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8-03-29期 第B5版:经济/夕晖

晚年幸福 幸福晚年

——老医师黎达光的养生经

  本报记者李勇伟通讯员吴德忠
  新春伊始,记者就老年人养生问题专程采访了信宜市金垌镇卫生院原副院长、主治医师黎达光。
  角色转换乐享幸福
  黎达光今年82岁了,退休20多年。他回忆这些年来,深深体会到:退休在盛世中、生活在充实中、做幸福老人。记者单刀直入问黎达光,你的退休生活很充实,过得很潇洒,经验是什么?黎达光直面回答,生活过得愉快在于“希望”两个字,即经常给自己提出希望。换句话说,就是给自己一个目标。有了方向,有希望与目标,就有了幸福快乐的曙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希望是无限的,每天迎着朝霞想一想:今天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好?这就是自己的希望。每一天用希望来引路,那么,自己脑海里想的,眼睛看的,口中说的,都是光明的、乐观的、积极的、有趣的东西。
  退休是人生角色的转换,而不是生命的尽头。作为退休人员,一定要相信“八十不算老,九十尚小,人生满百岁,风光无限好”。退休后应当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面对新生活。
  心态转变抛弃惆怅
  退休后,不仅自主的时间多了,心理空间也更开阔了,空间扩大了,精神就舒展,心态就放松,便更容易与人相处。老年人想要愉快的度过幸福的晚年,必须要保持心态平和,遇事想得开,积极乐观地对待一切人和事。凡事往好处想越想越开心,越想越乐观。如果遇事想不开,会越想越扫兴,越想越悲观,越想越沮丧,思想上的“结”总是解不开。“境由心造”,心态决定情绪。有的老年人到了晚年,步入老境,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有的老人则从另一个角度观察问题,“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看问题一分为二,角度一变,就会充满乐观主义,就会由悲观变乐观,就能笑口常开。
  老年人,为人民服务了几十年,到了晚年,党和国家让我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我们就应当高唱:“老夫喜唱春之歌,乐天知命度晚年;天天要有好心情,心平气和不生病;遇事要往好处想,自寻快乐当寿星”。只有这样,才能潇潇洒洒地乐亨幸福晚年,尽享“夕阳无限好,温馨又从容”的晚年幸福。
  有所作为笑口常开
  黎达光说,人活精神乐趣多,心平会想路自宽。退休后,我努力走出迷惘,开启新生活。坚持做到饮食有度、睡眠充足、运动适度、心态平和、快乐相伴。我现在已是耄耋之年,仍头发乌黑、红光满面,没有“三高”疾病,与一些远在他乡的老友见面时,都说我不像80多岁的人。如此说我,我也高兴地对他们说:“八十还当十八童,夕阳朝阳一样红,继续高唱快乐歌,人心不老就年轻”。
  “人退休之后,学习的习惯不能丢”。黎达光说,我坚持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阅读养生报刊和医学书籍,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融会到日常中,为有需要的病人排除病痛。《黄帝内经》上说,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神,让思维活跃,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心情自然舒畅。我一直生活在心平气和、乐观欢愉中。
  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健康常在”。这些警句极富科学道理。作为老年人,要尽可能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多交老年益友,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在活动中增添乐趣,焕发精神活力,消除被时代抛弃的感觉。把退休视为“生活始于今日”,要笑口常开,让美丽的晚年风景常驻心上。
  心怀感恩幸福养生
  老年人更应该做到心平气和,凡事不与人争,要与人为善。心情舒畅也是养生的关键。心里有事,憋着或者抑郁着,都是对身体极不好的。现在国家强盛了,我们生活好了,退休还拿高退休金,要对党、对国家、对单位心怀感恩,知恩图报,知足常乐!
  亲戚邻里,频繁走动,常来常往。老友相聚,相互交流,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大事小事,畅所欲言,开怀大笑,酣畅淋漓,恬谈虚无,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就是黎达光养生的原则。
  黎达光把他潇洒的晚年生活归纳总结为“十五字养生法”:“一心”,以健康为中心;“二点”,吃如意点,玩潇洒点;“三忘”,忘掉实际年龄,忘掉过去时光,忘掉恩恩怨怨;“四老”,有个老伴(黎老有个同年的老伴),有个老窝(住所),有点老底(积蓄),有老朋友;“五争取”,争取做个知识老人,争取做个智慧老人,争取做个健康老人,争取做个快乐老人,争取做个有所作为的老人。
  黎达光说,心理养生在于四句话: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宽容是心理养生的“安全阀”,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我们衷心祝愿黎达光老人幸福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