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7-04-07期 第B4版:荔风

孔庙的旧时光

  ■陈兴
  尊经阁前的一块空地上,长着几株本地杨桃树,常常开着一树淡紫色的细细碎碎的花儿,落叶每每极多,落花也每每极多,黄绿的树叶淡紫的细花,飘落到青黑色石头旧台阶上,厚重之上承托着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盈灵秀,比对鲜明;沉睡在岁月深处的无声的黑石头承托着瞬间飘零的生命,又让人感慨万千。
  ——题记
  化州孔庙,有着我记忆中的一段旧时光。
  始建于南宋绍兴31年(1161年)的化州孔庙,原址初在县城宝山东,后数易其址,历经元、明、清续建重修。今孔庙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重建后的原址重修而成,为迄今粤西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形制最完整的孔庙,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修后的孔庙,恢复了原有布局样貌,结构恢弘完整,层次落拓分明,建筑物通为红墙黄琉璃瓦翘角飞檐,饰以花鸟虫鱼走兽之木刻雕花,流光溢彩,庄严肃穆,一派古典风格。
  孔庙重修以前,我曾住孔庙一带数年。近日旧地重游,引发许多情思。
  化州孔庙又名化州学宫,本是教化场所,后来为相邻的化州县第一中学所用。1981年秋,我入读化州一中初一级,直到六年后高中毕业,在孔庙之侧度过了六年的求学时光。时光流转,然而旧日情景,点点滴滴,宛然犹在。
  上世纪80年代初的化州一中,在孔庙西南侧,有一栋早已风雨剥蚀的学生旧宿舍西楼,西楼东北角,则是仿若旧式礼堂建筑风格的旧图书馆。这些旧建筑与孔庙倒有几分协调,隐隐透出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昭示着这间老校的历史底蕴与文化沉淀。
  80年代初,大多数农村老百姓还在温饱线上艰辛度日。当时的学校生活是相当艰苦的,内宿生午晚餐都是一瓦盅清蒸白饭,5分钱菜,菜常常只有一种。清苦的生活是我们记忆中无法忘却的一部分,而少年时代的笑声、歌声也同样难忘。学校的音乐室在孔庙之南的南楼二楼,那时候我们用青涩的歌喉,响亮地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和“美丽的城市你早,亲爱的人们你早”等歌曲,抬头看着窗外蓝蓝的天空和棉絮般的白云,望着不远处孔庙高高翘起的飞檐黄瓦,常常沉浸在歌声美妙的意境中。少年天真抑或倔强的梦想,随歌声飘得很高也走得好远。
  学生时代,到孔庙边班级卫生区搞清扫,也是我记忆中带着愉悦的一部分。饱经沧桑的大成殿前有个四方形的月台,四周围着旧石条栏杆,铺着青黑色光亮旧石头的旧台阶,让人一脚踏上去仿佛就走进了孔庙的历史深处。月台前面种着一排夹竹桃,带毒的粉红色花朵妖艳无比,每每经过时都禁不住多看几眼。尊经阁前的一块空地上,长着几株本地杨桃树,常常开着一树淡紫色的细细碎碎的花儿,落叶每每极多,落花也每每极多,黄绿的树叶淡紫的细花,飘落到青黑色石台阶上,厚重之上承托着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盈灵秀;沉睡在岁月深处的无声的黑石头承托着瞬间飘零的生命,又让人感慨万千。不知道当年有没有比我更善感的学子,倘若有,伊人在轻轻扫拢落花的时候,有没有轻吟过林黛玉的《葬花词》呢?孔庙旁边,还有一种鸡蛋花树,花瓣颇似敲开后的鸡蛋,一半清白一半嫩黄。若果说纤纤瘦瘦的杨桃花像黛玉,那么体态丰盈的鸡蛋花简直就是杨贵妃了。鸡蛋花晒干后可作茶饮,宿舍里曾有小伙伴捡拾过。不知他们在清香满溢的茶水中,有没有瞥见过贵妃风姿绰约的影子?
