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5-14期 第B4版:论丛

唤醒广西民间深处对冼夫人信俗的记忆

  崔伟栋

  201828日至10日,由中共茂名市委宣传部指导,南方日报社、茂名市电白区委、区政府、茂名滨海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联合主办的“寻找冼夫人足迹文化考察活动”首站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由媒体记者、冼夫人文化研究专家等共同组成的考察团深入当地寻找冼夫人及其后裔的足迹,进一步促进区域冼夫人文化交流。考察团一行先后前往广西北流市清湾镇、六靖镇,南宁市宾阳县古辣镇,实地考察了当地冼夫人庙等遗迹,参观了广西民族博物馆。每到一处,考察团都详细了解冼夫人及其后裔在当地的足迹、文化习俗以及后续影响,并与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
  一、广西是冼夫人及冯冼家族政治军事影响之地
  南北朝时期的岭南,全境相当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冼夫人当时在岭南拥有无与伦比的群众基础及政治上、军事上的权威。
  梁时,陈霸先得到冼夫人经济上及军事上的援助,在江西大破蔡路养、刘蔼、李迁仕诸路叛军,与王僧辨成为湘东王萧绎麾下讨伐侯景的两大主力军。
  陈朝欧阳纥任广州刺史,是岭南最高长官。欧阳纥反叛,举国震惊。欧阳纥慑于冼夫人的军事力量,反叛前先拘禁冼夫人唯一的儿子阳春郡守冯仆,妄图要挟冼夫人随其作乱岭南。大是大非面前,冼夫人为了国家的利益,作出了严正而痛苦的抉择,舍子为国,最终协助朝廷军队平定欧阳纥之乱。
  隋朝王仲宣叛乱,斩杀岭南最高长官广州总管韦洸,岭南震动。最终冼夫人起军协助朝廷军队平定王仲宣之乱。
  隋朝番州(广州)总管赵讷贪虐横暴,残酷压迫和剥削岭南人民。冼夫人上书朝廷,揭发赵讷的罪行,最终推倒赵讷,使岭南又归于稳定。
  《隋书
?谯国夫人》所记冼夫人的军事生涯基本上都发生在今广东、海南(冼夫人请命于朝,在朱崖置州)及江西境内。
  而事实上,广西也是冼夫人军事活动的重要地区。
  《隋书
?何稠》载,隋开皇(公元581600年)末年,桂州(治今广西桂林) 俚酋李光仕聚众叛乱,周围渠帅洞主莫崇、罗寿、李大檀,还有象州(今广西象州县)渠帅杜条辽,钦州(今广西钦州)渠帅宁猛力,罗州渠帅庞靖等纷纷举兵反叛。朝廷命太府丞何稠为招募使,总督征讨李光仕。建州(今福建省建瓯市)开府梁昵、罗州(今广东省化州市)刺史冯暄率军参与平叛。罗州刺史冯暄斩杀李大檀,并承制授众投降首领为州县官员,令参与反叛的俚酋渠帅感激涕零,心悦诚服。
  隋开皇末年,谯国夫人幕府将军冼夫人依然在世。冼夫人当时有权调遣六州军马,罗州是其辖军六州之一。何稠为招募使,调动罗州军队,是一定要通过冼夫人这个“军区司令员”的。虽然史料上没有记述冼夫人在广西平叛定乱,但其孙罗州刺史冯暄在广西战场的出色表现,让我们仿佛看见冼夫人指挥千军万马的飒爽英姿。
  二、冼夫人与广西境内出土的
“世界铜鼓之王”有关系吗
  考察团一路而来,仅在广西北流市清湾镇、六靖镇便发现三座冼夫人庙。广西境内到底还有多少座冼夫人庙,遗憾的是我们现在还未能知道。
  北流市六靖镇的水冲庵是一座小庙,本无什么名气,因所在山坡上出土了“世界铜鼓之王”而举世闻名。
  此铜鼓于
1950年在北流市六靖镇水冲庵出土,鼓面直径165厘米,高67.5厘米,重300公斤,鼓面中心有太阳纹8芒,芒外4道晕圈,宽而疏朗,鼓身14道晕圈,窄而密集。
  经
1980年全国第一次铜鼓学术讨论会、1996年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古代铜鼓和青铜文化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讨论,确定在至今世界各地所出土的铜鼓中,北流六靖水冲庵铜鼓为“世界铜鼓之王”。
  这面铜鼓是一个上山砍柴草的农民发现的。据说这个农民当时看到柴草覆盖着一个土坑,就持扁担往土坑捅下,听闻土坑里发出异样的声响,扁担也捅不下去了,于是拨开泥土,赫然出现了一个硕大无比的铜鼓。
  据当地村民说,当时大家都认为这铜鼓是神器,原本筹划安置在附近的六靖圩冼太庙供奉。
  这个“世界铜鼓之王”现在广西博物馆公开展览,曾两次赴京展览,见者叹为观止,为广西赢得了声誉,更让北流人骄傲自豪。从此北流市六靖镇水冲庵山下路口多了一块路牌指示──“世界铜鼓王之乡水冲庵”。
  北流市六靖镇的冼夫人庙与当地出土的“世界铜鼓之王”这一显眼的景观,使人油然而生遐想。
  冼夫人与广西境内出土的
“世界铜鼓王”有关系吗?
