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10-25期 第B6版:粤桂琼十一市报业联盟专版·阳江

拓宽宣传推广渠道,不断创新展陈手段,广东海丝馆游客数量增加四成

擦亮“南海Ⅰ号”世界历史文化品牌

  南海之滨,水晶宫内,“南海Ⅰ号”古沉船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每天,慕名前来探访的观众络绎不绝,他们借助一件件带着历史印记的展品,探索封存的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享受文物带来的无穷魅力。
  “南海Ⅰ号”是阳江一张极为宝贵的文化名片,更是广东、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瑰宝。去年以来,广东海丝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南海Ⅰ号”丰富的文物遗存,提升陈展内容,创新宣传手段,推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南海Ⅰ号”品牌建设不断加强,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突破。
  
  加强成果发布 树立行业引导力
  据专家推断,800年前,一艘商船从当时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驶出,却在中国南海阳江海域附近意外沉没,直到2007年才重见天日。这艘船便是现在的“南海Ⅰ号”。800年来,这艘古沉船里到底承载着多少宝藏,这艘船为什么会沉没,船上有着什么人,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要去哪,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心。
  在2017年11月举办的“南海Ⅰ号”发现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广东海丝馆等单位联合出版了《“南海Ⅰ号”沉船考古发掘报名之一 —— 1989—2004年调查》《“南海Ⅰ号”沉船考古发掘报名之二—— 2014—2015年发掘》《2014年—2015年发掘》《2014年—2016年“南海Ⅰ号”沉船发掘现场保护研究》,回答了“南海Ⅰ号”上的部分未解之谜,大大提升了的行业引导力。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南海Ⅰ号”发掘的文物数量已经超过了7万件,包括陶瓷器、钢铁器、金银器、漆木器、钱币、朱砂、动植物残骸、植物果核等多种类型。作为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远洋贸易商船,“南海Ⅰ号”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信息。
  借助高科技手段,专家们今年又有了一个重要的新发现——“南海Ⅰ号”甲极下船舱内部发现非黄种人遗骸,这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人类遗骸的古代沉船。经过对遗骸进行DNA测序,考古人员排除遗骸为黄种人的可能,推断可能是外籍水手,这从侧面反映出南宋时期中国海上贸易的繁荣和对外开放的程度,也让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创新展陈手段 打好历史文化牌
  进入海丝馆的游客,今年能真切感受到展馆的最大变化:展览线路延长了,展出的文物更多了。
  2017年1至8月,海丝馆进行了闭馆升级改造。改造完成后,海丝馆以更加开放的面貌回归大众视野,目前,场馆基本陈列面积1.1万平方米,设7个主题展区,游客整体参观线路由800米增至1500米。
  在广东海丝馆,观众沿着展览线路观展,隔着玻璃,可以观看两三米外的掘现场。装载古船的“水晶宫”穹顶开辟了“观察窗”,游客可以走上去俯身近距离观看。在儿童游戏机前,轻点屏幕,可以在闯关游中了解“南海Ⅰ号”的精美文物等。这些创新设计,大大提升了场馆吸引力,为观众带来了愉悦的观展体验。
  广东海丝馆将“南海Ⅰ号”的考古发掘现场展示融入展线中,为观众提供多角度、全方位了解考古发掘的平台。通过运用多媒体声电的手段,综合运用现场导览、人工讲解、多媒体智能导览等方式,让历史文化普及,进一步强化了参观效果。得益于硬件设施的改造升级和管理的创新,广东海丝馆游客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以今年国庆旅游假期为例,广东海丝馆的游客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
  
  加强宣传推介 让博物馆走近大众
  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海陵岛十里银滩边,广东海丝馆举行了网络直播、泥塑体验、主题宣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一拨又一拨游客进馆参观。去年以来,广东海丝馆创新宣传方式、丰富活动内容,传播海丝文化,让博物馆走近大众。
  目前,正值海陵岛的旅游淡季,广东海丝馆着力打造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通过海丝文化知识讲堂、泥塑创意活动、船模拼图、“南海Ⅰ号”出水陶瓷器修复展示等活动,以及学生优惠门票价28元/人的政策,吸引更多中小学生走进广东海丝馆。同时,也推出“南海Ⅰ号”进学校、进乡村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展示最新的考古挖掘成果,将博物馆文化带到群众身边。“海丝馆是很好的‘第二课堂’,孩子们在观看展览中了解宋朝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带着18名小朋友进馆参观的湖南张家界某学校的老师说。
  广东海丝馆积极加强旅游推介,拓展客源知晓力。利用“政府搭台、企业参与”的旅游宣传平台,到全国各地开展旅游宣传推广,同时综合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媒介,打造宣传工作新格局。今年,广东海丝馆微信订阅号一经推出,便受到读者热捧,目前粉丝逾两万,公众号推介的海丝馆热点新闻和海丝研究、漠阳怀古等学术文章,被大量转载。
  此外,广东海丝馆创新掌上“互联网+博物馆”的推广方式,在海丝馆周边区域,结合线下哈尔滨、长沙、成都、广州等地的推介会,针对文化、旅游、历史、研究等爱好者目标群体,目标受众达15万人次。
  
