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4-23期 第B4版:论丛

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的构思

  梁任华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无论是个人的生活方式,还是学校的教学方式都有了巨大的变化,这便要求学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就目前大多数学校管理来看,很多学校在管理中只是利用“互联网+”这一手段,将学校的管理项目和活动结果在网站上进行呈现,并没有利用信息技术对学校管理进行创新。即使有些学校建设了自己的管理系统,但也大多数是信息机构帮助开发的,没有按照学校管理要求进行整体建构。我认为,“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管理不只是简便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也不是简单地运用互联网技术+传统的学校管理。而是通过“互联网+”将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建构能体现校情的校本化信息管理。下面,我将从教师管理、数字教学管理、智慧教育管理、学生学习四方面谈一谈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教学管理构建思路。

  一、从基于本校教师管理需要出发构建信息化管理
  一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能够全面实施,除了学校具备较强的信息化教育硬件设施之外,关键还在于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应该说,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实施,每所学校的硬件条件都达到了“三通两平台”的要求,但无论是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还是信息化素养与教学改革的要求都存在差距。一些学校的教师信息化素养远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有的就连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都没有,“白板”仅当作“投影”使用。所以,在全面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造校本化信息特色的第一步就是培养每一个教师的信息素养。
  首先利用“互联网+”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养和教学艺术素质的培养,一方面,通过网站、网络课程、云教育学习空间等路径加强对教师科学文化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课程”、“互联网+教学”、“互联网+学习”等项目加强对教师理论水平的培养。其次利用“互联网+”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例如“手把手”教会每一个老师利用“互联网+”创建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和属于自己的实践的平台。最后,要求每一个老师都利用“互联网+”进行备课——二次备课——上课,甚至布置作业、修改作业等,通过实践来强化每一个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多位一体的教师培训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在信息化平台下进行自我教学信息化的提高,让每个教师的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学习要求、学习成效等方面进行系统构建:既构建每个教师学习的课程资源,又设计每个教师学习活动的引导,更设计每个教师学习成效的评价,从而建构便于学校管理的教师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实施方式,打造校本化信息特色。

  二、从基于数字教学管理需要出发建构信息化管理
  随着“三通两平台”在中小学的全面实施,教学不只是在自己的教室实施,也不仅是在校园实现,世界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也都可以融进我们的课堂。当下,几乎每所学校都在建构自己的“数字教学世界”,如很多学校通过采购他人开发的教学资源,或者订购他人的教学空间,拓展师生教和学的空间,不断提升自己教和学的质量。在全面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造校本化信息特色的第二步是自主研发信息化的教与学平台,即是通过基于移动终端的课堂互动教学以及可以运行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平台上的在线课程如“学科式微课”等。
  构建数字教学管理平台是利用“互联网+个性化教学”构建每一个学科特有的校本资源库,教师利用移动终端的课堂互动教学对学生进行学情个性化的诊断,然后在学科校本资源库中选取材料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资源个性化的推送,通过自主分析、伙伴协作互助、分享学习等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实现双个性化教学和素质教育。
  这样的数字教学构建,强调教学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凸显“互联网+”手段的智能化,几乎每个教师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教和学的空间,在实施信息化、校本化的教学管理时,既构建教师教的资源,又共建学生学的资源,从而建构便于学校管理的数字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实施方式,打造校本化信息特色。

  三、从基于智慧教育管理需要出发建构信息化管理
  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在全面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造校本化信息特色的第三步是构建智慧教育管理区。智慧教育管理区包括四大基地,分别是“数字教育区”、“智慧录播室”、“影视教育区”和“创客教育区”。
  同时,要响应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把“以赛促学”,发展学生“创作与创造”的能力作为奋斗目标,打造创客教育区。
  这样的智慧教育管理构建,强调了学生学习的全面性,又凸显了“互联网+”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手段的重要性。在实施信息化、校本化的教学管理时,既构建教师教的“互联网+”手段,又共建学生学的“互联网+”平台,从而建构便于学校管理的智慧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实施方式,打造校本化信息特色。

  四、从基于本校学生学习需求出发建构信息化管理
  在教师、教学、环境(设备)都齐全的情况下,在全面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造校本化信息特色的最关键的一步是从基于本校学生学习需求出发建构信息化管理。要主动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进行学习,集中表现在移动终端的课堂互动教学在初中分层教学的研究和运用。一方面,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距离学生时空较远的或者生活中无法直观呈现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另一方面,移动终端的课堂互动教学从直接把集体学习空间转移到个人学习空间,把集体空间变成一种动态的、交互的学习环境,老师在学生运用概念和创造性地参与科目学习过程中给予指导,从而更好实现分层教学下的双个性化教学;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学习网络课程、运用网络搜集资料等,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促进他们更好成长。
  同时,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求,要从学校办学目标出发对自己的课程进行整体改革,尤其注重将信息化融入学校课程,按照课程管理的要求建构信息化管理增加创客课程、机器人大赛课程、陶艺课程、音乐编程、英语配音课程等这样的课程凸显学习的个性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建构便于学校教学管理的学生学习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实施方式,打造校本化信息特色。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教学管理应基于校本管理需要,一切以引导和促进师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造校本化信息特色,这既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本质追求,也是信息化管理的根本宗旨。
  (作者单位:茂名市祥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