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5-02期 第A4版:要闻

两广文化水乳交融 好心精神成为纽带

  本报记者 陈敏
  从茂名出发冼夫人文化海内外大调研·广西行
  
  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冼夫人,在统领岭南地区期间,坚持以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重,教化民众,革除陋习,大力推动了岭南社会经济发展,为岭南地区社会稳定做出杰出的贡献,被供奉为“岭南圣母”。
  历史上冼夫人是今茂名人,管辖包括南海在内的岭南的广袤地区,其中广西是一大重镇。如今,“好心精神”的情感纽带再次迎风飘扬,唤醒在广西大地上关于冼夫人的文化印记,两广合作迎来发展新机遇。
  
  现场
  看习俗年例盛行民间敬奉冼夫人
  从冼太故里茂名出发沿西北方向,前往广西北流市清湾镇,这座位于北流市最南端的小镇,也是北流市出入广东省的“南大门”。在这片物质丰饶的土地上,尊崇冼夫人文化同样久远。
  在清湾镇清湾历史文化园旁边,一座赭红色的冼庙格外显眼。庙宇内人声鼎沸,当天正值小年夜,前来冼庙参拜的群众络绎不绝。一位正在参拜的村民告诉我们,自家逢年过节都会来参拜冼夫人,以保佑平安。
  在当地,每至民间节日,信士都会备上“三牲酒礼”,俗称祭品,包括了米粉、面条、自制的糖心糍和鸡等祭品拜祭冼夫人,以表敬意。
  这座兴建于2006年的冼庙,也是清湾镇唯一一座庙。冼夫人文化学者郭安胤介绍,清湾镇冼夫人庙历史悠久,原来是在街上,后因庙宇陈旧,人多拥挤,经研究选今址兴建。
  清湾镇负责人告诉我们,冼庙从奠基到落成仅经历了9个月的时间,庙宇的建设得到了各地人士的鼎力支持。2013年当地在原有冼太庙基础上建造了一座七层高的文昌塔,每层皆供奉着如祈求学业有成等不同寓意的神像。
  而在北流市六靖镇,一新一旧两座冼庙显得更为热闹。旧庙为六靖原始冼太庙,位于镇南华街凤凰山。拾级而上,一座占地100多平方米的冼庙赫然出现眼前。旧庙规模虽小,但香火仍然很旺,“参拜冼夫人的人越来越多,旧庙已经超负荷了,群众纷纷要求建造新庙。”广西北流市冼太庙理事会副会长郭文广解释道。如今旧庙仅有几位老人打理,虽建筑已有破旧之势,但从其庙宇装饰、参拜摆设依然可以窥见当年旧庙繁盛之境况。
  新建的冼庙则位于不远处的元信脚,占地十余亩。当地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新庙所处的位置以前是山,经过合理规划,后推平土地再建。如今附近的青壮年人时不时也会参与冼太庙的维护管理。
  除了北流市清湾镇、六靖镇,在玉林市博白县、陆川县,广西北海市也建有不少冼夫人庙,这是民间纪念冼夫人最原始的方式之一,也是冼太精神传承的剪影。
  冼夫人文化学者崔伟栋认为,冼夫人庙宇越来越多,足以证明冼夫人作为岭南领袖时,给当地带来的影响之大。她对国家、民族、民众的团结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今对我们当代弘扬冼夫人精神,同样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重要意义。
  当被问及当地纪念冼夫人方式时,六靖镇文体协会秘书长李文真介绍说,纪念冼夫人最热闹的莫过于年例。每年正月十五是当地的年例,大家都祭拜与敬奉冼夫人。
  考察发现,广西的年例虽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但是摆谯、冼夫人等菩萨神像游行仍是年例的重头戏。近年来,北流市的一些信众联合提出倡议,于每年正月年例期间,六靖、石窝、清湾等镇联合开展冼夫人文化旅游节,颂扬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精神等。
  六靖镇水冲庵,是“世界铜鼓王”出土处。相传,清朝时期,石窝乡,即今北流市石窝镇,当地一位村民在砍柴草时发现铜鼓,村民皆以为神器,计划抬到附近的六靖圩冼太庙供奉,结果在水冲庵时铜鼓绳索崩断,最后村民索性将铜鼓留在此处。虽带有故事的色彩,但从中可推冼夫人在当地民间的威望之高,与广西铜鼓文化的关系甚密。
  现在水冲庵仍完整保留着落成时的痕迹。“这里曾经是当地大队的办公室,铜鼓当时也被当做圆桌使用。”李文真说道。
  如今,风雨百年已过,在水冲庵发现的云雷纹大铜鼓不仅是广西最大的铜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铜鼓,现收藏于广西民族博物馆。其鼓面直径165厘米,高67.5厘米,重600多斤,鼓面中心是八道光芒的太阳纹,芒外四道晕圈;鼓面周边分布的蛤蟆是俚人的蛙图腾遗物。铜鼓虽为青铜器皿,在俚人心中却是财富、权力的象征。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20世纪60-80年代初,在粤西地区就有36面铜鼓出土,此后数十年间茂名等地又出土了多面铸造于冼夫人时期的铜鼓。巧合的是,铜鼓的出土地又与冼太庙的分布地区大致吻合。
  有学者认为,冼氏家族与铜鼓文化有重要联系,冼夫人在北流市主要痕迹应该是铜鼓,北流市出土大铜鼓的地方,在北流古代的上里地区(上里,是今北流市南部清湾镇、六靖镇、石窝镇、平政镇、白马镇、大伦镇、扶新镇和沙垌镇等8个镇的统称),这里曾是冼夫人及其家族直接管理的地方。其他地区的铜鼓基本以北流铜鼓为原型创造。
  在冼庙、铜鼓等各种凸显冼夫人文化元素的同时,俚话也是冼夫人痕迹在民间的有力证明之一。在南宁市宾阳县古辣镇考察俚话发展时,有学者认为,宾阳县古辣镇、露圩与甘棠连成古商贸之路,也称盐马之道。在冼夫人及其后代保护之下,该商贸之路得以顺畅,并对西南、中原做出一定贡献。
  “我国南方自古是百越族群生息繁衍之地,其中广东为南越,广西为骆越,同属百越之地。冼夫人作为南北朝至隋朝时期的岭南俚族女首领,有效促进了俚汉文化交流和俚族社会的进步,把冼夫人作为俚的代表符号极具意义。”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蒙元耀说道。
  
