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7-07-10期 第B3版:对标惠州看茂名.产业发展

产业之攻: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   2016年惠州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39.7亿元,总量居全省第2位。还牵头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行动,支持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应用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可以替代大量劳动力,是产业升级发展的趋势。图为采访组走访研发机器人相关企业惠州易拓智谱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br>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br>  林奕余摄<br>
  •   电子信息产业支撑起惠州产业的半壁江山,其电池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吸引了众多高科技电池企业落户。图为采访组采访研发超薄锂电池的惠州巨能科技有限公司。<br>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br>  黄信涛摄


  六月底,广东惠州骄阳当空,酷热。同事说,惠州的太阳“好猛”,此时,我正随茂名日报社“对标惠州”采访组在惠州奔走采访。我的任务是采写对标惠州产业发展的稿件,采访过程中发现,惠州的产业发展现况就跟天气一样“热”,蓬勃向上。惠州的产业发展为什么能够这么“热”?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来了解一下。
经验
产业发展历史:
三个阶段三大转变
  暨南大学的学者李岩和陈雪梅共同撰文分析指出,惠州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1988年至1995年,惠州依托来自港澳台的产业转移,纷纷办起“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纺织服装制造业得到空前发展。服装企业遍布惠州惠城、惠阳区和惠东县平山、大岭、多祝及博罗的园洲石湾;而在惠东县的黄埠及吉隆则兴起制鞋业。在原属惠城区的陈江,则兴起灯饰企业。在惠州,以T C L为龙头的电子产业集群也快速发展。1995年,惠州工业产值占比达到GD P的50 .3%,由此实现从农业市向工业市的转变。
  第二阶段是1996年到2004年。李、陈二人认为,这个时期,惠州由传统产业集群向高新产业集群转型。这一时期,惠州提出“工业立市、科教兴市、依法立市”的总体构想,工业按照“上规模、抓拳头、创名牌、搞集团、增效益”的指引,重点扶持和发展大企业集团。资本逐步向市场优势明显的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子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惠州支柱产业。
  在2005年以后,李、陈则表示,惠州这一时期进入发展强势产业集群阶段。惠州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六位。日前,在浙江宁波发布的“2017中国化工园区20强”名单中,大亚湾石化区再次入列,且以2536亿元累计固投列20强首位,以总销售收入1320亿元列20强第3位。
产业发展目标:
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惠州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2016年-2020年)提出,通过“十三五”的攻坚和努力,工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
  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到“十三五”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加到2335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到24万元/人左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5000亿元。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到“十三五”末,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提升到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升到1.5%;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1000家。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十三五”末,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
产业发展布局:
依托两大引擎打造六大基地
  依托“两大引擎”,打造“六大基地”,即依托环大亚湾新区和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两大引擎,把环大亚湾新区打造成世界级生态型石化产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基地,把仲恺高新区打造成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国家创新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其他地区重点建设汽车产业基地、临港新能源产业基地和惠东制鞋业基地三大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亮点
产业崛起秘诀:
抓紧大项目牵住“牛鼻子”
  一直以来,惠州紧抓大项目这个“牛鼻子”,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走出了不一样的转型升级道路,也让发展更具速度、质量和效益。
  一组数据或可全面展示惠州重大项目建设的投资强度、建设密度、推进速度和贡献程度。
  固定资产投资反映的是一个地区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近年来,惠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大跨越、大发展。
  2012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208.7亿元,2013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401.3亿元,2014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606.7亿元,2015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863.93亿元,201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2012年至2016年,惠州固定资产投资约8000亿元。
  一年生产超过2亿台手机、彩电产量位居世界第三、车载导航产量占全国40%、一次锂电池全球销量第三……
  看到这些数据,或许很少人能快速地将其与“惠州”联系起来。
  事实上,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惠州便开始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进入“十二五”以后,在以惠州三星电子、TCL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集聚效应。
