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8-01期 第B4版:往事

1951年,在高州东门坳发现珍贵橡胶树。从此,橡胶种植禁区的国际神话被打破

百万亩橡胶林铸起绿色丰碑

  谢志
  一代又一代的农垦人,前仆后继,艰辛创业,从一粒胶籽,一条胶带,一株胶树开始,在北纬21.9度线上,农垦人历经坎坷,铸造了辉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高州东门坳发现珍贵橡胶树
  1951年11月,时任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兼华南垦殖局局长的叶剑英,率领专家组一行数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从雷州半岛一路北上奔赴高州实地考察,终于寻觅到传说中的那3株橡胶树。专家们仰望着胶树上稀疏泛黄的叶子,抚摸着那印满亚马逊铅灰色的树皮,兴奋不已。在北纬21.9度区域,仍有巴西橡胶树活着,这是中国植胶史上最有价值的发现!
  1917年,有位华侨从马来西亚带回200多株橡胶苗,交给茂名农校当时的校长吴柳轩,师生们将幼小的橡胶苗种植在农校附近的东门坳植物园。后因时世纷乱,无暇顾及,到解放时仅存活3株,这是当时生存在南粤大地纬度最高的橡胶树!
  橡胶树,它是世间罕见的轻轻碰一下就会“流泪”的树,它的“眼泪”是白色的,就像母乳一样洁白晶莹,滋养生命,所以人们尊称它为胶乳。橡胶的应用范围几乎无处不在,大到国防工业,小到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它,天然橡胶与钢铁、石油、煤炭并称为四大工业原料。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对我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全面禁运,断绝了新中国的橡胶来源。没有橡胶,飞机上不了天,汽车也跑不动,经济建设将陷入困局。怎么办?那就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橡胶吧!
  三叶橡胶树,原生于巴西热带雨林,喜热畏寒,外国专家曾经断言,北纬17度以北是“植胶禁区”。在幅员辽阔的南中国,橡胶树究竟最北能种到什么地方?没有人知道。1951年秋,从古城高州传出的振奋消息,意味着从东门坳往南都可以种植橡胶树。如果梦想成真,中国的宜胶地带,至少可以从北纬17度线往北延伸5个纬度。5个纬度就是总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可垦橡胶园在900万亩以上,其政治意义和经济价值将无法估量!

  垦殖大军奔赴各农场
  当年搞橡胶,比打仗还要雷厉风行,从军队调来了两个师一个团,招慕了20多万民工、归国华侨和大中专院校师生,组成了浩浩荡荡的垦殖大军,在千里南疆,开梯田,挖胶穴,种胶树,比当年陕北的大生产运动还要波澜壮阔。考虑到海南岛与大陆隔着一道琼州海峡,一旦有战事容易被封锁,所以将垦荒植胶的重点首先放在了高雷地区(即现在的湛江和茂名地区)。
  此时,东南亚各个橡胶种植国,谁也不敢得罪美国的政客们,他们发布命令,不准橡胶种籽出境,违者重罪。没有种籽,要发展橡胶就是一句空话。种籽在哪里?就在海南的老胶园。进驻海南的“林一师”(1952年3月,政务院和中央军委调集解放军2万人,组建特种林业工程第一师、第二师和独立团。第一师开赴海南岛垦荒植胶,称为“林一师”)将“一粒种籽,一两黄金”的口号写入了“红头文件”,部队派人进驻胶园,昼夜蹲守,一听到有种籽落地的炸裂声,马上循迹捡拾。为了保证种籽质量,及时育苗,还协调海军、空军保驾护航,抢运种籽。
  与此同时,东南亚许多国家的爱国侨民、侨商也伸出援手,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偷偷将胶籽及种苗带回中国,为发展祖国橡胶事业出钱出力……
  时间过得飞快,七、八年后,垦殖大军就将北纬21.9度植胶区,变成了胶香千里的绿色海洋,打破了外国专家认定的“橡胶树绝不能越过北纬17度线生存”的神话,让妄想封锁我们的西方政治家们目瞪口呆!

  创造植胶史上的奇迹
  从1951年秋在高州东门坳发现那3株橡胶树,到1982年新华通讯社正式向世界宣布,我国橡胶树大面积北移种植成功。时光掠过整整30年。在那3株橡胶树的周边及偏南地区,诞生了建设、曙光、团结、胜利、火星、红旗等20多个橡胶农场,它们就像一颗颗闪耀在北纬21.9度线上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在60多年的植胶史上,火星农场创造的奇迹至今令人难忘。
  来到国家农业部“美丽乡村示范点”林垌队,只见道路整洁,新楼幢幢,湖光柳绿,曲径通幽。在文化长廊旁边,我看见一块红字碑刻,庄重地记载着全国农垦及广东省劳动模范邱沛新的事迹。当年的老邱,被人们誉为“种胶铁人”,他吃住在林段里,日以继夜地修筑梯田,覆盖机肥,改良土壤,终于让队里第一批胶苗提前两年开割投产,并首创出平均每株年增粗10公分以上的优异成绩。因为贡献突出,他出席了1964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科学实验会议,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邱沛新虽然离开了他一生无限钟爱的橡胶林,但他坚毅和奉献的精神,永远是农垦改革发展的动力。
  距离高州东门坳不到3公里的火星农场山美队,新楼栉比,花木成行,可供缅怀的地方,仅剩山上水塔旁那片渐渐变老的橡胶林了。据队里的老工人介绍,每年开春,许多鸟儿就会飞来这里,和着春风啁啾不停,唱着自然欢乐的歌。
  来到满载记忆的林段,我看见那些熟悉的老胶树。这片种植于1952年的老胶树,全场就剩这100多株了,可谓是珍贵的“活文物”啊!它们曾被寒流袭击,曾被风暴肆虐,也曾被“千刀万剐”,却始终无怨无悔,默默奉献,每天守候在这里,向人们讲述当年垦荒植胶的艰苦岁月,讲述流传在北纬21.9度的传奇故事……
  当年的东门坳早被夷为平地,那3株橡胶树也不复存在,但在突破北纬17度的豪迈进程中,它是垦殖大军的定向罗盘和指路明灯,它的守候、坚毅、功绩,已被载入中国辉煌厚重的植胶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