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9-13期 第B2版:民生/教育

新时代我国乡村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西安工业大学黄美霞
  众所周知,我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士农工商”四民之一,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农村更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阶层流转、文化更替的源头,解决三农问题依然是全党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致力于农业创新,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民过上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然而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不可否认,乡村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在乡村建设过程会发现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新时代我国乡村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土地分散且经营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显示,我国农村居民有6.74亿人,其中农村劳动人数为40506万人。而现有耕地为134921千公顷,乡村劳动人口平均耕地是4.996亩,反映出了我国当前农业人口多,耕地面积小的情况。另外,由于以家庭为单位居多的农业生产,造成土地比较分散、零碎,难以形成大块区域土地,制约了农业机械工具集中使用,一定程度降低了生产要素利用率和农业生产专业化。第二,农业劳动者日趋减少且受教育程度低。由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可知,年龄处于40岁以上的农业劳动人数占比最大,青年劳动力数量相对较少,可知未来劳动供给日趋减少,农业劳动者面临严重老龄化现状。除此之外,第六次人口普查仍显示了乡村人口中以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水平为主,高学历和高素质人才极其缺乏。第三,耕地形势严峻,农村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对土地需求逐年增大,土地利用方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现象越发明显,耕地面临严峻的挑战,大部分耕地质量平均水平下降。同时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逐渐向农村扩散,对农村产生重大隐患。
  乡村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众多问题,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新时代最为鲜明特点。既然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那么乡村发展的政策方针就要围绕解决主要矛盾来确定。第一,紧跟国家土地新政策,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言外之意,承包期最迟会延至2057年,这不仅仅稳定农户的土地承包权,而且有利于放活经营权,让农民吃了“定心丸”。而且对于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言,承包期延长解除了他们在承包期限或经营期限内能否收回投资成本的担忧,促使他们更加放心大胆地将资金投入土地流转用于发展多种多样农业产业,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第二,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针对农民学识水平低下现象,极其有必要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减少文盲人数,从教育层面提高农民素质,一定程度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生活质量,改善乡村风气,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基础。针对乡村未来劳动供给越来越少现象,政府积极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建立创业就业服务平台,改善面向农村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体系。同时,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供优惠的金融服务,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力量。第三,推进资源保护,改善农业环境。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例如没有受污染的耕地,则做好预防工作;对轻中度污染的土壤,可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对重度污染土壤,则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还可采取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既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又避免产出超标粮食的风险。对于改善农业环境,政府应加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力度,鼓励农业生产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乡村周边企业应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提高工业技术减少对周边环境污染。农民应提高环保意识,科学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力推进农村废弃物资源利用和重点推广应用环保型清洁种植技术,建设美丽生态乡村。
  乡村发展是党在新时代下的一项重要任务,贯彻新发展理念,不仅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调节产业结构,而且要改变农村落后现象,提升乡村文化水平,坚持农村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有利于缓解“三农”问题。时代持续发展,新问题和新挑战也会增加,乡村发展应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建设幸福美丽乡村,营造新农村新面貌,提升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过上小康生活而奋斗。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