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终端下载:

当前位置:茂名日报 第2017-01-23期 第B6版:e动.网络文学

●散文

妈妈做的火烧馍

  

网友 居仁堂主

  中国人传统的过节方式以吃为核心。每个节吃食不同。
  母亲常说,过年过节就是过个娃儿们。没有娃儿们的年节是少意思的。再好的吃食也吃不出味儿来。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吃火烧馍熬肉。
  二十三上午,母亲即张忙着炕火烧的事宜。冬天天凉,发面时间长。早上起来,母亲就用盆子装上温水,撒进自制的发面酵子和半瓢白面。用筷子搅匀后,用小锅盖盖上,放在锅里温水中温着。水温不能高,否则,会将酵子烧死。快中午时,母亲用筷子搅搅盆中的稀面糊,冒泡发虚,即可发面了。母亲舀几瓢面倒进盆子,用温水搅拌,面即会成为絮状。母亲不再倒水,而是将盆中的面往一起揉,揉成面团。再用棉垫盖上。再将锅中的水烧温,将发面盆放进去温着。
  下午四点多钟,母亲掀开锅盖,揭开棉垫。盆中的面团体积膨大,用手按一按面团。一按一个深窝,面开了。母亲将面盆端到案板上,将面倒到案板上,将面分成几大团,逐团揉搓。将面团揉得感觉到有些筋道时,用擀面杖将面擀成一指厚的面片。母亲会将平时舍不得吃的香油用刷子刷到面片上,再撒上盐和葱花以及大料面。再将面片卷揉成手腕粗的圆条状。继而,再掐成一把能握住的面团。眨眼功夫,案板上摆满了小面团。母亲逐一将面团再三揉搓。不时的撒面扑。十来分钟后,刚才还支支楞楞的面团成为光滑的扁平的火烧馍生胚子。
  我坐在灶前,生好火,风箱呼沓呼沓地响起来了。火苗子将锅底扑满。母亲顺着锅半腰划着圆,将油倒进去。一圈油顺着锅的斜度向锅底集中,整个锅均匀地沾上油。母亲把揉好的面团团小心地贴进去。并交待我小点火,火要均匀,不能只烧锅底。稍候,母亲将锅里的面饼翻个身。待面饼两面都发黄时,铲出锅来。全部火烧饼炕好后,母亲会将所有的火烧馍再回锅蒸十分钟。
  母亲炕出来火烧馍,看似无层却有层,那层是盘着的,能一圈一圈地揭着吃,咸淡可口,尤其是咬到里面的葱花时,那软香的葱花味道,确实让人陶醉。
  熬肉就容易多了。熬肉其实就是大锅菜。锅里放上油,待油冒烟,将葱花放进去,炸成糊的,但不能焦。然后把厚肉片放入锅里。翻几个身,打几个滚,再把酱油倒入,撒进大料面和姜丝,最后再把红白萝卜,大白菜放入锅中,最后再放粉条入锅。那时候的肉不嫌其多,酱油一定要颜色重的。这样熬出来的肉和菜好看诱人。五十年前的乡下,人们难得吃回酱油。肉更是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次的。说起来熬顿肉,分到自己碗里也就三两块而已。
  晚上,端着一海碗熬肉,筷子串着三四个火烧馍,来到饭场,背靠大树蹲下,十几个人吃着聊着,几只狗在饭场里跑来跑去,为一块骨头甚至会咬起架来。
  咬一嘴火烧馍,夹一块肥得流油的肉,那份滋润或许就是当时想象中的神仙生活了。火烧馍吃完了,碗中的菜吃光了。但筷子夹着一块肉,最后送进嘴里,慢慢咀嚼着,那不仅仅肉香,更是一份享受,一份长久的记忆。
  母亲去世后,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多是到街上买几块现在的烧饼,以完成仪式。但母亲做的火烧馍成为记忆中最美的食品。