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01-29期 第A2版:要闻

茂名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并向媒体开放 许志晖等回答记者提问

向海而兴、大抓产业、山海联动

  ■记者许巨滔 赵艺 张越通讯员茂新
  本报广州电昨日下午,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茂名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省长马兴瑞所作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并向媒体开放,来自南方日报、广东电视台、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等媒体记者到场采访。会上,代表们认真审议、积极发言。审议结束后,媒体记者对代表进行集体采访,就茂名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改善营商环境、推进民生工作、人大依法履职等问题进行提问,许志晖、梁罗跃等省人大代表分别作了回答。

  向海而兴、大抓产业、山海联动
  南方日报:在构建我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茂名作为广东沿海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将如何发力?
  许志晖:首先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同时也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茂名经济社会发展的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茂名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的思路,可以概括为向海而兴、大抓产业、山海联动三个中心词。
  向海而兴,是基于茂名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扎实的海洋产业基础以及向海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空间。海洋资源方面,茂名既有自然生态岸线,还有港口岸线、产业岸线、休闲岸线、康养岸线等,为多样化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茂名沿海生态环境和原始岸线保护较好,拥有优质的公共岸线、公共海湾、公共沙滩,非常适合打造高品质的集海、岛、岸、湾、港于一体的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产业方面,茂名素有“南方油城”之称,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基地之一,石化产业基础扎实。此外,装备制造、金属制品、食品加工、矿产加工等都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发展潜力方面,深茂铁路如期通车,茂名进入“动车时代”,历史性融入珠三角2小时经济圈。同时,茂名处在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由贸易区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处,我们将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承接大湾区辐射带动,并与北部湾城市群、海南自贸区联手打造中国南部滨海旅游目的地和现代农业集聚区,力争把更多的产业和资源要素吸引到茂名发展。
  大抓产业。茂名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把产业作为茂名立市之基、兴市之本,特别要大力发展向海经济,着力构建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又体现茂名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我们将继续打造“好心茂名”城市品牌,进一步树立茂名良好形象,以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发展获得重大突破。滨海新区大力抓好临港产业发展,力促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水东湾新城大力发展旅游康养产业,致力打造滨海旅游的产业集聚区。高新区依托石化产业良好基础,重点做好“化尾”文章,打造石化精深加工全产业链。要加快城市扩容提质,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城市经济。
  山海联动。茂名市域范围既有部分属于沿海经济带,也有部分处于生态功能区。我们既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也要大力支持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着力构建陆海统筹的空间新格局,使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功能区相互促进、相互协调。要加快市域交通连接,形成快速交通网;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县域工业支撑更加有力;完善县城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业态,布局建设县域副中心和特色小镇,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更广,辐射广大农村;利用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串珠成链打造山海旅游生态廊道;坚持绿色发展,加快绿能环保项目建设,开展中小河流治理,积极建设茂名的生态碧道,守护好“茂名蓝”“生态美”。

  打造一个兴业舒心、创业顺心、投资安心的好心茂名
广东电视台:这次省政府工作报告很关注“放管服”等营商环境改善方面工作,请问茂名在这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接下来怎么进一步做好这方面工作?
  许志晖:作为地方党委政府,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放管服”改革带来的动力和红利。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着力加速度、破壁垒、降门槛、减负担,全面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全年新增市场主体4.4万户,增长26.9%。可以说,“放管服”改革正在成为茂名发展的最强音,我也相信,这必将极大激活茂名发展“一池春水”。在改革发展新时代,拼土地、拼资源不可持久,拼服务、拼信用、拼环境方能走得更远。接下来,我们要更加强化服务、提升服务,大力在“放好权、提效能”上求突破,在“降税费、减负担”上出实招,在“强监管、促公平”上下功夫,在“优服务、增便利”上重实效,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打造一个兴业舒心、创业顺心、投资安心的好心茂名。

