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03-26期 第B4、B5版:砥砺六十载 茂名再出发——庆祝建市60周年专题报道

栉风沐雨求发展 自强不息创辉煌

——化州市经济社会60年发展纪实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梁郁文通讯员程伟博姚泽宇

  创业蕴涵艰辛,成就来之不易。60年的风雨历程,60年的辉煌成就,铭刻着化州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闪耀足迹,饱含着化州人民不甘人后、阔步向前的豪迈情怀,书写着化州人民实干图强、勇于开拓的雄心壮志。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统揽工作全局,坚持干实当头,全力实施茂名建市
60周年六大专项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奋力推动化州各项工作在粤东西北县域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201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7.05亿元,增长5.2%,突破500亿元大关;进出口总额完成22.3亿元,增长3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9亿元,增长7.6%。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1家,完成产值116.36亿元。重点项目46项,完成投资30.77亿元。新上“四上”企业86家,新增5000万元以上项目26个,累计引导“个转企”909户,均位列茂名各区(市)首位。
  
  
  
60年来,勤劳勇敢的化州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茂名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艰苦奋斗,实干图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发展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60年来,化州市国民经济发展呈现逐步加快的态势,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改革开放40年化州市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6.5%,超过改革开放40年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约6.5个百分点。2018年,化州市生产总值517.05亿元,年均增13.3%,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做实;人均生产总值40247元,年均增长近12%,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工业主体地位日益突出。
60年来,化州市大力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大力扶持民营企业,逐步形成了建材、家具、食品、医药等优势行业;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大力推动农副产品加工、金属制品、医药与健康、轻工纺织(丝绸)、矿产资源加工等产业发展专项计划,新增一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159.61亿元,对比茂名建市初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同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动力转换。2018年全市已有省市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0家,申报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6家,申报高企入库培育4家,申报省级工程研发中心5家。现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2件,在茂名各县市中均排名前列。加大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化州市海利集团成功争创广东省名牌产品,海利不锈钢管产品成为茂名县市级目前唯一一家工业类省级名牌产品。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经过
60年发展,化州市农业结构由传统农业(种植业为主)逐步向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多种经营模式转变。近年来,化州全力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农业发展彰显特色,“化橘红”“化州橘红”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化橘红列入广东岭南中药材第一批立法保护品种。现代农业发展较快,规划建设万亩田园、万亩茶园、万亩果蔬“三大”产业片区,加快建设罗非鱼、化橘红、番石榴等“十大”林果产业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公司+基地+农户”等新型产业模式和经营方式不断涌现,形成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新格局。目前,化州市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形成了“两项示范”—— 广东省粮食创高产示范县、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 “四个基地”——蚕桑、蔬菜、南药、甘蔗等四个省级以上生产基地。至2018年,全市有茂名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4家,农业专业合作社815家。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60.96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万元,增长9.0%
  产业结构日益优化。茂名建市
60年来,化州市从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演变,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也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不断地调整、优化,一二三产业占比由1958年的72.410.317.3优化为201820.730.948.4。依托本市优势,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取得长足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化州市积极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础建设突飞猛进
城乡面貌发生巨变  
  化州市紧扭“三大抓手”,立足“产、城、人”三个维度,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努力建设美丽宜居宜业江湾城市。
60年间,化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南北交通三大动脉、自来水村村通、“三桥六园十路”、打造“四大片区”等一系列项目建设,住宅、道路、桥梁、公用事业等建设成就斐然,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邮电通信等条件大为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内畅外快交通路网基本形成。化州地形狭长,呈南北走向,南北长约
81公里,东西宽约44公里。几十年来,按照“打通高速出口、贯穿化州南北、联通镇域区间、连接广大农村”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基本形成“一铁两纵三横”的交通格局:“一铁”即河茂铁路横穿化州城区,“两纵”即省道S284线、S285线纵贯化州南北,“三横”即广湛高速公路、汕湛高速公路、207国道横贯化州。大力建设四好农村公路,全市农村公路达3650.617公里,交通路网的逐步完善,为我市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产业园区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2015年经省政府同意、省经信委批复,化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省级产业园)成立;2016年省同意将河西和杨梅产业集聚区纳入化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统计、考核,一并享受省产业转移政策。几年来,化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产业园区建设。目前,化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及集聚发展区规划总面积1.93万亩,2018年杨梅园区征地4166亩,官桥园区征地1200多亩;已落户项目48个,其中建成投产41个、在建3个。全市现有规上工业企业197家、大中型骨干企业10家。2018年产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34.88亿元,增长32%
  城市扩容提质取得实效。几十年来,随着对北岸、下郭、鉴江经济开发区等新区的开发,化州沿江靠南发展的“三江六岸”的江湾城市架构基本形成,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近几年,化州市进一步加大城市扩容提质力度,升级改造迎宾路、茂化线、广海路、北京路、城东快线、北岸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规划建设城东片区、城南片区、罗江片区、下郭片区“四大片区”;抓好旧城区和“三江六岸”如画江景整治,美丽宜居宜业江湾城市形象日益彰显。目前,化州市中心城区建成面积已由
1978年的2平方公里扩大到2017年的16.78平方公里,人口已由1978年的2.24万人上升到2017年的18.7万人,增长8倍,城镇化率达到34.8%
  合江县域副中心加快建设。
2017年茂名作出建设县域副中心的重大决策部署,确定化州市合江镇为县域副中心,按照“小城市”的标准规划建设。目前,总体规划完成编制,完成行政服务分中心、土储分中心、等机构设置,下放县级审批事权112项。化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一中学合江分校区、市第三消防中队、丝绸特色产业园、合江客运站、圩镇道路沥青路面等配套项目加紧推进。正抓紧落实省丝绸集团与茂名市政府签署框架协议,规划建设1000亩丝绸特色产业园,共建丝绸特色小镇。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历年来,化州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农村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抓紧抓实。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建设美丽新农村。实施就业扶贫和产业扶贫,打赢精准脱贫战,
2016-2018年来共投入资金2.3亿元,实施产业增收项目4500多个。投入资金2100多万元建立起各镇街生活垃圾转运站;抓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村淘宝站点数在广东县域中排名第4 2017年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以来,39条省定贫困村(共468条自然村)已全部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和“三清三拆”。 着力建设美丽乡村。近年来打造了笪桥莞塘“唐风孝道”美丽旅游村、石湾博带“茂名十大美丽旅游乡村”、笪桥柑村红色主题村、南盛蒲山乡村旅游主题村等一批亮点村。
  