  思索一:隋唐时期的岭南大地,唯有冯冼家族才有权享受如此之大的铜鼓。
  铜鼓是一种青铜礼乐器,流行于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已达两千多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铜鼓与当地各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铜鼓文化。铜鼓曾是统治权力的象征,为民族首领贵族所独占,被视之为一种珍贵的重器或礼器,广泛用于陈列、集众、盟会、战场、祭祀、娱乐、丧葬等场合。依照铜鼓流行地区和式样不同,可分为滇系和粤系两大系统。大体上滇系铜鼓体型较小,花纹大都用单弦分晕,晕圈构成大小宽窄的变化。粤系铜鼓体型高大,鼓面多有立体的青蛙浮雕。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所记铜鼓几乎集大成,咸概岭南所产。文中记述,唐时高州太守林霭,在蛮酋大家里获得一面大铜鼓,进献节度使郑絪。
  “诸獠并铸铜鼓,以高大为贵(《晋书》)”。唐时所谓高州蛮酋大家,非冯冼氏家族莫属。
  冼夫人、冯宝第四代孙媳许夫人墓出土《顺政郡君许夫人墓志铭》一通,记之曰:“顺政郡君许夫人者,中书令之子,内史侍郎之孙。官历二朝,家传万石,扬眉俯睫,早识人情。观雪听琴,见推神悟。年十有四,归于冯氏潘州刺史顺政公。”墓志铭所记许夫人就是唐中书令许敬宗女儿、隋内史侍郎许善心孙女儿。《旧唐书
?许敬宗传》载:“中书令岑文本卒于行所,令敬宗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高宗嗣位,代于志宁为礼部尚书。敬宗嫁女与蛮酋冯盎之子,多纳金宝,为有司所劾,左授郑州刺史。”《旧唐书?许敬宗传》只记许敬宗女儿嫁给冯盎之子。冯盎有三十个儿子,我们根据《高力士墓志铭》所载冯盎子冯智玳随父归唐,授潘州刺史,因而许敬宗之女应是冯智玳妻。
  《大唐故朗陵郡王墓志铭并序》碑,出土于河南偃师市,墓主人朗陵郡王李玮,是唐太宗第三子李恪的第三个儿子。诸皇子中
, 李恪深得唐太宗喜爱。唐太宗曾有立其为太子的打算,遂引起太子母党的强烈仇视, 太子李治舅父丞相长孙无忌设谋陷害李恪。李玮便因李恪获谋反罪而牵连, 被流放岭表。李玮早卒, 唐中宗时被追封朗陵王。《大唐故朗陵郡王墓志铭并序》载:“神龙二年, 追封朗陵郡王礼也。妃长乐冯氏, 唐故大将军耿国公盎之曾孙。有贤明之德, 有婉淑之容。行合母师, 礼成归道。”李玮妻冯氏是冯盎曾孙女,即冼夫人、冯宝第六代孙女。
  我们从唐时冯冼家族的婚姻史中,也可知道冯冼家族昔日在岭南无与伦比的显赫地位。
  思索二:
“世界铜鼓之王” 出土之地便在冼夫人巡视岭南路线之内。
  《隋书
?谯国夫人》载:“(冼)夫人亲被甲,乘介马,张锦伞,领彀骑,卫诏使裴矩巡抚诸州,其苍梧首领陈坦、冈州冯岑翁、梁化邓马头、藤州李光略、罗州庞靖等皆来参谒。还令统其部落,岭表遂定。”
  冼夫人起军协助朝廷军队平定王仲宣之乱后,陪同朝廷诏使裴矩巡抚岭南诸州。苍梧酋长陈坦、藤州酋长李光略都是今广西人。苍梧便是今广西苍梧县,位梧州市北部,东毗广东省肇庆市,西连藤县。藤州便是今广西藤县。
  冼夫人在陈朝时,为了岭南的安定,可以将贵重之物“扶南犀杖”进献皇帝,可以将唯一的儿子冯仆送京为质。巡抚岭南时,冼夫人军中自然有铜鼓,为了岭南的稳定,会不会将族中重器赠与广西酋豪?