  继续抓好十件民生实事,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
  南方都市报:我们关注到,过去一年省财政民生支出不断向基层倾斜,
补齐民生短板方面投注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茂名受益大吗?你们对今年的民生工作怎么安排?
  许志晖:诚如所言,茂名是全省受益较大的地市之一。自去年省提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以来,对于包括茂名在内的粤东粤西粤北的支持是全方位的,民生事业也不例外。在省财政民生资金安排上拿到了更多的真金白银。我们将按照省的部署,继续抓好十件民生实事,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重点抓好精准扶贫、教育优先、医药卫生,真正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精准扶贫方面,将专门针对脱贫后又因脱贫标准提高或者重病等原因返贫的情况,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稳定脱贫。教育优先方面,坚决落实好中小学教师福利待遇,年内加快市直学校10改扩建项目建设,确保新增7000优质学位。医药卫生方面,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在全市复制推广“高州医院”模式,真正建立其“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现代医院运行机制。

  重点做好“七个一”,全力以赴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新快报:今年是茂名建市60周年。经过60年的创业和奋斗,茂名从一个以工矿配套为主的城市发展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化滨海城市。茂名建市60年来,最值得纪念和庆祝的是什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茂名将如何谋划下一步发展?
  许志晖:我想最值得纪念和庆祝的,是茂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是茂名始终紧跟时代步伐,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我们拥有了契合茂名发展规律和现实需要的新目标、新定位。为了迎接建市60周年,早在2017年就制定了系列行动计划,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抓住省委、省政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重大机遇,锚定发展新目标、新定位,打好一场产业硬战,写好一篇向海文章,抓好一项关键改革,建好一座品质城市,树好一个茂名样板,打好一场治污硬仗,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全力以赴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茂名建市60周年。

  打造“好心茂名”品牌,弘扬“好心精神”文化
  茂名日报:“好心文化”是茂名的“根”和“魂”。茂名将如何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会贯通,以“好心茂名”为引领,推动茂名加快发展?
  许志晖:以潘茂名和冼夫人为代表的“好心精神”是我们茂名共同的城市基因,其内涵包括了爱国爱民、民族团结,诚信包容、平等博爱,实干图强、敢于拼搏等等。茂名“好心精神”所体现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新时代茂名发展和文明进步所需的精神动力。打造好心茂名品牌,弘扬“好心精神”文化,必须要把爱国爱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老百姓谋幸福的理念融入当中,才能凝聚社会广泛共识,激发澎湃的团结奋进的社会正能量。因此,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打造“好心茂名”城市品牌,通过“四城同创”的具体实践,推动茂名逐渐成为让每个茂名人感到自豪、外地人感到羡慕的好地方。

  紧扣人民群众关切,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羊城晚报:我们了解到,新一届茂名人大常委会在依法履职上务求实效,特别是通过市县乡三级人大联动的方式推动工作,获得党委肯定、社会点赞、群众满意的效果,茂名人大是如何做到的?在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上有什么好的举措?
  梁罗跃:去年,茂名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紧扣人民群众关切,依法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较好地服务和保障了茂名高质量发展。主要做法是忠诚不渝坚持党的领导,上下联动提升监督实效,聚焦生态立良法促善治。
  茂名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尊重代表主体地位,牢固树立服务代表意识,积极为代表更好地依法履职提供支持和保障,更好地发挥了代表主体作用。搭建平台夯实代表履职基础,综合考虑400多名市人大代表的专业、行业、地域等特点,编排组建了综合、内司、财经、农村、教科、环资、法制等7个代表履职平台,督导各地在部分村(居)按“六有”要求建成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站709个,安排8000多名县乡人大代表驻站。开展活动展示代表履职风采,精心组织代表主题活动,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参加活动累计8818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950多条;组织代表围绕打造沿海经济带新增长极、创文创卫、交通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主题,进行视察调研等活动。督办建议增强代表履职实效,进一步建立完善代表建议办理机制,通过年初抓及时交办、年中抓限期办结、年末抓检查问效,推动一批群众关注、社会关切问题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