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11-12期 第B4版:论丛

对山区镇基础教育的思考

  覃汉敷
  最近我学习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二卷中的文章“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受益匪浅:要善于回顾、总结,才能“创新发展”。活学活用,笔者对化州市宝圩的教育,有了新的思考:只要充分发挥宝圩教育的三大优势,突破制约宝圩镇教育的瓶颈,便可稳步推进宝圩的基础教育事业。
  宝圩教育有哪三大优势呢?我认为:
  师资队伍组合较为合理。近年来,每年学校都新进来一批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他们知识丰富,工作热情高,接受现代教育理念快。在推进现代化教育进程中,他们是中坚力量。目前,各学校正在充分发挥这部分中坚力量的作用,在学校的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触目的突破。如这几年,上级举行的各类课例评比,技能大赛,宝圩中心学校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的教师不少,令人关注。获奖的教师,基本上都是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他们课上得好,课件制作水平高,学生喜欢。目前,各学校均成立了校园微信新闻编辑室,学校与家长、与社会,通过教育微页、校园美篇紧密联系在一起。去年以来,镇小教系统共向社会转发教育微页、美篇300余篇,点击量超过200万人次。其中给优秀学生奖励“功名肉”的微页,传遍华夏大地,中央电视台也作了充分肯定的报道;在2018茂名市化州市南粤现代城最美教育微页大赛中,张木兰老师的微页作品《关爱留守儿童,让爱充满校园》,获得了一等奖(第四名),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评价;协助化州团市委制作的微页“希望乡村教师计划志愿者:愿做化州山区教育的‘泥瓦匠’”,向社会发布后,点击量超过10万人次,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应。这些微页、美篇的编辑制作,主要力量也是来自年轻的教师。另一方面,我们有一批经验丰富、默默耕耘、安心扎根山区的中、老年教师,他们起着传帮带的作用,熏陶、感染着年轻的教师。
  宝圩教育的基础建设,走在全市的前列。多年来,学校在宝圩镇党委政府以及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群策群力,扎实推进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自2013年创建教育强镇以来,镇小教系统共计投入各级财政资金及社会捐资2900多万元,用于学校的软硬件建设。目前,学校的四室一场,现代化教学设备,基本达标;教师的住宅,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目前,宝圩的干部群众、乡贤志士,尊师重教的热情空前高涨,对“教育促发展”的理念已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对宝圩教育的发展,出谋献策,添砖加瓦,积极参与。如宝圩教育促进会的成功注册并且不断发展壮大,调马村委会、大塘村委会、秧地坡村委会、仓板村委会奖教奖学基金会的相继成立;“家校联动、谱写宝圩新篇章”网络评选活动,仅一个星期的网络投票时间,点击人数高达90万人次。这些例子,都是很好的证明。
  但我们也要看到,宝圩地处化州最边远的山区镇,教师相对紧缺。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充实教师队伍,稳定教师队伍,让年轻、外地教师安教乐教,乐于奉献宝圩基础教育,这是要突破的一大瓶颈。
  近年来,化州市委市政府对山区教育十分重视,每年都优先安排了教师招聘的岗位及“三支一扶”的教师。市教育部门积极与各级团委加强联系,争取了团省委派遣富有活力的希望乡村教师(去年派遣了6人,今年派遣了9人)。切实打造“教师培养工程”。对教师注重培养,使他们对前程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尤其是对年轻的教师,中心学校对他们进行了全方位的培养。如党员教师与非党员教师结对、老教师与新教师结对一帮一的活动,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又如不拘一格,大胆选拔年轻教师,尤其是年轻女教师(每年新招聘的教师,女教师占80%以上)进入中层领导岗位,给予了年轻教师极大的鼓舞。近年来从镇考入城区学校及调往外镇的老师,都成为新单位的骨干教师。宝圩镇中心学校被赞誉为培养教师的摇篮。落实“关爱教师工程”,让校园充满活力,充满关爱。如举行“十大魅力教师”评选、“十大教师歌手大赛”、“青年教师篝火联欢晚会”、青年教师“登宝岭,饱览宝圩美景;扬师德,享受幸福人生”等活动”。
  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问题。由于宝圩外出务工人员多,从而留守儿童也较多,比例排全市前列。目前,全镇小学共有留守儿童906人,占在校学生的42%。有的班级,留守儿童高达85%。留守儿童之多,给社会、家庭、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们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给他们的情感、心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为此,必须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一整套体系。
  (作者单位:化州宝圩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