  
  消费投资协调拉动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消费市场日益活跃。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各类商业网点鳞次栉比,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涌现出下郭批发市场、忠信百货等大型市场,一城广场、绿景国际花城等大中型城市综合体和星河国际假日酒店等食宿企业,改善了城乡居民的消费环境,有效地促进和带动了城乡经济繁荣。此外,金融、保险、信息、中介、法律、物流配送、旅游、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兴起。
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16.9亿元,年均增长9.4%
  
  
  重点领域改革深化
  对外开放硕果累累  
  历届化州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各项重大改革决定,提高行政效率。
2014年机构改革,比199440个削减了将近一半,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重叠问题得到理顺。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2013年以来,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87项,转移事项66项,下放事项81项;清理出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28项;梳理出市级行政许可事项295项,开通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完成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去产能41万吨;商品房去库存14.13万平方米;落实企业减负政策,为企业减负5.7亿元。2019年机构改革完成后,将进一步优化职能配置,提高行政效能。
  化州市积极贯彻对外开放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多渠道引进外资和扩大出口,全市外经贸工作取得好成绩。改革开放
40年来,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6.12亿美元,2016年出口总额149703万美元,与1979年的113万美元比,增长1325倍,年均增长21.4%。
  
  
  精准扶贫扎实推进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社会治安等领域防范化解风险工作扎实有效。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强了政府债务管理。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好“扶贫双到”工作,全市
42条贫困村,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48亿元,实施帮扶贫困村项目990个,发展贫困户项目42434个。新时期精准扶贫三年累计投入约2.96亿元,实施扶贫项目4508个,危房改造3504户,达到2018年脱贫标准的贫困户有1187726146人,脱贫户数占全部贫困户数的比例的91.17%。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1981年化州设立环境保护办公室,开展污染防治工作。近年来,累计关闭禁养区养猪场6879家,占比99.97%;动员全市限养区适养区养殖场业主投入近3.5亿元进行环保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养殖场整治工作。合江、平定、同庆3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在茂名市率先建成;鉴江江口门国考断面达到Ⅲ类水质标准,2017年与2016年相比,水质达标率提高了23.5个百分点,提高至81.8%2018年与2017年相比,江口门断面重要指标氨氮下降了27%,总磷下降了10%,受到省、茂名市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社会保障逐步健全
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居民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化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不断完善,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稳步提高。
2017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9.4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0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7.7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18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乡人数4.99万人。
  居民收入和储蓄稳步增长。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逐年攀升,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收入由
2008年的8826元上升到2018年的23834.2元,增长1.7倍,年均增长11.7%。城乡居民储蓄存额持续增大,2018年达到376.78亿元, 60年间年均增长20%,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6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化州市的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旅游业、房产业等陆续兴起,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了极大改变,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向更高质量发展,小洋房、小汽车等大件耐用商品进人平常人家。2018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9亿元,年均增长9.4%
  