  研讨
  溯根源俚人文化骆越文化同基因
  在这尊崇冼夫人文化的大地上,无论是冼庙、年例、铜鼓或俚话,都是民间对冼夫人文化由衷的传承方式之一。千百年前,冼夫人不仅护一方安定,同时对当地的文化进步有不小推动作用。寻根溯源,正鼓励着一代代人不断探寻、解码不同文化的共同基因。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南宁日报社原调研员谢寿球认为,俚人是骆越人的后裔,俚人文化带有深刻的骆越文化基因。骆越人不仅是我国稻作文明的开创者,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海洋文明开拓者。冼氏家族作为当时在岭南较有政治影响力家族之一,对当地的政治、海上贸易、贸易出口等有着重要贡献。研究冼夫人文化必须追根溯源,只有对冼夫人文化基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可能准确评价她以及后裔的特点与价值。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黄汉儒认为,冼夫人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毋庸置疑,“唯用一好心”精神作为冼夫人的文化核心,包含了维护国家统一、发展地方经济、安抚民心三个主要方面。岭南经济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岭南民族的团结,冼夫人对骆越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
  广西文联原副秘书长、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文化艺术总顾问潘荣生表示,骆越民族是最早开发南海、管理南海的民族,同时也是个有着高度家国情怀、对中华民族高度认同的民族。冼夫人、瓦氏夫人等都是当地真实的历史人物,纪念他们、弘扬其爱国精神,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聚焦
  促合作联手打响冼夫人文化品牌
  如今,以冼夫人好心精神为主的情感纽带正团结着各地人们的心,其好心精神也融合新时代下更多正能量元素,甚至有学者称,“冼夫人文化如星星之火,正呈燎原之势。”
  潘荣生认为,每年统一时间举行冼夫人祭祀大典,通过祭祀活动,弘扬冼夫人事迹。建立冼夫人塑像并赋予其精神内涵,创作以冼夫人为题材的电视剧或舞台剧,以实体的表演形式再现冼夫人风采,以优秀艺术精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广西文化厅策划部主任、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谢中国则认为,打造冼夫人文化品牌是两广发展的契机,两广必须认清站位,加强合作才是长远之计。
  “冼夫人精神是具有核心价值的,不分宗教、文化、国界与政治地缘。”茂名市俚人文化研究会会长郑华星表示,冼夫人精神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了在一带一路、积极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家道家风、女性进步、重塑信仰等十个方面的意义与价值,对当下社会发展有积极推动的作用。
  郑华星认为,从事民族文化研究,特别是冼夫人文化研究,必须让我们及后代树立岭南文化自信。通过政府高校联动机制,影响更多高校年轻人参与民族文化研究。文献上多互通,城市多交流,通过出版刊物,争取更多研究成果引起社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