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9-01-09期 第2版:热评

树立大抓产业鲜明导向 强化茂名长远发展支撑

  茂名实论
  磨名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立足茂名当前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树立大抓产业的鲜明导向,使产业发展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意志,切实增强大抓产业的思想自觉,花更多的精力、下更大的气力、用更务实的举措,聚合各方力量、聚集各种要素、聚焦各项服务,引进培育壮大产业,为茂名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这不仅是抓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更是我们这一代茂名人的历史使命。

  一、深刻认识大抓产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产业强,则茂名强;项目兴,则茂名兴。产业发展是茂名加快发展的“总抓手”,是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推动茂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一)大抓产业是落实中央、省委要求,奋力建设产业实力雄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的题中之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去年8月,省委书记李希在茂名调研时,明确要求我们要放眼全局、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建设产业实力雄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这是省委赋予我们的时代任务、历史责任,准确指明了茂名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新增长极,关键要靠产业发展,只有产业发展才能对新增长极形成稳定的集聚力和支撑力。茂名建市60年,正是因为石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才带旺了一座城、成就了茂名市;下一个60年,茂名的城市发展仍然要靠产业支撑、要靠产业引领。
  (二)现阶段是茂名加快产业发展最有基础、最有条件、最有潜力的历史机遇期。一直以来,在传统产业方面,无论是农业、石油化工还是地方特色工业,我市产业发展有优势、有基础,是值得深挖的“富矿”;在新兴产业方面,依托石化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依托深水大港发展临港产业,我市有机遇、有潜力,是实现转型升级的“希望”;在现代服务业方面,依托800万人口的消费群体和山海联动的优质旅游资源,我市有实力、有市场,是孕育产业发展的“洼地”。当前,茂名产业发展更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风口”,大抓产业发展恰逢其时。茂名交通建设全面突破,为产业发展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六纵三横”组团间快速路网,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60公里,正式步入“动车时代”,广湛高铁正加快前期工作,湛江机场迁建项目离茂名市区45公里,博贺深水港今年3月将实现开港。人口流动出现历史性转变,2017年常住人口增量比户籍人口增量多3万人,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机遇。通过魅力中国城竞演,我市大力弘扬“好心精神”,打造“好心茂名”城市品牌,有效增强了城市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去年吸引到茂投资考察企业近百批次,新引进超千万元项目300个。
  (三)产业发展不足是茂名当前最突出的瓶颈、最薄弱的环节、最大的短板。交通、城市瓶颈逐步突破后,产业发展成为制约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虽然近年来我市聚焦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有了新起色,但产业依然底子薄弱、结构单一。规上工业占比不高,龙头企业、优质企业、上市企业不多;重大产业项目数量还不够多、质量还不够优;园区支撑力不强、产业链不长,很多工农产品还停留在卖原料的水平。从我市纳税企业百强榜来看,我市除了垄断型企业、房地产企业外,真正竞争性的、干实业的上榜企业很少,且以石化企业为主。从外出人口数量看,我市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超180万。从一定程度反映轻工业发展水平的快递业务量数据看,我市总量在全省排位靠后。这些数据侧面反映了我市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的状况。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发展最大的差距是产业的差距、最大的落后是产业的落后、最大的不足是产业的不足。
  (四)产业发展决定城市未来发展,产业发展“窗口期”稍纵即逝。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其中工业化动力尤为关键,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后,区域经济格局也就相对定格,一个城市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改变其区域经济地位。而当前的茂名正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由贸易区三大国家级经济区交汇地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对成熟,而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区正在发育成长中,接下来的十几年正是茂名依托经济体量大、人口众多的优势,加速工业化提升城市能级的“窗口期”。这一历史机遇期稍纵即逝,随着北部湾城市群、海南自贸试验区的加速发展,如果周边其他地市先一步发展为核心城市,近在咫尺的虹吸效应,将使茂名未来的发展更加艰难。

  二、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原则和方向
  当前,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正在加快构建。面对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大潮,茂名必须明确原则、坚定前行。茂名产业发展道路往哪里走?如何才能让产业走得更稳、更快、更远?这是时代给予我们的一道重大命题。
  产业发展必须要有恒心。产业发展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需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要摒弃以往一些地方“赚快钱”的急功近利心态,横下一条心,锚定一个目标,坚定一个方向,一茬一茬不间断抓下去。
  产业发展要走集聚集群之路。只有产业集群才能增强竞争力,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产业的科学规划和主动谋划,按照产业规划围绕产业链上下延伸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导产业进入园区发展,从空间上推动生产要素的集聚。
  产业发展要走特色发展之路。特别要立足区位、交通、产业等优势以及港口、石化、矿产、农业、文化旅游等资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寻求资源与市场的契合点。要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谋划项目,在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海洋经济等领域,高标准谋划一批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大项目,打造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
  “三大平台”要担当起产业发展重大使命。“三大平台”是我市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接下来要努力打造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滨海新区要加快临港产业、港口物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把深水大港的产业优势彰显出来;高新区要紧盯绿色石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工业的发展,形成高技术产业集聚区;水东湾新城要以滨海旅游、医疗康养为主攻方向,打造南海博贺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

  三、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茂名产业发展新局面
  去年以来,我市推动形成全市一盘棋、上下联动、全行业全领域招商引资新格局,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华侨城集团、新加坡鹏瑞利集团等旅游康养领军企业落户茂名,丙烷脱氢、益海嘉里等临港产业优质项目布局滨海新区,中氢科技氢能源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南京大学(茂名)燃料电池检测中心等新能源项目落户高新区,国药集团、广药集团等大型医药企业与我市签订合作协议。这些招商成果极大地鼓舞了我市产业发展的信心。今年是建国70周年、茂名建市6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务必要继续把心思放在抓工作上,把精力放在抓发展上,把时间放在抓落实上,以实干推动实业发展,以实业发展彰显工作实绩。
  一是招商引资要寻求新突破。要坚持不懈把招商引资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完善招商引资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千方百计引入更多有理念、有经验、有实力的产业项目。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专门机构,善于借助各类中介机构开展招商。切实办好临港产业、现代农业、文旅产业、城市经济等专题招商活动,提高精准招商实效。全力支持乡贤回归创业,充分发挥商会和乡贤在招商引资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抓好招商引资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完善资源信息库、项目信息库、企业信息库和资讯信息库。顺应人口回流趋势,充分发挥茂名本地职业院校的作用,加强面对本地企业的劳动力培训,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二是产业平台要打造新优势。要集中攻坚产业园区建设,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向园区集中要素、集中政策、集中项目。特别要以省级园区为龙头,加快基础设施“补短板”,优化园区功能配套。要通过“放管服”改革赋予园区县级审批权限,让园区的事在园区办,夯实园区公共服务平台。要通过“争增量、挖存量、活流量、提质量”等方式,为园区发展提供充足的用地保障。引导各地产业园区往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完善主导产业链。要加快推进香精香料产业园、绿色建筑产业园、高岭土产业园、南方国际汽车产业园、粤西空港经济区的建设。
  三是营商环境要展现新气象。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接落实好省“数字政府”建设规划。对标借鉴学习国际和国内建设良好营商环境的先进经验与做法,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或“零跑动”。落实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到45个工作日、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要求。要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论述,抓好新“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等政策落地。全面贯彻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增强民营企业政策获得感。出实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落实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工业项目服务官制度。构建新时代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帮忙不添乱、履职要尽责,切实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