  各项事业不断向好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
60年间,化州市创作和演出了大批优秀作品。文体设施建设日渐完善,建有康景体育馆、市府游泳场等一批体育场馆,修建孔庙、琉璃庵、等一批历史遗迹,建成国家热带农业公园(4A)、南山寺等一批人文景区,建有橘州生态公园、革命历史纪念馆等一批教育基地,新建石龙山森林公园、笪桥(柑村)南路革命斗争纪念馆等一批文化设施,镇级文化站也日益完善。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化州橘红文化节、水果文化节、月饼文化节、 “走汕湛高速,看化州发展”大型徒步活动等文体活动。近几年,化州全力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和平安城市“四创”工作,全面提升全体市民素质,致力建设首善之州。
  科教事业成绩显著。一直以来,化州市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目前,化州市科教事业展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市共有公办学校
487所,公办教职工14991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由1958年的0.5万人上升到2016年的10.86万人。2015年被授予“广东省教育强市”称号。2017年全市教育事业取得新的突破,高考重点率、本科率在茂名县级市排名第一。2018年在茂名率先被评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
  卫生事业持续向好。
60年来,化州市努力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全市医院床位数从1958年的114张增加到2016年的4427张,卫生技术人员数从1958年的0.06万人增加到0.5万人,医疗保障得到有效巩固,人民健康水平普遍提高。至2018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广东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先进县区”;化州市人民医院升级建设项目两幢综合楼开工,化州市中医院完成整体迁建;12所镇级卫生院标准化建设项目和134间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医疗水平整体得到进一步提升。
  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60年来,化州市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打造首善之州, 2017年以全省考核总分第一名成绩获得“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市”称号。近年来,深入开展了一系列严打整治行动,集中开展涉毒、涉黄赌、涉食药假、涉电信诈骗及银行卡、涉枪等专项行动;大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侦破各类涉黑涉恶案件163宗,查处涉恶团伙39个。20185月,茂名在化州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现场推进会,化州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实现“红袖章”志愿者全和治安摄像监控重要路段“两个”全覆盖,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人民安全感不断增强。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化州市委市政府注重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强抓干部作风,创新开展评议监督。一是开展“万人评机关”活动,干部群众提出
11000多条意见建议,对评议反馈的1412个问题和提出的1601条建议进行了认真整改。二是开展“千人评干部”活动,有针对性地对27个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和104个内设机构负责人共280名干部,采取社会评议、领导评议、部门评议、代表评议等4种方式开展民主评议,对评议差的提出组织处理建议。基层党组织力不断提升,“红色村”柑村党建示范工程被省委组织部列为首批(共30个)党建示范工程“红色村”之一。 “一村(社区)一党建工作指导站”被茂名市委列为贯彻落实三年行动计划15项创新举措之一。率先在茂名地区公开选拔418名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人选,引导年轻高素质党员人才回乡建设新农村,该工作得到茂名市委组织部肯定和推广。
  
  砥砺发展的“化州经验”
  第一,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化州发展。深刻领会并始终做到“七个坚持”,坚持发展新理念,保持战略定力和发展耐心,正确处理好稳和进、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促发展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把雷厉风行与久久为功结合起来,不断开创化州发展新局面。
  第二,坚定不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整合提升三个力,即干部动力、群众合力和经济活力,把全社会干事创业的活力提升起来,凝心聚力抓发展、抓项目,强化督查考核问责机制,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改进机关作风,全面提升发展软硬环境。确保中央、省委、茂名市委各项经济工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第三,坚定不移推动化州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立足市情,进一步明晰全市三个区域发展定位,南部为重点发展区、中部为加快发展区、北部为生态功能区,按照既要质量发展,更要加快发展的思路,努力把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快一些,在做大总量和规模的基础上,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