  但凡出土重要文物的地方,大都会留下当年历史的印记。北流市六靖镇村民发现“世界铜鼓王”时,第一个想法就是将铜鼓“进献”给冼夫人,是认为只有冼夫人才配享受如此重器,还是认为这铜鼓本来就是冼夫人之物?往往最朴素的行止,才是最真实的表白。
  思索三:岭南俚人的西迁猜想。
  高州建置历史沿革:《隋书
?地理志》载:“高凉郡,梁置高州。统县九,户九千九百一十七。”《舆地纪胜》载:“东汉威帝立高兴郡,后为夷獠所据,梁讨平俚洞,置高州。”光绪《高州府志》卷六载:“梁讨平俚洞,兼置高州。”《元和郡县图志》载:“东汉威帝分立高兴郡,灵帝改曰高凉。同上。后为夷獠所据,梁讨平俚洞,置高州。”《南史?梁宗室?萧劢》载:“ 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萧)劢重申蕃任。未几,文彻降附。(萧)励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陈书》作孙冏)为刺史。”清阮元《广东通志?郡县沿革》载:“梁大通中(公元527年至公元528年),置高州。”   萧梁以高凉郡的高字为州名,始置高州,治于高凉郡,所谓“高州亦即高凉郡也”。从此,原高凉郡治安宁县改名高凉县。陈承梁制,高州治安宁不变(见《中国历史地图集》梁、陈图)。
  明万历《高州府志》载:“梁兼置高州。隋平陈,郡废州存。炀帝废州,置高凉郡,治高凉县。唐武德中,复置高州。天宝初,改高凉郡。乾元初,复为州治。”
  《旧唐书
?地理志》载:“高州,隋高凉郡。旧治高凉县,后改为西平县。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分西平、杜陵置恩州,高州移治良德县。天宝元年,改为高凉郡。乾元元年,复为高州。领县三:良德,电白,保定。《新唐书?地理志》载:“高州高凉郡,下。武德六年分广州之电白、连江置。本治高凉,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徙治良德,大历十一年徙治电白。县三:电白,良德,保宁。”
  高凉郡西晋时移治安宁县(今广东阳江市西)后,历宋、齐、梁、陈、隋不变。
  约在梁中大通末至大同初(公元
533年至公元536年)置高州(参见明黄佐《广东通志》,大同中,孙冏为第一任高州刺史),直至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州移治良德县,高州州治都在安宁(在今阳江市西)。
  从高州的建置,到高州治所西迁来看,都与俚人有关,好像汉人政权不断将俚人从东往西赶。
  宋后,我们在史料上基本看不到俚人的记载了。
  有学者认为,俚人并不是实际意义的消失,俚人只是往西南去了,或者在今天的广西、贵州、云南、海南当地与其他民族逐步同化。
  冯冼家族的变故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公元
693年,冼夫人第五代孙冯君衡被诬谋反,武则天派遣李千里率军讨伐,冯君衡被杀,其子冯元一(高力士)被送入宫中,从此冯冼家族家道中落。
  有学者认为,海南岛是冼夫人的封地,所以冯冼家族入琼定居的可能性最大。
  冯冼家族会不会率俚民西迁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如果有这个可能,那么“世界铜鼓王”也可能与冯冼家族有瓜葛。
  三、一些思考建议
  (一)目前冼夫人文化在广西的基本现状:走访中,我们虽然发现广西北流市清湾镇、六靖镇等个别地区的百姓对冼夫人崇敬有加,但从整体来说,冼夫人文化在广西的影响还是显得苍白无力的,整个自治区自上而下各级(包括民间)还没有冼夫人文化研究组织。身为广西文化中心的南宁市,其“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对冼夫人文化知之甚少,甚至连冼夫人及冯冼家族在广西的政治及军事活动都一无所知。当我们通报北流市清湾镇、六靖镇百姓有浓厚的冼夫人信俗时,所有专家学者均一脸茫然,甚为惊讶。
