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7-12-31期 第A6版:要闻/走潘州大道 游美丽水东

打造学习“大喇叭”争当百姓“报喜人”

化州市灵活宣讲全方位把党的十九大精神送入寻常百姓家

  • 微宣讲员向群众传送十九大精神。本报记者于双利摄<br>
  

本报记者 杨海云 陈敏通讯员朱春艺
  12月27日,记者来到化州市新安镇曲径村,看到十几名党员群众正围坐在该村民委员会微宣讲员彭晓柳的身边,认真倾听十九大精神的宣讲,并时不时向宣讲员提问和交流。“他讲得很明白,倍感振奋!”大家纷纷感叹:原来十九大报告这么暖心窝,离咱老百姓的生活这么近。
  党的十九大以来,化州市按照茂名市委的统一部署,创新宣讲方式,选调精干力量,组建“一支部一微宣讲员”宣讲平台,迅速成立市、镇、村三级支部微宣讲队伍,实行分级、分时段、分人群推送宣讲信息,线上线下全覆盖,打造学习“大喇叭”,争做百姓“报喜人”,把十九大精神送到不同人群手中,及时回应了群众对好政策的渴望,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600多名宣讲员,打造老百姓学习“大喇叭”
  “老百姓白天都要外出工作,基本上都没有时间看手机,对我们的宣讲信息很容易就漏掉。所以我们会集中时间点向他们发放资料和收取信息,这样既迁就了村民工作时间,也有效把十九大精神送到家家户户去。”彭晓柳向记者介绍。
  为方便党员干部群众收看收听“一支部一微宣讲员”推送的十九大精神微视频、微音频,化州市委宣传部和该市600多名骨干宣讲员、微宣讲员统一在每周星期二和星期四晚上七点集中推送信息,把十九大精神真正“种”到党员干部群众心里去。创新打造微宣讲员,成了党员干部群众线上线下集中学习的“大喇叭”,每天喇叭声一响意味着集中学习的时间到了,既方便群众时间安排,又聚集了人气。同时,化州市鼓励党员干部在微宣讲群里畅所欲言,通过讲感受、讲心得,分享学习体会,加强党员干部间的学习交流,营造和谐热烈的学习氛围。

心贴心宣讲,争当老百姓的“报喜人”
  化州市十九大精神微宣讲活动力求形式灵活多变,注重在“微”字上下功夫,以微课堂为阵地、以微媒体为平台、以微节目为载体、创新分人群宣讲方式,制作客家话版、化州白话版等不同语言的微音频,将惠民政策推送到全市村级党支部,实实在在地将十九大报告对精准扶贫、卫生医疗等的相关表述,有针对性送到群众手里,争当老百姓的“报喜人”。
  新安镇曲径村民王常燕一家是精准扶贫的对象,她告诉记者,“感觉党的扶贫政策很贴心,自己对生活的期盼也更高了。以前住的房子每逢刮风下雨我们都很担心,自从政府帮忙盖新房子以后心里踏实很多了,孩子读书、家里生活条件都有所改善。”当问到对微宣讲员工作评价时,王常燕笑着说:“自己要照顾家里起居,先生在外做水泥,白天大家都忙。虽然自己以前有大概了解,但加入微宣讲村组建的微信群后可以更加集中了解相关政策。”
  抛去照本宣科,没有大话套话,十九大精神位宣讲员变“固定讲台”为“流动课堂”,内容也从“高大上”变得“接地气”,心贴心的宣讲方式让群众纷纷点赞。

线上线下全覆盖,打通宣讲“最后一公里”
  在化州,“一支部一微宣讲员”宣讲十九大精神活动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微宣讲人群进一步扩大。
  “现在还有很多村庄网络不发达,部分老党员对手机不熟悉,加上他们行动不太方便很难接收到最新的信息”,同行的村工作人员介绍道。为及时准确把十九大精神送往基层一线,支部微宣讲员打通理论宣讲工作“最后一公里”,亲自把相关信息送到田间地头,和老百姓一起分享十九大精神,将惠民政策及时送到百姓心上。通过微音频、微视频,线上线下宣讲让更多老百姓知晓,在深冬季节聚集一起倾听万里传来的福音。
  “作为微宣讲员,我们自己首先要读懂读透十九大精神,了解里面相关的方针政策,才能把对老百姓有用的惠民政策送他们手中,这是我的义务和责任!”彭晓柳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