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4-24期 第B1版:社会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学生记者走进琪昌饼业和冼太夫人故里

体验非遗技艺 学习好心精神

  孩子们学做炒米饼。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俊明摄
  
记者王霞
  本报讯电城炒米饼制作技艺,2015年入选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电城炒米饼被称作是“千年军粮岭南饼祖”,究竟有何缘故?前日,百名茂名日报社全媒体学生记者走进电城镇琪昌食品有限公司参观采访,探秘炒米饼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制作工艺,并到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缅怀历史,学习“唯用一好心”精神。
  当天上午9点30分,学生记者们来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广东琪昌食品有限公司,厂长李和平介绍了公司的由来与发展,“琪昌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承传古老传统制饼工艺的百年老店,从小作坊发展壮大至今,产品远销国内外,公司拥有‘炭电隧道炉’,现代的技术、传统的工艺,专业生产月饼、炒米饼、中西糕点等。”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学生记者们参观了制作车间、烘焙车间、冷却车间、内包装臭氧杀菌室,“我们一个小时可以制作5000个炒米饼。”工作人员说,学生记者们听得竖起大拇指。在现代化厂房的另一侧,是一个百年老作坊,里面陈列着石碾、石磨、捞箕、老饼印、饼具等各式各样制作炒米饼的工具。历史印记斑斑驳驳,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融辉映,学生记者们看得应接不暇,感叹现代技术与传统制作工艺的时代更迭。
  “炒米饼在一千多年前便流行在粤西一带,发源地在冼夫人故里电城。因为炒米饼方便运输携带,随时随地不炊即可食,冼夫人与叛军作战,亲自参与军民制作炒米饼备为军粮,率部行军吃饼奋勇作战杀敌,安定岭南,使百姓安居乐业。”李和平详细介绍了炒米饼的历史渊源,学生记者们认真聆听,浸染在历史的知识长河里。
  “你看,我这个做的不错吧!”在公司糕点师的指导下,学生记者们用饼印及馅料制作起形状各异的炒米饼——撒馅料,放置饼印中,用大贝壳压实,再敲击落在桌子上。每一个步骤都有条不紊,一只只炒米饼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桌子上。除此之外,大家还纷纷动手做起蛋糕和糕点,感受现代制作工艺。制作现场欢声笑语,忙的不亦说乎,“能亲手制作,感受非遗技艺,真的非常过瘾。”学生记者们纷纷表示。
  参观完琪昌饼业后,学生记者们来到位于电城山兜村的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参观了广东滨海新区反腐倡廉教育基地、隋谯国夫人冼氏墓负碑赑屃、冼氏墓及娘娘庙,学习冼太夫人“唯用一好心”精神及生平事迹。
  一天的行程很快过去,学生记者们纷纷表示:“通过参观学习,才知道电城炒米饼被做过军粮,冼夫人身历梁、陈、隋三朝,毕生唯用一好心,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回去后一定当好冼夫人文化的传播者,将冼夫人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