  北流市清湾镇、六靖镇百姓立庙奉祀冼夫人,或者是民间还记忆着冼夫人及冯冼家族曾在当地生活过,战斗过。或者是清湾镇、六靖镇毗连冼夫人故里粤西茂名的缘故,是受地域性影响。冼夫人文化在广西其它地方有多大影响力?广西到底现在还有没有冯冼家族后裔的繁衍生息?在北流市六靖镇水冲庵出土的“世界铜鼓王”到底与冼夫人及冯冼家族有没有关系?所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今后继续探究。
  骆越古国的范围北起广西红水河流域,西起云贵高原东南部,东至广东省西南部,南至海南岛和越南的红河流域。骆越文化的源头和中心在中国,主体部分也在中国。这个中心和最早的国都就在武鸣(今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广东尤其是粤西,是“骆越”文化影响之地,从这方面来说,茂名的冼夫人文化与广西的骆越文化有“血亲关系”。
  冼夫人文化及信俗受到广西北流市清湾镇、六靖镇百姓的欢迎,这是可喜的现象,我们应该支持,让其发扬光大,逐步辐射开去。
  寻找冼夫人足迹文化考察活动──广西行,是正确的,而且是重要的。我们应该通过广东、广西骆越文化的共同“祖根”,促使冼夫人文化、信俗在广西的复苏。
  (二)冼夫人生活于梁、陈、隋三个朝代,是我国著名的南越俚族女首领。她一生致力维护国家安定统一和民族和睦团结,反对分裂和贪暴,保持了岭南的长期稳定,促进了岭南各民族的融洽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梁、陈、隋各个历史时期,冼夫人先后平定梁李迁仕、陈欧阳纥、隋王仲宣等叛乱,使岭南乃至国家保持稳定。另一方面,冼夫人扶夫参政,爱护百姓,开设学校,教化民众,主动请命于朝在朱崖(海南岛)置州,使废置达
600年之久的海南岛重归朝廷统治;又打破重重阻力,向朝廷揭发番州(广州)总管赵讷贪虐横暴,残酷压迫和剥削岭南人民的罪行,终于推倒赵讷,使岭南又归于稳定。冼夫人一生建立了无与伦比的丰功伟绩,受到历代册封嘉号,梁朝册封保护侯夫人、护国夫人,陈朝册封石龙太夫人,隋朝册封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岭南百姓又奉为圣母。冼夫人逝世后,隋朝册封诚敬夫人,南汉册封清福夫人,南宋册封显应夫人、柔惠夫人,明朝册封高凉郡夫人,清朝册封慈佑夫人,当今被周恩来同志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爱国爱民,团结统一”是冼夫人的精神核心,是冼夫人一生践行的崇高志向。冼夫人“爱国爱民,团结统一”精神,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振聋发聩、响彻千年的黄钟大吕,是中华民族千秋万代都要承传的宝贵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可避免地受到海外不同国家多元文化的冲击,造成很大影响。冼夫人文化是主旋律、正气歌,所以我们在国内做冼夫人文化宣传工作时,必须持严谨的态度,做到“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无限拔高当然不好,但绝对不应该随意贬低。
  向广西提供冼夫人文化资源,倡导并帮助条件许可的地区成立冼夫人文化研究机构。尤其是使当地冼夫人庙宇中关于冼夫人的生平介绍做到规范化,切忌有损冼夫人“爱国爱民,团结统一”精神的异端邪说。
  (三)逐步让广西百姓知道冼夫人及冯冼家族曾经在广西战斗及生活过,知道冼夫人及冯冼家族在广西与老百姓建立的沉厚友谊。他人赞誉远比“王婆卖瓜”更具亲和力、公信力,使广西百姓在宣传冼夫人文化工作中有存在感和参与感。

  (四)文艺形式是宣传冼夫人文化的重要手段,应该学习河南省商丘市花木兰故里、福建省莆田市妈祖故里筹资拍摄电影、电视剧宣传花木兰、妈祖的经验,着手筹备拍摄电视连续剧《冼夫人》,及以各类形式大张旗鼓宣传冼夫人故里茂名,依托“圣母之地”提高茂名的知名度,助推茂名的经济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
  
(作者系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电白工作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