惑冯仆参与叛乱,冯仆向母亲禀明此事。冼夫人告诉儿子:“你母亲为人处世,秉承坚贞忠诚,现在已事两朝,绝不会因为你而不顾国家利益。"欧阳纥把冯仆扣为人质,进而胁迫冼夫人共同谋反。冯仆的生命危在旦夕。
  这种家族亲情与家国大义选择的两难局面,在冼夫人一生中数不胜数。
  冼夫人毫不犹豫,随即召集军队坚决抵御叛军,率领众酋长接应朝廷主帅章昭达,内外夹攻,合力击败了欧阳纥。为了表彰冼夫人维护统一的功劳,朝廷封冯仆为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将,任石龙郡太守。皇帝还诏令册封冼夫人为石龙都太夫人,赠金鞍车马,锦伞乐队,赐予军队指挥权,出巡仪仗和刺史相同。陈后主年间(583-586),35岁的冯仆逝世,陈朝被隋所灭,百越诸族一时群龙无首,于是,诸郡酋长一致拥戴夫人为岭南“圣母”,肩负起保境安民的工作,等待朝廷安抚。

  冼夫人归隋
  公元588年,隋军50万人向陈朝发起总攻,仅仅一个月,陈朝覆亡。
  公元590年,隋朝总管韦洸带领两万兵马到了岭南,面对天险和岭南强兵,犹豫踌躇不敢入境。隋文帝忧心忡忡:“韦洸将二万名兵不能早度岭,朕每患其兵少。”当时冼夫人还未能确认陈朝是否被灭,并且,当时为陈朝复仇的抗隋呼声很高。直到陈后主写了劝降信,把冼夫人送给他的信物犀角宝杖转来,劝她归隋,夫人才确信陈朝已亡。这个陈后主,就是擅长写宫体诗,以《玉树后庭花》闻名于世的末代皇帝陈叔宝。
  作为整个岭南主心骨、肩负岭南守土大责的冼夫人,岭南军民称其为圣母,推她为首领,她的部众及岭南军队都集结在大庾岭下,一场恶战在所难免。此时的圣母,面临着人生又一次重大选择,她首先想到的是百姓和家园将会被战火蹂躏。看到陈后主的信,召集3000名酋首,百感交集的冼夫人,闭门大哭三日而出,再次决定服从家国大义,率众归隋。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冼夫人归隋的悲壮场景,足以感动天地日月。
  痛定思痛,冼夫人遣孙冯魂率军迎接韦洸进入广州,岭南军队弃用干戈,隋军和平接收岭南,持续几百年的南北朝分裂局面重归一统。

  囚孙定乱
  冼夫人总是在关键时刻改写历史,让岭南保持持续繁荣发展。她把国家民族的命运看得重于一切,包括自己的子孙,如有异心也毫不徇私留情。
  隋开皇十一年(591),番禺人王仲宣叛乱,很多首领都响应,并把广州总管韦洸围困在城里。冼夫人毫不犹豫地派孙子冯暄率军营救韦洸。叛军里的陈佛智平日里和冯暄交情很深,所以冯暄踌躇不前,冼夫人大怒之下把冯暄逮捕人狱,另派孙子冯盎率军讨伐,杀了陈佛智,取得了平叛战争的胜利。
  接着,冼夫人又令冯盎进军广西和海南,与朝廷军队会合,彻底清除了叛军余孽,粉碎了王仲宣割据一方、分裂一统的图谋。

  获封谯国夫人
  在这场血腥的战争里,冼夫人不顾年事已高,亲自披着战袍、跨着战马,带领弓弩铁骑,撑着锦伞,护卫朝廷使者巡视岭南,抚循诸酋,宾服四方。隋高祖听说此事,不禁拍案称奇,即拜冼夫人孙子冯盎为高州刺史,还赦免了冯暄,封为罗州刺史,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设置谯国夫人幕府,授权调拨各部落及六州兵马,遇到紧急情况可自行做出决断。皇后也赠予大量的首饰和礼服。
  冼夫人把梁朝、陈朝、隋朝赏赐的礼物以及朝廷册封的御品,分别收藏在几个仓库,每年举行大盟会仪式,就工工整整摆放在庭院展示,让后代子孙观赏,教导子孙们说:“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俱存,此忠孝之报。”说到动情处,往往声泪俱下,令在场子孙刻骨铭心。
  “唯用一好心”、是“赤子之心”。家国大义唯用好心,是冯冼家族的立身立家之本,是冼夫人对自己精神世界的通俗归纳,是对个人世界观的一种简单的概括,是一颗爱国爱民之心的生命表白,内涵相当丰富。

