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11-28期 第A5版: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

以劳动精神浸润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

  胡华
  时隔六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南粤大地。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珠海横琴新区,走进高校,走访贫困户,参观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期间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排头兵、试验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广东在新时代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视察暨南大学时,总书记提出了“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的殷殷希望,这对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所有高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任务新使命,也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坚持办学特色、实现创新发展的着眼点与落脚点。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高职院校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把握新形势新要求,以劳动精神浸润人才培养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坚守办学特色,狠抓内涵建设,努力实现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新作为。

  一、从技能到精神:人才培养内化匠心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是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深化教育改革、完善体系建设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深入挖掘和有效发挥劳动精神求美求新、求精求卓的内在意蕴及思想凝聚的教育功能,并将其内化为人才培养的优良因子,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应有之义。
  劳动精神的内核是“劳”,载体是“业”。强调乐业与勤业、技能与精神的有机结合,个体职业追求与社会价值实现的内在统一,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依托。一方面,劳模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体层面与劳动层面的集中体现,更容易被高校大学生在内的社会群体所理解、接受、纳悦,进而内化为自觉行动,这对培育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实践的良好品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强化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培养和造就具有劳模精神的时代新人,能够激发高校大学生专注学习、追求理想、练就本领、健全人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要紧密围绕培养时代新人这个重大命题,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培育、践行劳动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专注执着、严谨慎独、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体现价值、展示风采、感受快乐、奉献社会。

  二、从主线到主轴:人才培养引领办学定位
  培养目标深刻影响着办学类型,人才培养工作是高职院校办学事业的中心工作。从现实看,部分高职院校还缺乏对职业教育内在规律和相关政策法规的整体把握,使这项工作往往处于学院办学事业相对孤立的“主线”位置,特别是在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内在统一上还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的内在契合度,距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深层改革的“主轴”位置还有不小差距。高职院校应通过积极挖掘劳动精神,将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办学定位紧密结合,达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劳动精神培育高度一致,推动将人才培养工作上升到办学定位的“逻辑主轴”层面。为此,可在三个层面形成发展导向。一是市场化导向。高职院校要以市场化的教育思维来指导学院人才培养工作,采取市场化的运作行为,推动专业设置、教学团队、课程建设、内部管理、质量评价、教学诊改、经费保障等等办学要素与资源的市场化。二是包容性导向。未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应展现一种更加包容的姿态,树立更加鲜明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理念,实现办学目标、参与主体、后勤保障等层面的协同,增强聚集各类办学资源的能力和内生创新的活力。三是服务型导向。高职院校要树立更强的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市场需求、产业需要的深度耦合。
  茂职院是2004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同时也是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茂名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建院14年来,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通过调整优化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价值观+知识+技能+创新”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先后为社会输送了4万余名毕业生。可以说,学院在人才培养改革方面上具有较为深厚的办学基础、敢为人先的办学氛围和更接地气的办学土壤,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培养工作相对孤立的“主线边际”问题,而正在向更高层次的“逻辑主轴”层面迈进,正在从外延规模扩张向内涵品质提升迈进。

  三、从形态到生态:人才培养深化教学改革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与其联系密切的高职院校更应从深化教学改革维度出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劳动精神,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体现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系统培养。要从高职教育的运行规律出发,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规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模拟项目与实训项目,促进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并在技能、创业的联合应用培养上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近几年来,学院以“创新强校工程”为统揽,以企业人才培养基地为载体,积极推进全方位、系统化的教学改革。比如,学院从2011年开始连续7年与富士康C次集团开展联合培养教学改革:学生在校学习基础理论两年,在富士康集团培训中心接受为期半年的职业技能训练和企业文化熏陶,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有机结合、课本知识与岗位技能的融合对接,学院也被富士康集团评为全国26所优质校企合作单位之一,是两广唯一 一所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二是开放驱动。人才培养需要开放跨界的运行体系,要把人才培养置于政府、社会、市场、行业等多方参与的开放系统中,通过横纵课题驱动、项目任务驱动、联合培养等多样化的实施,进一步拓展教学改革视野,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近年来,学院积极探索校政企协同创新机制体制。推进混合所有制以及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开办企业订单班,共建二级特色学院,积极探索“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人才培养方式,锻造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工匠型人才,使学院办学人才培养特色得到有力彰显。三是体系衔接。做好中高职衔接的体系衔接,是彰显学院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写照。就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看,高职院校的中高职教育教学体系应是有机衔接的统一整体。为此,学院通过开展三二分段试点招生教学改革,深入研究中高职衔接体系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改革效果日益凸显。比如,化工系“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获广东省教育厅第二批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和课程标准研制项目立项,立项经费15万元。项目结题后,将会由省教育厅在全省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推行学院制定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显示出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在专业建设领域的引领作用。

  四、从深化到升级:人才培养融合“双创”教育
  劳动精神是一种卓越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高职院校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是高职院校治理与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开展“双创”(创新与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要将劳动精神深度融合于“双创”教育,并通过相互促进,进一步丰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内涵。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三个层面的切入点。
  一是目标切入。“双创”教育融合下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能够培养出对产品、服务或管理等要素进行布局统筹和实践创新并借助市场行为获取价值的优秀匠人。从这一培养目标切入,引导学生从兴趣型创业、机会型创业逐步走向创意推动型创业。二是专业切入。专业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实现人才培养在专业教育语境下的深度融合,对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专业设置提出了全新要求:既要对传统产业对应的相关专业,进行围绕培养目标的体系改造,也要融入更多区域新型创意产业特征的产业元素。三是平台切入。要以各类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为切入,将“双创”教育的教学实训平台和社会服务平台融为一体,与学院专业、教学组织渗透融合,拓宽“双创”教育的外围资源,着力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出台《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委员会建设管理办法》,完善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组织管理,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二是以茂名电商发展为契机,与企业共建1000多平方米大学生电商创业培训与实习基地,组织大学生进行电商创业实践,孵化本地创新型企业。三是与茂名高新区管委会合作,积极参与高新区圆梦园电子商务孵化园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学生40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5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一等奖。集中体现了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对劳动精神中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的孜孜以求。
  当前,高职院校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期,如何获取最佳发展机遇、最优的政策红利,需要高职院校从区域发展实际和自身办学特色出发,充分发挥劳动精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肯学肯干”的品质意蕴。将劳动精神深度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归根到底是在做人的艺术和学问。因为高职教育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理论知识,而且是理论知识渗透生命后的行为处事素养;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技能工艺,而且是技能工艺习惯养成后的乐业爱岗品质;传授学生的不仅是课程专业,而且是文化醍醐灌顶后的求真求善精神。这既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写照,也是对习总书记视察广东提出的高校应“坚持办学特色”殷切希望的时代答卷。
  (作者系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基础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