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7-07-20期 第A2版:要闻

大路村的大变化

——茂南区袂花镇大路村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见闻

  图为清洁工人定时清理垃圾收集点的垃圾。
  本报记者丘立贺摄
  
  本报记者柯小瑛通讯员罗栋
  走马城乡清洁工程
  大路村委会位于茂南区袂花镇西面,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不仅是茂名中心城区南出口的交通要道,还有茂名石化输油管线和县道铜衍线贯穿全境,是袂花镇的一个形象窗口。该村委会有9条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200多人。2015年,该村在袂花镇率先开始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经过两年半的推行,村容村貌大为改善,取得显著成效,群众满意,村委满意,镇领导满意。
  
  昔日遭人诟病
  如今黑点全无
  城乡清洁工程于大路村而言,无疑是一项“洗心革面”的工程。过去该村的环境卫生问题一度遭人诟病,每条自然村都存在3至5个黑点,整个村委会共有黑点30多个,鱼塘边和闲置地垃圾堆积得比人头还高,尤其盛夏时节,沉积的垃圾堆更是不断发酵冒烟,臭不堪闻。
  该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亚森向记者介绍,城乡清洁工程实施前,村里按照茂南区的部署,先是召开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会议,接着召开村民大会,传达区、镇有关要求,制订卫生公约,使城乡清洁工程在群众中入心入脑,继而拉开实施序幕,对全村所有黑点进行大铲除,坚决不留死角,其中仅大路自然村一个多年堆积的黑点,东风卡车就装运了10多车垃圾。
  与其他村级城乡清洁工程不同的是,一般村委会是以月薪形式雇请保洁员,而大路村实施之初,就将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在村民群众中公开招标,以每月7千元为上限,价低者得,最后一对夫妇以5千元中标。后来随着群众卫生意识的提高,垃圾收集量大增,考虑到劳动强度、车辆使用等实际因素,村委将每月承包金提高了1千元,以确保垃圾能够日产日清。至于经费来源,则通过区财政补贴、村民缴纳卫生费和外出乡贤赞助的方式来解决。
  
  干部党员带头
  村民乡贤拥护
  城乡清洁工程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由于该村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各级领导检查视察工作经常经过的区域,因此也是一项关乎袂花当地“形象”与“面子”的民心工程。
  陈亚森告诉记者,城乡清洁工程实施初期,也遭遇一些阻力,小部分群众认为,这不外乎是“搞突击”,不会长久坚持下去,因此总是抱着不配合的消极态度,或者拒绝垃圾收集桶摆在自家门口附近,或者不愿意交纳卫生费。对这些不和谐的表现,村委会干部和支部党员们自然都了然于心,并决意用实际行动和持久实效来消除这部分人的顾虑和怠慢,每逢重大传统节日和季度考核、大检查的日子,他们到各个村庄和辖区内输油管道、铜衍线沿线去,与村民小组长一起,沿途捡拾垃圾,哪怕是落叶和细小纸屑都不放过。
  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村里卫生黑点没了,原来那些袖手旁观的群众深受教育和感化,自觉参与到城乡清洁工程中来。外出经商的乡贤们每每回乡,看到家乡的可喜变化,都发自内心地赞叹,并纷纷捐资助力,希望城乡清洁工程能够持续深入实施。
  
  干部民望提升
  党委政府放心
  村干部民望的提升,令当地党委政府感到满意和放心。
  在大路村委会椰子村,记者漫步村场发现,从民居建筑看,这个村庄现代化气息并不浓厚,显得比较朴素,但村道整洁,看不到垃圾的踪迹。村中那座古色古香的陈氏宗祠,紧邻椰子小学,上世纪50至70年代曾被用作大路村教育教学场所,如今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一陈姓村民指着祠堂前面平整干净的空地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杂草丛生,垃圾成堆,苍蝇乱飞,现在没有了垃圾污染,连附近小卖部也备有专门的纸箱给顾客投放零食包装袋等垃圾,大家感到舒心多了。
  袂花镇分管城乡清洁工程的原副镇长易郁汉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大路村委会城乡清洁工程的成效令人欣慰,尤其在历次大检查行动中,村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和党员们齐齐出动,戴着草帽沿路躬身捡拾垃圾纸屑的身影,着实令人感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全力支持着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对村民群众卫生习惯的形成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与此同时,大路村两委班子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关头,他们精诚团结、以老带新的和谐交接,对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各项村务工作的深入开展,都将开启一个良好的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