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5-15期 第B5版:荔风

新生银杏

  杨冰峰
  五月的汶川,气温如粤西的初春一般,还带着丝丝寒意。岷江河两岸,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畅通的道路旁边,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城,一排排井然有序的民居,一张张幸福自信的笑脸,一幅幅中国传统的水墨山水画卷。
  十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让整个汶川山崩地裂,满目疮痍。特大地震带走了数万同胞的生命,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地处汶川县东南部、岷江河中游的银杏乡,属典型的高山河谷,地势险要、狭长,受灾尤为严重。境内山体全面垮塌,山川易容,伤痕累累,88%的房屋倒塌,灭失耕地1207亩,水、电、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全部被毁,境内企业全部瘫痪;典型的高山河谷导致次生灾害严重,在全县所有乡镇中道路最后一个被抢通,通信、电力、供水等设施直至2009年年中才基本恢复,被称之为极重灾区中的“最后灾区”。灾难发生后,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茂名市对口支援汶川县银杏乡灾后重建工作。两年多时间里,茂名市举全市之力、全市之智,与银杏人民手牵手、心连心,战天斗地,流血流汗,全面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总投资1.145亿元的35个援建项目,有力推动了银杏乡的灾后重建和科学发展,取得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重大胜利,创造了对口援建的奇迹。
  斗转星移,山河重塑。再次踏上汶川、踏上银杏的这片土地,已是援建全面结束7年后的今天。受汶川县委、县政府邀请,我们部分十年前参与援建汶川县银杏乡的茂名市援建人员回访汶川。带着牵挂、怀着回忆,我们一行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站在银杏乡这座茂名援建的、横跨岷江的茂银大桥上,看着岷江两岸一幢幢井然有序的藏羌风格的民居,听着脚下水流湍急、奔腾不息的岷江,看着身边那一张张热情亲切的脸孔,握着那一双双粗糙而又温暖的手掌,我们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十年前,根据银杏乡的实际情况,茂名市委、市政府作出了“趋利避害,民生为先”的援建总体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茂名援建人员坚持规划先行、民生优先,把灾区人民的生存与发展作为对口援建工作的重点,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重建与发展并举”的发展思路,在将近三年的时间里,修建了小学、卫生院、大桥、道路、市场、文化广场、避灾广场、集镇供水工程等,同时集中安置村民,使村民们尽量远离泥石流、山体滑坡、余震的威胁,把银杏乡建设成为一个安全舒适、休闲旅游、宜商宜居的新型藏羌民族特色小镇。
  住在岷江河西岸的董大娘拉着我们的手激动地说:茂名的亲人啊,现在我和家人每天都要走好几次茂银大桥,接送孙子上学放学、到对岸干活、跳锅庄舞等,每次经过大桥我都很踏实。你们修建的大桥很坚固很安全,谢谢你们哦!现任银杏乡党委书记谭振兴深情地说:银杏乡虽小,但重建后小而精。现在的银杏乡,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银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茂名人民的情谊,在茂名人民关心关爱、倾情援助下,银杏的各方面建设已大大超过了地震前的水平;银杏是茂名人民的第二家乡,茂名人民的援建之情,银杏人民将世代铭记!银杏乡原党委书记李川知道我们援建人员回访后,不远千里从绵阳市赶回来,陪着我们逐一参观了当年的援建项目。李书记深情地说:如果一个人忘记了他的过去,忘记了别人对自己的恩情,那就是一只折了翅膀的鸟,永远也飞不起来;银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茂名人民,会继续用新的成绩向茂名恩人汇报。
  10年淬炼,10年新生,三千六百五十个日夜兼程的前行与生生不息的涅槃,银杏乡已在当初援建的基础上,逐渐修复了疤痕,城乡面貌实现了历史性改变,民生事业实现了突破性进步,基础设施实现了根本性提升,产业发展实现了再生性跨越,生态环境实现了实质性改善。2017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700.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658.5元,同比增长6.5%,实现了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现乡辖区内有大型水电站3座、工业园区有企业5家、小型电站4个,经济振兴指日可待。
  我们坚信,因为对口援建,茂名和银杏已手牵手、心连心,架起了永不中断的友谊之桥,并将继续加强交流和往来,完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共同携手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