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4-27期 第2版:热评/重磅

茂名发展循环经济大有可为

  热点评说
  蔡湛(市区)
  茂名日报日前报道,新华粤华源公司二氧化碳废气综合利用技改扩能项目建成投产,生产出高纯度食品级二氧化碳优质产品。实施扩能后,该公司液体二氧化碳年产能达25万吨,固体二氧化碳年产能达10万吨,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二氧化碳生产企业。
  这项华南“单项冠军”的诞生,不仅让人们对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综合利用产业刮目相看,而且启示我们,茂名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低碳节能产业链大有可为,关键在于找到“打开包袱,抖出财富”的金钥匙。
  在我市致力打造特色产业强市、六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的态势下,如何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保护良好生态双赢,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实施绿色发展,必须破解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与生态环境建设矛盾的难题,打通“三废”利用最后一公里,实现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使循环经济顺畅运转起来,将“三废”包袱变为创效财富。我市罗非鱼产业闻名遐迩,年产量达30多万吨,产值数十亿元。如何处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一道难题。我市经过多年来的艰苦探索大胆创新,形成了综合利用良性循环的产业链,除了产出鱼肉切片外,鱼骨等边角料用于加工鱼粉作饲料,连鱼鳞也作为生产明胶原料,用于食品与制药工业,可谓“一条罗非鱼,全身都是宝”。这种既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又将排放降至最低的绿色产业,自然获得广阔发展空间。这告诉我们,经济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产业走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加快实现“三废”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贴近市场需求发展循环经济。这既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培育发展新动能,又有利于呵护生态,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发展茂名循环经济,市场力量是主体,但政策的引导与政府的支持也必不可少。“三废”利用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规划,通盘考量。就以我市支柱产业石油化工为例,在“三废”处置上,既有企业内部的循环利用,也有企业之间的协同利用。尤其是一些外排物,生产企业视之为包袱,而对综合利用企业而言却是宝贝,通过发挥产业联动效应,就能催生新的巨大效益。二氧化碳废气的回收提纯,就是对此富有说服力的印证。将化工废气用于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不仅增加了市场紧缺产品,受到国际品牌饮料公司青睐,而且解决了废气排放污染环境问题,实现了多方共赢。对石化生产中产生的氢气,我市也作出了用于发展氢能等新兴产业的规划并大力推动项目落地,这也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顶层设计和资源统筹作用。只有以区域全局发展的站位,把握资源全方位全过程利用的要义,科学布局有序开发,循环经济才能获得高质量全面发展。同时,形成更加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发挥财税政策对“三废”综合利用的鼓励支持导向作用,往往能取得极大撬动效应。发展循环经济不仅着眼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社会效益与环保效益,需要较大的创新开发力量和较长的投入产出周期。相关部门依据国家政策对此给予扶持,无疑能增强企业的信心与预期,心无旁骛坚守低碳产业不动摇,为我市绿色经济发展注入更大动力。这是企业绿色发展的期盼,更是茂名循环经济持续发力的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