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6-11期 第B4版:论丛

促进粤琼冼夫人文化研究交流 共同开发冼夫人文化旅游项目

  崔伟栋

  今年327日至30日,正值海南省民间纪念冼夫人传统节日——军坡节期间,由中共茂名市委宣传部指导,南方日报社、茂名市电白区委、区政府、茂名滨海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联合主办的“寻找冼夫人足迹文化考察活动”第三站走进海南省。由冼夫人文化研究专家、媒体记者等共同组成的考察团深入当地寻找冼夫人及其后裔的足迹,进一步促进区域冼夫人文化交流。考察团一行先后前往海南省海口市、定安县、临高县、儋州市,实地考察了当地冼夫人纪念馆等遗迹,并感受数万人一齐狂欢的“军坡节”。在海口市,考察团与海南省的数十位冼夫人文化研究学者汇聚一堂,从不同方面围绕“冼夫人文化在新时代作用”这一主题展开座谈,并就两地联手共同推动冼夫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和进一步弘扬冼夫人“爱国爱民,团结统一”精神建言献策。
  一、海南岛是冼夫人践行“爱国爱民,团结统一”精神的圣地
  (一)冼夫人请命于朝,在海南岛置崖州。
  《隋书·谯国夫人》载:“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越人之俗,好相攻击,夫人兄南梁州刺史挺,恃其富强,侵掠傍郡,岭表苦之。夫人多所规谏,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
  
《隋书·谯国夫人》载:“时番州总管赵讷贪虐,诸俚獠多有亡叛。夫人遣长史张融上封事,论安抚之宜,并言讷罪状,不可以招怀远人。上遣推讷,得其赃贿,竟致于法。降敕委夫人招慰亡叛。夫人亲载诏书,自称使者,历十余州,宣述上意,谕诸俚獠,所至皆降。高祖嘉之,赐夫人临振县汤沐邑,一千五百户。赠仆为崖州总管、平原郡公。仁寿(公元601年至公元604年)初,卒,赙物一千段,谥为诚敬夫人。”
  从《隋书·谯国夫人》所载“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高祖嘉之,赐夫人临振县汤沐邑,一千五百户”等字样来看,冼夫人已统领了海南岛。
  关于梁朝廷在海南岛置州的问题,《隋书·地理志》载:“珠崖郡,梁置崖州。”崖州置于梁代哪个时期,可惜《隋书》没有交代。
  明清二代方志也有梁置崖州的记载。
  明正德《琼台志》载:“梁置崖州。”
  明正德《琼台志》载:“冯冼氏当梁时,在父母家,压服诸越,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梁、陈、隋因以拓崖州地。”
  明万历《琼州府志》载:“梁复就儋耳地置崖州(时高凉冯冼氏,儋州归附千余洞)。
  清康熙《广东通志》载:“梁武帝天监五年(公元
506年),就儋耳置崖州(今之儋州),统于广州刺史。”
  清道光《琼州府志》载:“梁大同(公元
535年至公元545年)中,就废儋耳郡地置崖州,统隶于广州都督府。时儋耳归附冯冼氏千余洞,冼夫人请命于朝,故置州。”
  
清光绪《崖州志》载:“大同(公元535年至公元545年)中,就废儋耳地置崖州,属扬州。陈因之(《隋书· 地理志》、郝《通志》云属广州)。”
  
明正德《琼台志》“梁、陈、隋因以拓崖州地”这句记述尤为重要,指明冼夫人统领海南岛对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
  (二)冼夫人的爱民思想是梁置崖州后海南岛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
1)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西汉王朝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儋耳两郡始,至梁时将及600年之间,海南岛政治局势始终处于时治时乱,建制始终处于时置时废的状态,直到梁大同(公元535年至公元545年)期间,冼夫人请命于朝,置崖州后,“久乱不统,不能一日相聚以存”的海南岛从此长治久安。
