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7-10-11期 第B4版:往事

打井抗旱

  

车树才
  原茂名县的南部(石鼓区、公馆区)叫茂南平原,那时又叫“饥饿平原”。平原没有山,不靠近鉴江,五天无雨小旱,十天无雨大旱。1955年春,茂名县遭受百年一遇大旱,连续8个月没下过一场透地雨,山塘、小溪,甚至有些水井都干涸了,人畜灌溉用水困难。
  为解决人畜、灌溉用水困难,茂名县公馆区龙首乡的群众组织起来抗旱,他们挖了无数又深又大的井,为解决用水困难作出了贡献。为此,茂名县委在龙首乡召开抗旱工作现场会,高度评价龙首群众在抗旱工作中的突出表现,龙首乡群众打的井,也被命名为“龙首式水井”。茂名县委号召全县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打“龙首式水井”抗旱。
  我家乡石鼓区里麻乡的乡长从龙首乡开完会回到乡府,就立即发通知,当晚召开青年大会。会上,乡长传达了县委的指示精神,并决定成立“青年突击队”打井抗旱。乡里的青年踊跃报名,乡府挑选了十多名队员组成突击队,我也不甘落后报了名。回到家里,父亲对我说:“打井不但是重体力劳动,而且很危险,你年纪小只有16岁,很难胜任这种工作的。”这时我想起几个月前初中毕业离开学校前夕写的《决心书》:若没能升学,我决心把青春献给农村……我更加坚定了参加突击队的决心。
  “龙首式水井”是临时抗旱用的,比传统水井宽五六倍,井壁也不用堆砌石头。打井抗旱牵动着广大群众的心,他们虽然没有参加打井,但纷纷当起突击队的“顾问”或“后勤”。有位阿叔知道打井需要很多粪箕,他家有个竹园,于是砍了很多竹子,日夜赶织粪箕,然后低价卖给突击队,收的款不到市场的半价。打井时若遇到大石,要用钢钎才能把它撬起,有位大婶得知突击队需要钢钎,马上赶路到30里外的娘家借来钢钎……
  随着旱情越来越严重,村民都急切盼望突击队早日打出水来,以解决燃眉之急。突击队员没有辜负父老乡亲的重托,早上披星打井去,晚上戴月返家堂。由于大家平时很少使用锄头,挖泥时间久了,双手都磨起了很多血泡,突击队员就用布包住双手,忍住剧痛继续挖井。为早日挖好水井,突击队员舍小家顾大家,有位队员的姐姐要结婚,父母让他请假回家参加姐姐的婚礼,但他说:“打井要紧,分秒必争!”他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回家一趟,然后又赶回工地。由于队员们缺乏打井经验,连续打了两口七、八米深的井仍不见泉水。经过商量,队员们决定去请教一位被称作“打井专家”的老伯。这位80多岁的老人闻知突击队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找不到水时,便不顾年老体弱,拄着拐杖主动来到我们乡里。他察看后告诉我们,那两口井挖出来的都是“猪肝泥”,打井若遇到这种泥,不管挖多深,都是徒劳无功的。老人凭着丰富的经验,为我们选了打井地址。当突击队员打到五、六米深时,终于见到了“泉水眼”!队员们欣喜若狂,欢呼声响彻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