  三、穿过历史的风尘
  不管是贤明少女、汉俚联姻、教化百越、建制海南,还是智取迁仕、助陈立国、拥隋一统和反贪为民,穿过历史烟尘,一个明察时世、深谙谋略、高瞻远瞩,视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重于泰山的女英雄形象,已经伫立在我们面前。
  时光流逝,各地冼庙的香火仍千年鼎盛。我们终于可以对冼夫人的历史功绩、历史地位,对冼夫人的情怀格局、精神内涵来一次小小的梳理和解读。

  千秋青史颂天娇
  1000多年前的冼夫人正从历史的深处,神采奕奕地向我们走来。她“明识图远”,忠君爱国,“唯用一好心”是她“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源头。
  其一,冼夫人在梁、陈、隋三朝政治军事角逐中,始终反对分裂,坚持维护国家统一。
  不管是协助陈霸先平定侯景之乱,用计智取李迁仕,抑或平定欧阳纥,抚数州晏然;也无论是在历史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保境安民,归陈归隋,使岭南多次避免改朝换代的战乱,始终显示出她深明大义、洞察秋毫的定力与谋略,始终显示出她比百越诸酋高出一筹的政治智慧。
  一个出生于百越蛮荒族类的中古女儿身,面对波诡云谲的时世,往往能按照自己的世界观驾驭全局,处变不惊,行大义而凛然,令多少男儿为之汗颜。
  其二,摒弃民族偏见,坚持民族团结,以身作则推动汉俚融合。
  血与火的教训,让冼夫人深切体会到民族对立既是生灵涂炭的祸根,更是国家分裂的主因。在百越之地,朝廷号令不行,是各个少数民族“不宾服”,民族之间有隔阂造成的,当然也有文化的冲突。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民族融合与和陸,所以她排除干扰,与冯宝成婚,谱写了一段汉俚联姻的历史佳话。
  她还从自家兄弟冼挺开始,大力革除俚人好相攻掠的陋习,使部落之间和汉族之间能和陸相处,开百越一代风气。她始终站在百姓一边,为百姓向朝廷请命,惩处了贪婪暴虐、激化民族矛盾的番州总管赵讷,从而缓和了民族矛盾,使岭南保持了百年长治久安。
  其三,她推崇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以礼义威信镇于蛮族,促进了岭南一带的教化与发展。
  冯冼联姻后,冼夫人支持朝廷“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激,称为大化”。她“修庠序之教,设婚姻之礼”,使用汉语,引进汉文化,使俚乡实现了“以礼义威信镇于俗,吸引文化,土相与诗歌,蛮中化之,蕉荔之圩,弦歌日闻”。她推动废除了奴隶制,推行农业深耕细作,广种荔枝、龙眼、香蕉等南果,发展手工业、铸铜业和航海造船业,甚至把先进文化和技术传播到海南。
  经过冼夫人的系列改革,促进了岭南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繁荣发展,促进汉俚融合民族团结和南疆的稳定统一,也为后来的盛唐打下了坚实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
  其四,抚千洞,置崖州,丰碑冼雪古蛮荒。
  海南岛是华南沿海的屏障,扼两广航运咽喉,控制着西北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海上交通线。面积3.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二大岛。海南岛从秦朝开始纳入中国版图,自汉朝至南梁初500多年间,一直处于中央直接统治之外的游离状态,郡县时设时无。
  冼夫人在百越安抚岭南诸酋,名震南疆,恩威远播,广西、海南的部落纷纷归附,其中“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夫人不把归附者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是主动向南梁“请命于朝,置崖州”,并且受命管辖,不辞劳苦,多次率领大军渡海招抚,终于在梁大同中,正式设置崖州,管辖全岛。此后,海南再也不游离于中央的直接管治,在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经济方面与祖国大陆密不可分了,汉文化成为海南的主体文化,祖国的南大门从此安如泰山。
  海南的归附与统一,冼夫人可谓功垂史册、利泽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