  以海南岛当时的落后状况,冼夫人能领军平定其地事实上并不困难,难就难在军事征服后如何治政这方面。汉时路博德、马援二伏波将军先后进入海南,应该说也没有遇到多大的阻力。可是讨琼军队前脚一走,海南民众又起来反抗,说明老百姓并没有真正诚服归治。冼夫人奉朝命在海南置州,自始至终无不彰显其亲民爱民思想。即是表现为安抚为主、征讨为辅的战略方针。《隋书·谯国夫人》中虽然没有记下当年冼夫人平定海南的经过,但记下了一句很重要的话:“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这一句话,没有丝毫的血腥味,说明冼夫人的爱民之心换得海南百姓的信任、拥护和爱戴。儋州市中和镇宁济庙(冼夫人庙)至今仍保留有唐代“九黎首归附冼夫人”石雕,极为形象地表现当年海南百姓诚服冼夫人的事实。
  (
2)南北朝时期,中原文化对岭南不断渗透,促使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加快了岭南百越民族进一步汉化的步伐。俚族大首领家庭出身的冼夫人,和高凉太守冯宝联婚,无疑成为汉俚通婚的典范表率,对促进俚族百姓接受中原文化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冼夫人抚定海南后,除把原军队留在岛中屯扎下来,开展垦荒屯田,还多次有计划迁徙高凉等地民众进琼参与海南的开垦发展及经济建设,从而使当时的先进文化及生产技术得以延伸南移,为海南岛的开发生产和经济建设服务。至今海南省海口市的荣山、拔南,澄迈县的老城、石矍(“矍”字左边有“石”旁,下同)等古老村庄的村民都称自己的先祖当年就已随冼夫人进琼定居。石矍村300余户籍,1500多人口,都是冯姓,都称自己是冼夫人、冯宝的后人。荣山村繁衍有1000多户人家,其中冼姓村民100余户,500多人口,都称自己的祖先是冼夫人娘家的族人。
  通过今天海南各地冼姓、冯姓百姓对他们的先祖冼夫人、冯宝生平故事的追忆描述,有力地说明冼夫人当年为建设海南,不仅把高凉一带的百姓迁徙来海南,而且还动员其家人、族人投入支援建设海南的大潮中去。
  (
3)冼夫人当时把先进的中原文化、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带进海南,对海南人民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雨,因而受到热烈的欢迎。海南各地至今仍然传颂着冼夫人带领海南百姓学习文化、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水平的动人故事。如冼夫人当年亲自为群众百姓寻找水源修筑的海口市新坡八仙泉水渠,经过后人的整修,至今仍然自流灌溉千亩良田;儋州市中和镇的居民们今天仍然饮用当年冼夫人带领军民开挖的“太婆井”水。
  冼夫人、冯宝带领海南人民学习中原文化的故事还在百姓中广为流传,如今在海南黎族百姓咏史民谣中还有“冯公指令读书诗”的句子。《广东通志·冯融传》载:“蕉荔之圩,弦诵日闻。”又如《天下郡国利病书》关于广东的记载:“隋唐之际,冯冼内属,荒梗之俗为之一变。”又如《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高州风俗》载:“渐袭华风,休明之化,沦洽于兹。椎跣变为冠裳,侏离化为弦诵,才贤辈出,科甲蝉联,彬彬然埒于中土。”这都是从冼夫人有生时起才出现的汉文化在南越俚人部落大渗透的记述。这些文献资料及民间传说,均有力地说明冼夫人在海南带领百姓人民兴教办学的事实。
  (
4)《隋书·谯国夫人》中有“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的记载,这是冼夫人亲民、爱民思想最充分的体现。冼夫人深知处理好百姓的利益问题才是治政的根本。冼夫人与冯宝结婚后,协助丈夫处理政务,尊重民情民风,秉公执法,热情为老百姓办实事,并且苦心劝导夫家族人、娘家族人都要奉公守法,尊重爱护百姓,“使从民礼”,因而得到包括海南岛在内岭南万民百姓的拥戴。
  冼夫人本身就是南越俚人,与海南当地俚族百姓本为一家。冼夫人后来在海南逝世,灵柩运回故乡山兜之原下葬。海南百姓取冼夫人生前穿戴过衣服、帽子,在当地择土筑成衣冠塚来寄托哀思。这衣冠塚就在澄迈县马村,和在海南多得难以数计的冼夫人庙宇一样,百姓万民年年祭祀,近一千五百年来香火不绝,以示对冼夫人的怀念。
  二、冼夫人信俗在海南岛的体现
  (一)海南拥有难以数计的冼夫人庙宇。