  如今,作为惠州两大支柱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不仅支撑起惠州产业的半壁江山,也为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以手机产业为例,惠州连续多年手机年产量超过2亿台,眼下的惠州,拥有一批手机产业龙头企业:TCL手机销量稳居国产手机海外销量第一;惠州龙旗是全国最大的手机方案设计商;伯恩光学是苹果、三星全球最大的手机玻璃面板供货商……
  无疑,龙头企业的存在直接带动众多产业关联企业在惠州落地生根。
  再以光电产业为例,通过发挥TCL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带动作用,延伸平板显示产业链,2009年9月投产以来,在惠州衍生出40多个下游配套企业,直接推动惠州市平板显示产业集群发展。加上近年来引进的科锐、LG伊诺特、比亚迪实业、元晖光电等一批行业领先的LED项目,惠州已经形成从外延片、芯片到封装、应用,全国配套最完整的LED产业链,产值超250亿元,仲恺高新区成为全国LED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经过多年发展,惠州初步形成以平板显示、LED为代表的光电产业、汽车电子、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家庭、新型电池、软件和集成电路等新型高端特色产业为主体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这一集群里,既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又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既有“大树参天”,也有“小树成林”。
  目前,惠州制造的智能手机、液晶显示、车载电子等信息产品的产量、市场份额位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形成移动通信、汽车电子、平板显示、LED、新能源电池5大产业集群,先后获批为电子信息产业、数码视听产业等6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以及手机产业、液晶电视制造、“北斗”装备制造和应用产业等7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
产业转型升级:
工业发展迈向“高端化”
  放眼全国,在“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影响的当下,生产智能化的风潮涌动,惠州亦是如此。
  除新的大项目上马、布局关键领域外,惠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巨头正在加速以机器换人,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进军“工业4.0”。
  在TCL集团,一条30人的组装线被全自动MMI(人机交互)测试设备所替代;在亿纬锂能,锂离子动力电池全自动生产线,是国内自动化水平“高阶”水平的“无人工厂”,用工少了,人均产值却翻了10倍;在华阳集团,LED生产车间的全自动化生产线上,智能机器自行运转,一个个灯具产品在流水线上自动完成上料、剪线、安装等工序,人工减少七成以上……
  盘点各家电子信息龙头企业的技改之路,得到一个共性结果:生产车间用工少了,产出效率和产值在持续提高。
  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机器换人的战略,提高自身的自动化水平,而在建的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大项目中,也早早地走上这条路。
  数据显示,2016年,惠州市推动375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39.7亿元,增长32.4%,总量居全省第2位。
  今年,惠州工业技改投资计划增长9%,将引导4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
思考
茂名“六马拉车”需要加鞭
  惠州近年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两大产业集群带动: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惠州崛起。而惠州的石化和电子信息产业都是由大项目带动。一个城市的腾飞需要有大项目来支撑,一个区域的振兴得益于大项目的助力,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项目的拉动。
  目前,惠州有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两大支柱产业,两大产业主要依赖三星电子、TCL、中海油惠州石化、中海壳牌等几个大项目。依靠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是加快发展的捷径,但若过度依赖大项目,就会导致抗风险能力弱。近年来受到外部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惠州两大支柱产业发展遭遇挑战,龙头产业受影响。而惠州近年着力培育新支柱产业,构建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为代表的“2+ 2+N”的现代产业体系,正是基于增加经济发展增长极、分散风险的现实考量。如今的惠州逐步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惠州这座“经济大厦”更加安全稳固。
  茂名的石化产业集群也是由大项目带动,这点跟惠州是一样的。我们要继续发挥石化产业的规模和技术优势,想办法把石化产业继续做大做强,把石化下游的产业链条拉长。而除了石化产业集群,茂名还欠缺其他强壮有力的产业之“脚”,因为只有单腿强壮则站立不够稳固。今年1月发布的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我市要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强市,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重点抓好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加工、特色轻工纺织、医药与健康、金属加工及先进装备制造六大主导产业。茂名虽然是欠发达地区,但茂名并不是只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茂名同样可以并应该发展高科技产业,还要将高科技融合到传统产业当中去。比如我市农业,一旦融入先进的嫁接栽培技术、产品冷藏技术、宣传营销技术,就马上焕发蓬勃生机。积极引进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六大主导产业,六大主导产业是六匹快马,拉动茂名经济马车滚滚向前。
  产业培育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下大决心,以大定力,心无旁骛地下苦功夫,也就是要具备“钉钉子”的精神。每一个主导产业都需要打好基础,久久为功,朝着集聚产业要素、发展产业规模、降低能耗降低成本、扩大特色优势、融合高科技的方向努力。
  在以六匹马拉车、分散风险壮大产业集群的同时,延伸各产业链条,打造一批单项冠军,抢占产业链条中的优势地位,以尖兵带动大部队突进。这样,才能使产业结构增强对市场风险及不可测因素的抵抗力、免疫力,让“产业森林”健康成长。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杜燕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