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9-18期 第B1版:社会

高州宝光街道西江村一店老板

乐当义务“邮差”二十载

  张红娟在查看信件。
  通讯员 甘锋 摄
  好心茂名
  ■记者刘美华通讯员甘锋
  本报讯 30多年前,张红娟和丈夫在村里开了一个小商店,本来是打算当老板的,结果不小心成了“义务邮递员”。商店成了村里的“农村邮政服务站”,在之后的20多年里,张红娟为高州宝光街道北江行政村的人们义务收发信件。店老板变成了义务邮递员。
  1987年,张红娟夫妻在北江行政村西江自然村办起了村里第一间小卖部,当时张红娟从高州火柴厂检回一个信箱。信箱没有门锁,是敞开且分层的木盒子,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信盒子。信盒子原也是火柴厂值班员用来分发存放信件报刊的,因为太旧而丢弃。张红娟把信盒拿回来安装在小卖部的墙上,待邮政局的邮递员把信件送到小卖部之后,她便将信件分类放到信盒里,方便村民群众查信取信。
  1999年村委会办公楼装修之后,信件统一寄回村委会,由北江自然村一姓村民负责送信,每送一次收取3毛钱费用。2007年左右,张红娟读大学的女儿给家里寄回一些学习资料,当张红娟到村委会取件的时候,刚好周末村委会不上班,办公楼不开门,白跑了一趟。张红娟觉得很不方便,她还了解到,邮政局邮递员送信到村委会碰上不是上班的时候,会把信件随手放到村委会办公楼门口,造成信件的不安全性。
  为了方便群众,张红娟主动申请将村邮政服务站重新设在她的小卖部。整个北江村的邮件都先寄到这里,再由村民到这里取,或者张红娟把信送上门。北江村辖西江、北江、平江和李子坑四个片区。每天出门,张红娟都习惯地看看有哪些村民的信件和报刊,以便带上顺路送到村民手里。如果是其他片区,她会在出门时,若是顺路,她就把信件捎上。比如她回娘家时要到平江桥头坐公共汽车,会把平江片区群众的信件带到平江桥头附近某药材铺,再由村民去取。对于送信,张红娟从来不收取费用。
  “现在有了电邮、有了微信,家书之类的信件比过去少了很多,但还有保险、医疗、教育、报刊一类的邮件。”张红娟说,今年上级到高州检查村级邮政服务工作,几乎每次都会到她那里看看,说她那里做得很规范,给村民带来了便利。张红娟的利民店还为村民代收寄发快递,也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
  对普通人而言,照顾好自己家人已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但是张红娟却选择了一件更难的事:坚持帮助别人。她用一种和风细雨式的关爱,展现了一名贤淑女人的博爱,让周围人感受到了温暖与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