  一个人在生前赢得百姓的拥戴已是不易,死后一千几百年来,依然赢得百姓敬重更是困难。冼夫人为海南人民作出巨大的贡献,有生时赢得海南人民的拥戴,死后近一千五百年来依然赢得海南各族人民的爱戴。至今可知道的,遍布海南各地的冼夫人庙有二百六十多座(包括专祀、主祀、兼祀)。如儋州中和镇的“宁济庙”,三亚市的“郡主夫人庙”,琼山的“冼太夫人庙”,定安的“谯国诚敬夫人庙”,琼山的“柔惠宫”,澄迈老城的“柔惠庙”,文昌城新安桥右的“柔惠庙”,
文昌城东南街的“南天宫”,琼山新坡的“冼太夫人庙”,海口市得胜沙的“冼太夫人庙”,海口市海秀的“冼太夫人庙”,定安城潭览村的“谯国夫人庙”,临高富理村的“冼太夫人庙”,临高新兴村的“冼太夫人庙”, 临高城西郊的“冼太夫人庙”, 临高透滩坡地的“冼太夫人庙”, 临高和占村的“冼太夫人庙”等。
  在海南众多的冼夫人庙中,最为著名的是儋州市中和镇的冼夫人庙(宁济庙)。
  明正德《琼台志》载:“宁济庙在州治南,祀谯国夫人。夫人在梁时,儋耳归附者千余洞。及没后于儋又有移城之功,故唐宋来,州人庙祀之(苏轼诗略)。黎人归附有司,例诣庙研石歃血,约誓改过,不复钞掠。
  明万历《儋州志》载:“宁济庙,庙祀者谁?谯国夫人冼氏,冯宝之妻也。南汉(公元
917年至公元971年)时赐号清福夫人。宋绍兴(公元1131年至公元1162年)间,贵州教授、乡人羊郁乞赐号封显应夫人。知军叶元璘又请封柔惠夫人。故苏文忠公勒之石云:‘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冥诸庙,以为侑飨之辞。琼志又云:移城之功,夫人之力。”
  史料记载海南较为著名的冼夫人庙还有很多。如明万历《琼州府志》载:“琼山县柔惠祠,郡城大西门,内祀诚敬夫人冯冼氏。澄迈县柔惠庙(分司后)。文昌县柔惠祠(新安桥右,永乐间建)。”清光绪《崖州志》载:“郡主冼太夫人庙,在州治左,宋建。明洪武丙辰(公元
1376年),知州赖斌修。成化戊戌年(公元1478年),判官赖宣以夫人在隋曾赐临振县为汤沐邑,改额曰郡主,复修。正德丁卯年(公元1507年),知州何冈再修。国朝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知州卢凤应,副将钟国瑞重建。”
  海口市新坡镇的冼夫人庙,“每逢诞节,四方来集,坡圩几无隙地(见《琼山县志》)”。陈雄先生在其《冼夫人在海南》中提到:“建筑规模最大,参拜活动人数最多的冼庙是琼山县(今海口市)新坡的冼夫人庙,它占地
6000多平方米,是海南岛北部几个县市人民纪念冼夫人的主要集结地,据1981年粗略统计,三天三夜前来朝拜的人大概有15万人次,恐怕全国再也没有一个冼庙能有这么多人前来参谒了。”
  海南省各地纪念冼夫人活动,最为著名的便是
“闹军坡”。海南岛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日是冼夫人当年在海南岛北挥军南下之日,这个“发军日”成为海南岛民间历代纪念冼夫人的传统节日——“军坡节”。海南岛各地冼夫人庙都有军坡节期,从农历二月初一至廿九日不等。“闹军坡”,便是百姓扮演冼夫人当年领军征战的阵容,是纪念冼夫人节庆期间的压轴节目。这天,表演的百姓与观看的百姓融为一体,形成人海,其场面之大,人数之多,蔚为观止。进入冼夫人庙祭祀的万民百姓人头涌动,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热火朝天。
  定安县潭榄镇“军坡节”是海南最大的“军坡节”。每年“军坡节”期,由“十甲”六十多条村庄组织的祭祀队伍会集潭榄镇冼夫人庙祭祀冼夫人。广场神坛云集数百尊神祇,有冼夫人神像,还有关帝、境主等诸神像。当地百姓说,冼夫人庆典,诸神必须云集相庆云云。
  奇特的是,海南各地“军坡节”期间,神坛除了有猪羊等为三牲供品外,百姓所备祭品多为甘薯、香芋之类。当地百姓传说,当年冼夫人在海南保境安民,为百姓做的好事难以数计,海南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百姓把冼夫人看成是自己家里人,经常会携甘薯、香芋、鸡鸭等自己种养的东西去探望冼夫人,冼夫人只收下甘薯、香芋,别的一概不要。就因这缘故,从此海南百姓祭祀冼夫人的供品都用甘薯、香芋之类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海南当时干旱山坡地多,冼夫人把甘薯、香芋等种苗及种植技术带到海南来,鼓励百姓多种植这类耐旱高产农作物,充补粮食不足。后来海南百姓便用甘薯、香芋来供奉冼夫人,表示对冼夫人帮助海南百姓发展生产、传授种植技术的怀念,这习俗因而代代相传。