  尊经阁西侧,紧挨着一栋两层楼的简陋建筑,这就是当年的实验楼,先生们在这里为我们打开了知识殿堂的另一扇窗子。在这里,物理老师赤足踏在木凳子上用手指触摸电插头的火线,引起一片惊呼;化学老师变魔术似的演示着各种实验;教生物的女老师带我们解剖了青蛙、蚯蚓等小动物。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才知道这世上居然还有小手指那么粗的大蚯蚓。我的恩师张茂基先生,后来还在这栋楼里为文学社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课:赏析粤剧《双蝶记》。实验楼后背紧挨着宝山山脚,长满竹叶状叶子的密密的草丛。古典而略带着神秘气氛的孔庙,充满自然野趣的宝山,成了心灵疲倦后栖息的地方。
  如今,斯楼犹在,人事已非。昔日的小伙伴早已劳燕分飞,各自品味着人生的精彩与无奈,所幸藕断丝连,间或还有所联系。昔日的先生们,老的老,病的病,走的走,更是让人感慨时光无情,青春难再,因而倍感唏嘘。
  1987年夏天,我高中毕业,离开了母校也离开了孔庙。也许是尘缘未断,8年之后,我从农村中学调回到化州一中。这一次,我成了孔庙的住户,整整住了5年。
  此时的孔庙建筑物及其区域内,有学校手工捡排字粒的小印刷厂,有木工维修房,有小型植物园及公厕,有学生宿舍,更有几十户教职员工分住在尊经阁、青云路、大成门、东庑、西庑各处,大家朝见口晚见面,邻里之间声息相闻,琐琐碎碎而又充满生活温情,俨然七十二家房客。至今我还记得住大成殿里的一户人家,送过一大碟刚刚煎好的罗飞鱼给我家。也许是浸润了孔庙的灵气,在这里住过的几位老师,后来各各得了好前程,仿佛是沾了青云路的光。
  我最初住在孔庙东庑,后来搬至西庑。大成门与大成殿一前一后一主一仆,东庑与西庑拱立左右两旁,四下回合,红墙绿瓦,古色古香,俨然北京之老四合院,独得古拙清幽之趣。院中,有两株杨桃,两株榕树,另有一株且高且直而未知其名。榕树高丈许,树冠纵横亦丈许,叶子密密匝匝,常结出小果子,引来小鸟啁啁,蝉虫嘶鸣。杨桃就长在东庑屋檐下,站在月台石栏杆上,伸伸手就够得着低垂的枝叶。杨桃的叶子极轻盈灵秀,颜色也富于变化:初出浅绿,秀色可餐;其后逐渐变深绿,最后是绿中透黄,如成熟之果。其花细细碎碎,浅红中带着淡紫,团团簇簇,煞是好看。轻风吹来时,徐徐飘落,满地皆是。杨桃果如叶色,翠绿晶莹,惹人怜爱,有些匿于叶中,顽童遍寻不着,至熟透乃落。院中有旧石碑一块,横卧在月台前面空地上。卧碑年月久远,文字尚可辨认,只是略有残缺,碑右侧“右榜谕众通知”几个繁体大字清晰可见。闲暇之时,以卧碑为凳,于树阴下吃饭、闲谈、读几页闲书;或听鸟声清脆,并觅叶中青果,都是可乐之事。在孔庙生活的几年,身居闹市而无尘嚣之苦,虽处陋室而有绿树长伴,另有一种意趣。自然,身处其间,我的思绪也常常会回到学生时代去,一景一情,往往在不经意间浮现。
  1999年起,化州市拨款并集资重修孔庙,次年夏天,我终于搬离前后相伴11年的孔庙,然而孔庙情结时时还在。时隔多年,我与昔日众位同窗重游孔庙,睹物思情,大家感慨良多。
  古老而又年轻的孔庙,熟悉而又陌生的孔庙,岁月匆匆走过,心事早已随校园桃花走远,似曾相识的你,是否还留得住昔日的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