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11-20期 第B5版:荔风

木偶戏

  李坤鸿
  傀戏即人们常说的木偶戏,又名傀仔戏,是我家乡——高州的特有剧种。据史料记载,傀戏已有500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演木偶戏我家乡叫“搬傀戏”。老家以前有二档比较有名的傀戏班,一档是下村姓罗的傀戏班,一档是新村(高州水库移民过来的)姓谭的傀戏班。五六十年代,农村里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逢年过节傀戏班很活跃,每天晚上都为村民搬傀戏,报酬只需三、二升米(一升为二市斤)即可。演出的傀戏剧目大多数都是反映民族英雄事迹或帝王将相故事之类的内容。我父亲是个傀戏谜,可能是受其影响,我也十分喜爱。每当村里搬傀戏,我便早早拿小木凳到戏台前号(占)个有利位置。傀戏有单人表演,也有双人表演,两者相得益彰,各有千秋。在我心目中,无论是单人或双人表演都好看。特别是单人表演的傀戏,一个人边唱边敲锣打鼓,还手脚并用操作木偶进行表演,配合得天衣无缝。那高超的表演技艺让人叹为观止,常常让我看得着谜。不知是看多了还是什么缘故,慢慢地对搬傀戏这个行当十分喜欢,有一种识之恨晚的感觉。有时自己走在路上也检着戏班佬的唱词没头没尾地亨几句,觉得津津有味,渐渐萌生了自己搬傀戏的想法。
  说干就干,经过一段时间的谋划,我真的下了学搬傀戏的决心。我将自家门前菜园界上正在生长的几株笔直的小黄榄树砍下,找来刀斧锤凿,按照傀戏班的戏台样子搭建了一个四方形的傀戏台;找来过去在学校参加文艺宣传队曾经用过的一个破腰鼓和家中的一些旧铁器做成打击乐器;把自己的几件粗布上衣做成仿“木偶”(用三条竹子将衣领和衣袖撑起,用绳子捆住做成无头木偶);找同学借来两本手抄的傀戏剧本,一本是《薛仁贵征东》,一本是《薛丁山征西》,这样搬傀戏的筹备工作就算基本完成。于是,我摘了个“良辰吉日”便在自家门前的晒谷场上搬起傀戏来。
  “咚咚钗、咚咚钗……”锣鼓喧天,戏调高唱,一时间引得不少小伙伴闻讯跑来喝彩捧场。
  尽管学搬傀戏的事坚持的时间不长,但这段经历无法忘怀。时至今日我还记得那几句开场白:“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王五帝到如今,禹疏九河分地界……”由于朗朗上口,又很有特色,常常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