  不论哪一种说法,都印记着冼夫人当年为海南人民服务,为海南人民奉献的历史,且朴实彰显着海南人民千秋万代对冼夫人的爱戴。冼夫人在当时是高凉人,虽说与当时的海南人民都属百越俚族,然从地域来说,是“外来”人,而海南人民却把她当成是本土人,甚或是家里人。海南各地至今尚存的冼夫人庙中有许多别有称谓,如:外沙婆祖庙、梁沙婆庙、美敏婆庙、昆山婆庙、美盈婆庙、江前婆庙、典弄婆庙、陆吴婆庙、陈村婆庙、崇角婆庙、石窑婆庙、大念婆庙、云龙婆庙、迈操婆庙等等,不胜枚举。从这些冠以地方名的称谓可知,海南百姓都将冼夫人当成他们当地的人,当成他们本族的人了。
  (二)海南岛冼夫人文化研究队伍。
  海南省冼夫人文化研究会、海口市冼夫人文化研究会,是海南岛两大冼夫人文化研究机构。除此以外,海南省各市县的冼夫人文化研究机构也相继成立。
  王兴瑞先生是现代研究冼夫人文化成绩斐然的学者之一。其它诸如张介文、冯仁鸿、蔡旭、陈雄、韩国强、冯刘邓、冯学在、谢有造、欧阳蔓蓓、冯锦民、麦穗、冯学均、蓝田玉、吴永坤、冯健英、王国雄、冯所海、李运全、陈德清、冯端文,冯学镜、冯贤德、冯树谦,李金云、陈嘉禄、王赛娥、冯学武等都有建树。
  三、思考及建议
  (一)海南省冼夫人文化宣传工作还停留在民间的口头相传层次。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了创作长篇历史小说《冼夫人》,笔者不下十次入琼采风,时间累积达一年之久,凡有冼夫人庙及有冼夫人信俗之地无不踄足,几乎走遍海南岛,深知海南民间对冼夫人的敬仰已达极至。
  座落临高县多文镇新兴坡红华农场的冼夫人庙,相对来说,属于“新”庙了。当地百姓说,该庙为红华农场原职工吴年慧筹资所建。吴年慧下海经商,赚了钱后,老父亲对他说,如果能盖一座冼夫人庙,便是对老父亲的最大孝敬。吴年慧当即在红华农场修建起一座冼夫人庙,供百姓奉祀。现在这座冼夫人庙已成为临高县多文镇“军坡节”的主会场,扮演冼夫人发军的“装军”队伍就从这里出发。
  海南各地的“军坡节”,都是民间自发举办的,我们很难看到有关方面(如文化主管部门)介入主导或引导的行为,节庆期间,几乎看不到像样的冼夫人文化研讨会之类的文化活动。除了有交通民警维护交通秩序之外,几乎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二)海南拥有沉厚的冼夫人文化资源,但在现阶段来说,我们确实未发现有冼夫人文化元素的城市标志,更别说有以冼夫人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业。
  高度决定影响力,广东要使冼夫人文化“过长江”,“过黄河”,对冼夫人一生功绩及其精神的定位,“政治关”还是要牢牢把握的,必要实事求是。
  冼夫人在岭南的历史,是一部沉甸甸的爱民史、爱国史。“爱国爱民,团结统一”是冼夫人精神核心,已进入中华民族价值体系。冼夫人既然被共和国领导人周恩来同志赞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那么,冼夫人这个名字及其精神就自然而然成为国家及民族的形象代表。毫无疑问,冼夫人这个名字及其精神更是我们当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章主旋律,一曲正气歌。至今我们国家还没有完全统一,弘扬冼夫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特殊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在宣传冼夫人文化的时候,要有先人那种“国家春秋祭典”式的肃穆与庄严,通过冼夫人“爱国爱民,团结统一”精神,还原冼夫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光辉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使全国各地尤其是海南省各级政府面对冼夫人文化这个课题时,不至在政治影响考量方面心存顾忌,才能打破地域观念,才能促进粤琼两省冼夫人文化的研究和交流,共同开发冼夫人文化旅游项目。
  (作者系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电白工作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