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6-20期 第B2版:民生/史鉴

虞允文:以德报怨“千古一人”

  南宋宰相虞允文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光明磊落,胸怀大志,特别是他待人宽厚,以德报怨,因此很得人心,前后出将入相近二十年,勋绩卓著。
  一次,御史萧之敏为某事弹劾虞允文,虞允文特别作了一份深刻的检讨交给孝宗,然后自行停职,听候处理。孝宗一时拿不定主意,遂去拜见太上皇高宗,高宗十分平静地说:“采石大捷时,萧之敏在哪里?不要听从他的意见,将萧之敏罢官赶走。”所谓“采石大捷”,指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宋、金在长江边的采石矶进行的一次水战,担当宋朝将领的正是虞允文,宋朝以少胜多,击败了金军,使宋朝转危为安。
  孝宗听了高宗的一席话有了定见,他先是以妄奏之罪罢黜萧之敏,然后在一把折扇上亲题御诗赐给虞允文,以示宠眷和信任,慰留他继续为国鞠躬尽瘁。虞允文立刻上书谢恩,接着明确表示萧之敏是个品行端正的君子,他弹劾我是其职责所在,请求孝宗将其召回宫中以广开言路。虞允文的高风亮节和博大胸怀让孝宗深为感动,命人将此事记载在《时政记》里,以旌表贤臣,遗泽后世。
  朱熹为当时名儒,在南宋士林中颇有影响,但是他对坚持抗金、力主北伐的虞允文颇有微辞,说他是“轻薄巧言之士”,又说他“缪为恭敬,未必真有信用之实”。显然,朱熹所论有失公允,虞允文作为主战派的领袖人物,其一生的盛德巨才、文治武功已经说明了一切。但即使朱熹对他有许多误解,他还是对朱熹非常敬重,当孝宗向他询问朱熹的情况时,虞允文给予高度评价,说朱熹的才华不在程颐之下,于是朝廷召朱熹入京。
  其实,虞允文与人为善、以德报怨的事例还有很多。令人不能理解的是,受到虞允文恩惠的人,常常以怨报德,不是排挤他,就是弹劾他,以至让其他人看不过去。但虞允文对此似乎毫不在意,即便身为宰相,依然“我行我素”。
  如官至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的王之望,曾受虞允文的推荐,但王之望却屡次在朝堂中排挤他。后来,王之望因罪丢官,虞允文请求朝廷循以往重臣罢官之例,授以资政殿学士,虽无吏守、无职掌,仅出入侍从以备顾问,但毕竟表示朝廷对其尊宠之意。
  又如有一个叫章服的官员,平素与虞允文无冤无仇,却联合其他官员弹劾过虞允文。后来,章服被放逐到边远地方很长一段时间,虞允文念及过去的功劳,为他请求在地方授予一个兼职。
  虞允文毕其一生,宽厚善良,以德报怨,虽每每受伤而不悔。这首先是因为他认为这些人并非是心术不正的恶劣“小人”,在某些方面还是有过人之处的能臣干吏,身为宰相要有肚量,要善于发现和发挥别人的长处。另一方面,这也是他与生俱来的博爱天性使然,正所谓“道大能容,厚德载物”。《宋史》称赞虞允文“慷慨磊落……为任重之器”,毛泽东的评价更高“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虞允文去世后,朝野上下痛惜怀念,孝宗下诏追赠虞允文太傅,赐谥“忠肃”。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