  加强馆际交流
  扩大藏品影响力
  今年4月18日,正值澳门博物馆20周年馆庆,该馆与广东海丝馆合办的“深蓝瑰宝——‘南海Ⅰ号’水下考古文物大展”开幕。现场展出的99件(套)“南海Ⅰ号”出水文物,令进馆的澳门居民大开眼界。
  这只是“南海Ⅰ号”文物所亮相的众多高水平展览中的一场。今年来,广东海丝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海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泉州海交馆等合作,共同推广“南海Ⅰ号”文物。例如,与湖南省博物馆合作举办“在最遥运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览;与香港海事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合作策划“东西汇流——13至17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 展览等。2020年,“南海Ⅰ号”的300件文物还将赴英国博物馆进行展出。
  在国内和国际展览舞台,“南海Ⅰ号”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明星”。借助这些展览活动,“南海Ⅰ号”社会知名度得到较大提升。
  
  加强文创开发
  让文物“活”起来
  5月25日,“丝路美陶湾——广东石湾陶艺精品展”在广东海丝馆展出,80多件(套)陶艺精品给游客带来一场石湾陶艺文化盛宴,其中,提取“南海Ⅰ号”珍品文物元素开发的陶艺文创作品首次亮相引起关注。
  瓶身雕刻有“福”字“鹿”图案的《福禄双全瓶》,绿色的釉彩给人带来清新的明快的感觉,它的创意来源于“南海Ⅰ号”出水瓷器文物——福禄扁壶。除《福禄双全瓶》外,《常满罐》《佳偶天成茶具》等“南海Ⅰ号”文创产品,造型精美,构思新颖,深受游客喜爱。
  据了解,广东海丝馆通过与商家合作模式开发文创产品销售,现已开发出12大类108种产品,包括瓷器类28种、砚台类5种、日用品类4种、工艺品类25种、漆器类3种、明信片类3种、茶叶类8种,食品类6种、饰品类4种等。“南海Ⅰ号”文创产品还在2018年中国博物馆协会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武汉年会展览以及南国书香节阳江分会场中亮相,得到业界高度认可。
  华丽换装带动了人气的提升。随着“南海Ⅰ号”的全面保护发掘,“南海Ⅰ号”文化品牌建设的不断加强,广东海丝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据统计,至10月7日,2018年广东海丝馆进馆游客达29.25万人次,比2016同期增长了34%实现门票、文创销售等收入近1500万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了40%(2017年闭馆改造)。
  
  展览预告
  “海丝路·聆花语”—— “南海Ⅰ号”出水文物纹饰展览下月展出。
  “南海Ⅰ号”船载的贸易品,是宋代海上丝路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实物遗证。在这批贸易品中,不仅发现有中国花鸟山水纹、海外诸国各自传统的犀牛角等造型、纹样装饰,更有两者互相融合的印记。这批贸易品的造型和装饰手法,体现出古代海上丝路鼎盛时期东西方的人民在生产、生活和风俗之间的影响和联系,反映人类在追求美好事物的共同愿望。
  “海丝路·聆花语”—— “南海Ⅰ号”出水文物纹饰展览将在“南海Ⅰ号”出水的外销陶瓷器、黄金饰品、金属货币等文物中,挑选具有代表性造型纹饰的文物进行展出,并由此延伸出各国人民丝路经贸文化交流传播的历史,把宋代海上丝路遗留的吉光片羽,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2018年10月15日至2019年4月15日,广东海丝馆推出门票优惠活动,学生优惠门票价为28元/人
  文学/阳江日报记者 费先霞

  图片/广东海丝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